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做自己的靈魂伴侶:實現完美關係前,必修的IFS課

做自己的靈魂伴侶:實現完美關係前,必修的IFS課

作者: 里查.史華茲
出版社: 究竟
出版日期: 2024/11/01
ISBN-13: 9789861374628
書店 1






內容描述


◆ IFS療法創始人寫給所有人的「親密寶典」!具體解說+案例分享+實作練習,讓伴侶不再成為保命的浮木,而是生命裡珍貴的禮物!
  ◆ 專業人士好評不斷,一般讀者愛不釋手!讓你擁有更平靜、更勇敢、更有愛的親密關係!

  把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反而會讓彼此不幸福。

  其實,你才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那個人!
  透過IFS的「勇敢之愛」,
  突破自欺欺人的「三重心計」、做自己的靈魂伴侶,
  才能掙脫感情的攻防戰,讓雙方在愛裡圓滿。

  「為什麼我總是愛上渣男?」
  「結婚生子後,還想從另一半身上感受親密真的是奢求嗎?」
  「我只是想被愛,為什麼到最後總是落空?」
  「這段感情只有我在付出?要是他不改,不如分手算了!」

  許多人都相信,除非找到那個「對的人」,否則我們不可能完整,無法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萬一這是錯的呢?

  內在家庭系統療法(IFS)認為,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個由不同成員組成的家庭,成員各有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傷痕。而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大多出於把照顧內在家庭的責任丟給伴侶,卻忘了沒有任何人能永遠扛起另一個人的生命,唯有自己能開啟療癒的可能。

  IFS創始人史華茲博士在書中提出具體方法,告訴讀者如何讓親密關係成為安全的堡壘,以連結、信任和理解,代替依賴、懷疑與占有,幫助彼此痊癒並成長。讓我們成為自己的靈魂伴侶,能不執著地全心去愛,能不怕失去地放手去愛,擁有真正的、持久的、健康的親密關係。

各界推薦

  貝塞爾.范德寇(精神科醫師、《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汪樂慧(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親密推薦

  這本具高度原創性的作品,為阻礙親密關係的原因提出新的洞見。 
  我們心中的被放逐者背負著過去經驗所造成的情緒重擔,
  影響了我們與伴侶維繫親密關係的能力。
  作者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在被放逐者遭到伴侶觸發時,
  利用這些情緒幫助自己找到療癒的源頭,
  藉此讓我們在關係中釋放自己完整的生命力。
  ──貝塞爾.范德寇醫師(精神科醫師,《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

  現代文化使我們在一片誤解的汪洋中漂流,
  不知該如何獲得親密關係並長久維繫,
  這本書則將帶領讀者明白,
  療癒的旅程必須先從自己開始。
  ──塞夫.舒曼─奧立佛(Zev Schuman-Olivier, MD,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

  本書讓讀者了解如何卸下阻礙關係親密的重擔,
  解放文化與家庭繫在自己身上僵化的性別角色。
  若您認真地想在當今社會中提升親密關係的品質,
  容我熱切地向您推薦這本書!
  ──泰瑞.瑞爾(Terrence Real,享譽國際的家庭治療師)

  本書極具說服力地為我們揭示一項真理:
  如果我們想要一段充滿愛、真誠且有意義的親密關係, 
  就必須由我們最能影響的人做起──那個人就是自己。
  本書不但令人信服,更讓我愛不釋手,也給了我希望和工具,
  得以享受更平靜、更勇敢、更有愛的親密關係。
  ──塔拉・舒斯特(Tara Schuster,作家)

  這是我的親密關係聖經和枕邊書!
  這本書所分享的IFS概念與方法,幫助我獲得「勇敢之愛」,
  並與丈夫建立前所未有的深刻連結。
  我每天睡前都會翻一翻它,已成為我睡前儀式的一部分。
  ──嘉柏麗(Gabrielle Bernstein,《紐約時報》盛讚「下一世代的精神導師」、美國靈性小天后)

  里查・史華茲博士創立的內在家庭系統療法和這本書,
  深刻地改變了我的一生。 
  學習如何關懷自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耕耘之一;
  在這段旅程上,史華茲博士的作品對我來說非常實用。
  他獨特的切入點,讓我在愛與溫柔中,
  孕育了認知、身體與情緒方面的自我成長。
  我深信他的作品會改變這個世界。
  對於那些想為自己與他人尋求更多慈悲和愛的人,
  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他們,
  尤其是想更深刻了解自己在整個宇宙扮演何種角色的人來說,
  本書將是你首要的工具。
  ──克莉絲塔・威廉斯(Krista Williams,美國知名podcast主持人與創辦人)

  本書為那些在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人提供了具關鍵性的洞察與見解。
  對所有希望在追尋自我關懷與愛的道路上能有個旅伴的人來說,
  這是一本必讀的好書。
  ──埃絲特.沛瑞爾(Esther Perel,心理治療師,作家)

  有人說,在愛別人之前,你必須先愛自己。
  本書很實際地告訴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它提供了一套清晰、有說服力、睿智的方法,
  讓我們愛上內心的「惡魔」,釋放自己,
  擁抱更棒的親密關係。
  謝謝你,老兄,這本書太棒了。
  ──珍妮絲.史普林(Janis Abrahms Spring, PhD,《教我如何原諒你》作者)

  本書提供了理解自我最好的方式,
  消除了我對「尋找失落的一角」的想像,
  書中「神奇廚房」的比喻不但巧妙,也對我很有幫助。
  ──美國讀者

  我對 IFS 很熟悉,
  但它對親密關係的分析才是真正讓我感興趣的地方。
  對於任何想擺脫困境、願意向內看並掌控身心健康的人來說,
  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這本書幫助我真正對自己的愛情生活充滿希望,
  同時也給了我修復它所需的工具和心態。
  ──美國讀者


目錄大綱


各界盛讚
關於內在家庭系統療法

序章 是什麼讓愛變得這麼難?
三重心計 / 愛情救贖:黛比的故事 / 成為自己的主要照顧者
自我領導 / 自我與自我的互動 / 替內在部分發聲

第1章 親密關係的文化限制
婚姻讓人沒空談情說愛? / 社會文化設想的愛情救贖 / 逃離黑暗之海
空虛的自我 / 另一種幸福 / 殘酷的玩笑
性別社會化 / 多重人格與單一人格迷思

第2章 滋養內在神奇的愛
神奇廚房 / 獲得充分滋養的內在部分 / 「被放逐者」是怎麼來的?
放逐內在部分的方式 / 我們自行埋葬了喜悅 / 被放逐者的力量
尋找並療癒被放逐者 / 對感情的極端信念 / 依附理論與被放逐者
登山口和傷痛導師 / 結論 / 解決之道

第3章 勇敢之愛與無望之戀
在關係中產生的被放逐者 / 被拋棄的焦慮所帶動的放逐力量 / 要是我們不再那麼焦慮
勇敢之愛 / 注定失敗的關係 / 正方、反方和未受影響者
辨識保衛者的有毒行為 /結論

第4章 邁向自我領導
凱文・布萊迪的故事 / 創傷的影響 / 凱文的保衛者
堡壘的裂痕 / 保衛者的恐懼 / 走進堡壘
想自殺的部分 / 療癒被放逐者 / 海倫的功課
伴侶晤談的時機很重要 / 成為情緒風暴中平靜的「颱風眼」
替內在發聲,而不是任其主導發言 / 由自我來領導與伴侶的互動 / 關係的修復與療癒
讓自己待在始終平靜的「颱風眼」 / 當你就是自己的主要照顧者 / 預期麻煩會出現
伴侶是我們的傷痛導師 / 良性循環

第5章 如何將勇敢之愛帶進與伴侶的關係?
讓關係為你找到進入傷痛的登山口 / 當內在部分覺得伴侶想趕走他
當內在部分想保護其他受傷或被放逐的部分 / 當某個內在部分與另一個部分的看法截然不同
向伴侶揭露自己的內在部分 / 自我與自我的討論與對談

第6章 關係的全貌
化解矛盾與衝突 / 親密的形式與前提 / 祝你好運

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里查.史華茲博士(Richard C. Schwartz, PhD)

  目前在哈佛醫學院任教。普渡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職業生涯始於家族治療師與學者。以系統思維為基礎,研發出內在家庭系統(IFS)療法,以回應個案所描述的不同內在部分。他在與創痛症狀個案探索內在領域時,發現了一種未受損,能夠療癒的本質,稱之為「自我」(Self),於是踏上了本書所描述的靈性旅程。

  IFS療法開發至今逾40年,不只美國、歐洲、澳洲、紐西蘭、俄羅斯,就連亞洲也掀起了心理治療革命。史華茲博士的「部分心理學」理論,不把心理症狀當成病態,而是去理解,然後找到痛苦點,再藉用心理功能來緩解傷痛。這種心理治癒與靈性雙修的創新方法,已經成為全球性運動。

  史華茲博士目前仍致力推廣理念,受邀在全美和各國演說,撰寫超過50篇關於內在家庭系統的文獻,也出版了數本相關書籍。

  著有《脆弱卻驚人的內在力量:IFS創始人用三個練習,帶你化解過去的傷與現在的苦》《沒有不好的你:風行全球的內在家庭系統IFS,徹底翻轉你我的生命》等書。

  ★過去未曾接觸IFS、想了解其輪廓與概念的讀者,建議閱讀:
  《脆弱卻驚人的內在力量:IFS創始人用三個練習,帶你化解過去的傷與現在的苦》。

  ★想知道如何應用IFS來療癒自己,使內在家庭更加整全、和諧的讀者,建議閱讀:
  《沒有不好的你:風行全球的內在家庭系統IFS,徹底翻轉你我的生命》。

  ★想知道如何應用IFS讓親密關係更健康的讀者,建議閱讀:
  《做自己的靈魂伴侶:實現完美關係前,必修的IFS課》。

譯者簡介

白水木

  自由譯者的部分。譯有《藝術的40堂公開課》《化學課》等書。
  交流指教請洽:momordica@proton.me






相關書籍

高敏人的職場放鬆課:給在職場精疲力盡的你,高敏感專業諮商師的42則放鬆處方箋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那些旅行教我的事:用一趟旅行重啟生活的初心,我們終將在路上,和理想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