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

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

作者: 劉秀枝
出版社: 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8/31
ISBN-13: 9789864061310
書店 1







內容描述


這年紀不用再拚快,衝不動了。
  但我們可以更從容而智慧地,
  找到自己的步調,走出自己的步伐。

  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二姊剛發病時,曾說:「媽媽真高明,生了個醫師妹妹照顧我。」
  退化為重度失智之後,卻再也認不得親妹妹,甚至叫她:「學姊。」
  當她聊起過世的母親時,二姊問:「你的媽媽也不在了嗎?」
  失智者漸漸忘了過去、忘了自己,令人感傷,但在劉秀枝醫師眼中,這樣的姊姊是真正「活在當下」。

  行醫34年,劉秀枝醫師選擇在59歲時離開診療現場。年紀大了,她珍惜人生愈來愈少的時光,要把時間留給自己。10多年來,她從未受限於「老人」的刻板印象,快樂地實踐「退而不休」:

  ‧上寫作班、學樂器,面對因年齡增長可能隨之而來的失智,多動腦和學新知是預防失智、延緩病情惡化最好的方法。
  ‧參加健行、四處旅遊,儘管曾患乳癌、動過頸椎手術,但她一直保持適度地動,因為年老不等於衰老。
  ‧離開了診間,但她未放棄專業,因為醫療經驗的傳承、醫病關係的改善,正需要這個年紀的大智慧。

  劉秀枝醫師親身示範了只要正面看待老年,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並享受當下,就是自在過好熟齡生活的不二法門!

  *「年老,不等於衰老。」劉秀枝醫師的自在分享:
  ◎你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是哪個階段?
  ◎怎麼想,就會怎麼做,就會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正面看待老年,就會不自主地往積極、成長、健康的老年路上走。
  ◎心之所安,就是家。
  ◎後青春的優雅:有老伴或老友,也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
  ◎年紀愈長,愈重要的是健康、活力和滿足。
  ◎安靜下來,耐心地聽,想說的人,慢慢地說。
  ◎幽默感用對了,有助於提升醫病之間的默契和理解。
  ◎未來也許很長,會有失智症等慢性病上身,這不是我們能預料或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扎扎實實,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

本書特色

  ◎劉秀枝醫師不但是失智症權威,更是「退而不休」的最佳代言人!

  ◎在專業上,她繼續參加醫學研討會、維持教學、持續撰寫大眾醫學知識專欄。

  ◎在日常中,她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不斷學習,她不但做自己,而且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步調,優雅生活。

  ◎王署君(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對於想要了解失智症新知,希望能對退休做好準備的人,希望更知道如何照顧失智家屬的人,想知道看病哲學,找到有緣的醫師的人,還有想從劉主任身上學習人生智慧的人,我都極力推薦這本書!

  ◎林靜芸(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整形醫療權威、《不老的幸福》作者):劉醫師長期研究失智,在抗老化的領域,無論學理、新知都站在領先位置,更重要的是,她自己身體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讀者在閱讀後,必然與我一樣,有獲得如何面對老化的「武林秘笈」的喜悅!

  ◎吳佳璇(執業二十三年的精神科醫師、作家及失智症患者家屬):《把時間留給自己》除了是實用、好讀的熟齡醫療與生活指南,更是人生智慧的結晶。「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享受當下」

  是劉醫師送給後輩的十六字箴言,我謹記在心。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專文作序推薦:王署君(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林靜芸(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同感聯合推薦:王培寧(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白明奇(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丶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汪詠黛(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張曼娟(作家)。


目錄大綱


【推薦序一】跟著劉主任一起享受「優雅熟齡」 ◎王署君講座教授  009
【推薦序二】面對老化的「武林秘笈」 ◎林靜芸醫師  013
【推薦序三】把時間留給自己,智慧分享他人 ◎吳佳璇醫師  016
【自序】初老的幸福  020

一、智慧
落入時光隧道的二姊,教我當下的自在  032
面對年老、心智漸失,「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
 
我為什麼開始玩樂器?  038
彈奏樂器能多多刺激、加強認知功能
 
失智長輩教會我的事  044
接受逐漸變老的自己,也珍愛親情、友情
 
一時說不出名字,是失智、失語,還是舌尖現象?  048
若連「桌子」、「椅子」都說不出口,就要小心了
 
橘子能不能預防失智?  055
食物與失智症,不是百分之百相關
 
失眠,竟然是失智症的前兆?  062
在失智症發生之前幾年,睡眠問題就出現了
 
從外表看得出有阿茲海默症嗎?  067
家屬給訊息,對本人問診,做認知測驗,由醫師診斷
 
都八十二歲了,還需要做失智症檢查嗎?  072
如果是「可逆性失智症」,就可以及時對症治療
 
她到底在和鏡子裡的「誰」說話?  077
認不得自己了,還以為鏡中是另一個人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  082
忘記了實際的事情,卻忘不了深深的情感
 
我要回家!失智者令人心痛的渴望  088
或許,他是在尋找「家」的感覺
 
失智症患者的手術,不只是手術  093
一直想扯掉管子,吵著要下床,還產生了視幻覺
 
陪失智的患者就醫,需面面俱到  099
不只要關注失智的狀況,還有其他疾病的徵兆
 
懷疑爸媽失智?請先檢查藥物  105
不是每一種藥都可以自行停用

二、心情
優雅地邁入老年  114
自珍與自足,活得自信又自在
 
做個獨立的熟齡族  120
預先為老後的生活做好安排
 
享受「被忽略」的自在  125
我就是唯一的限量版,不用羨慕別人
 
出國旅遊的五大注意事項  130
安全、體能和隨身藥品的準備很重要
 
中年子女的幸福時光  139
與父母的共同回憶湧上心頭,令人感到幸福洋溢
 
年老,不等於衰老  143
老,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我的時間怎麼不見了?  147
滑指之間,時間被切割得零零碎碎
 
高爾夫球帶給我的人生體會  156
在小白球中,我看到了人生的縮影

三、健康
頸椎手術教我的事  164
能夠自在地四處遊走,忽然變得很寶貴
 
年紀大了,切記三大防跌重點  170
注意疾病影響、環境障礙及個人狀況
 
頭暈不簡單,該看哪一科?  177
沒找出原因前,不能掉以輕心
 
把一個東西看成兩個了,該怎麼辦?  184
單眼複視或雙眼複視,都不能輕忽
 
驚見照片裡的自己嘴歪,是中風嗎?  190
顏面神經麻痺時,仍會感覺到冷、熱和疼痛
 
中風患者自我封閉,當心誘發憂鬱症  195
中風患者的心理層面,常常被忽略
 
他失語,請耐心讓他慢慢說  201
雖然聽得懂別人的話,自己在表達上卻有困難
 
預防癌症,從運動做起  205
健康人生的處方箋:運動、活動和快樂

四、就醫
看病,需要「靠關係」嗎?  210
找對看診的醫師最重要
 
我認識的醫師,幾乎都退休了  216
有慢性病,最好找比自己年輕的醫師
 
醫師貴人哪裡找?  220
醫病之間互相信任,就會彼此認同
 
醫病之間,相互理解  226
醫療,充滿了不確定性
 
醫病之間,哪些玩笑開不得?  230
要以「同理心」為基礎
 
手術的後遺症,醫師怎麼沒有事先講清楚?  236
醫師要詳細說明,病人則要明確地提問
 
親切的醫師,是病人的安慰劑  241
安慰劑效應,不只是心理作用
 
醫療的抉擇,永遠是兩難  248
懊悔無處不在,我們要學習面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秀枝醫師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
  ◎《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為國內失智症領域的權威,也是《聯合報》「元氣周報」、《康健雜誌》的專欄作家。

  59歲時,她依規劃好的人生時間表從醫療第一線退下,將診療空間留給年輕醫師,而把時間留給了自己。

  專業上,她「退而不休」,繼續擔任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致力於推廣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專欄文章得到讀者的熱烈迴響。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一書,榮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在生活上,她過得比年輕時還精采。她認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更致力於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大眾。

  另著有《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別等失智上身》一書。

  ●劉秀枝醫師的部落格【Joy筆記】: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相關書籍

找到不再孤單的自己:尋找認同、建立歸屬感的快樂生活提案

設計幸福: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實現理想人生的務實思維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別讓世界奪走你該有的燦爛:餘生,只需要取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