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懷舊黑心食品

懷舊黑心食品

作者: 劉志偉
出版社: 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2/06
ISBN-13: 9786267263419
書店 1







內容描述


黑心食品的鳥事並不如煙
 
  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
 
  農糧專家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
  繼金鼎獎得獎作品《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後又一力作。
 
  大家都愛提過去阿公阿媽的年代,吃的東西都很自然,沒有加工食品、更沒有人工添加物。那個年代都是農村小作坊、小商家,老闆與客人都熟識,所以不敢亂來;那個年代民心古樸,人人都很誠實。但是,其實阿公阿媽那個時代的黑心食品才叫第一名! 
 
  黑心食品並非橫空出世,早期的台灣食品工業不發達,各地充斥小作坊、小商家。買賣食品不談安全,講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只是從古至今良心無法秤斤論兩賣,食品做得再美味也得設法保存。於是從1950年代起,便有各種食品違法添加的新聞與官方調查報告。這些「黑心之舉」,有些是惡意,有些是無知。如今回想,小時候在油鍋邊等待炸得酥脆的油條起鍋,誰管那鍋油多久沒換過,包裹滾燙油條的報紙或電話黃頁簿用的是什麼油墨,即使油條上沾了印刷的黑字也趁熱照吃不誤。我們吃著吃著,還不是「辣撒呷、辣撒肥」!
 
  若要細究大家記憶中的美好滋味,還真的要從加工食品中尋找。本書作者爬梳大量資料,以嘲諷揶揄的文字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許多台灣美好的滋味橫掃半世紀──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其實都是對台灣經濟產業有貢獻的農產品和食品。
 
本書特色
 
  ★農糧專家暨飲食社會學家、金鼎獎作家暢談半世紀以來台灣食品演進史。
  ★筆鋒犀利,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台灣農產品和食品知識的累積。
  ★詼諧的文字搭配上百張精彩圖片,圖文並茂,讀來趣味盎然,知識含金量高。
 
好評推薦
 
  徐 仲(飲食文化專家)
  韋 恩(「韋恩的食農生活」食品專家)
  曹啟鴻(前農委會主委)
  許 輔(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臺大園藝系教授)
  陳保基(前農委會主委)
  陳建源(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黃嘉琳(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
  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依姓氏筆畫排列)
 
  「從可果美番茄醬、養樂多、泡麵、蘆筍汁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鬼王花了大氣力閱讀資料、蒐集古老照片,實屬不易。如果沒有這本《懷舊黑心食品》,九○之後的朋友們應該不會知道,除了喝台灣水、吃台灣米之外,伴隨叔叔阿姨們成長的,就是這些回憶起來滿是甜蜜,甚至默默貢獻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農產品及食品。」──許輔(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臺大園藝系教授)
 
  「作家寫書多少得販賣些時代共感的懷舊氣息、添點不著邊際的垃圾話讓讀者莞爾。而身兼學者與作家,寫書更負有考證研究、傳遞知識的責任──哪怕只是些懂也無用的豆知識。一本書要達到這樣的三合一功能,也只有鬼兄劉志偉才寫得出來。」──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目錄大綱


推薦序 食品、民生與社會的演進史/許輔
推薦序 飲食有歷史,那麼黑心食品呢?/潘靜怡
作者序 老派超派

一、吃醬油治香港腳
二、黑心回收罐頭:環保人士的三觀不碎也難
三、地溝油遇見都得喊聲爹的餿水油
四、媽媽,我要喝S-95
五、番茄醬啥時佔據了萬物皆可沾的C位
六、半世紀的傳奇:養樂多
七、一輩子都與防腐劑糾纏不清的速食麵
八、真正的台灣驕傲:手搖杯
九、蘆筍汁與金絲貓
十、台式早餐店
十一、台灣咖啡產業之巴西很重要
十二、咖啡的鶯鶯燕燕與高雅逼格
十三、華西街殺蛇與美帝阿兜仔的陰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志偉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財團法人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長期關注台灣戰後農業發展議題,專長為農業政策與農業政治經濟學。著有《台灣飲食革命:麵食文化與烘焙產業》、《咖啡在雲端》等書,其中《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曾獲得第37屆金鼎獎。2014年創設「文青別鬼扯」粉絲專頁,開啟了台灣社會關於食農議題與農業論述的討論風潮,粉絲因此冠以「鬼王」的稱號。






相關書籍

創造力、智慧與信賴:教育可以做什麼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中國考古大現場:是歷史、是科學,還會碰上尋寶盜墓。15個大現場、400張圖片,多少正史認為和傳說以為,因此更正。

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那些生活中讓你感到痛苦的,究竟是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