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心靈病房的18堂終極學分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心靈病房的18堂終極學分

作者: 張明志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20/08/18
ISBN-13: 9789571382784
書店 1







內容描述


醫者治病,帶領病患逃避死亡,
  但許多病人卻忘了許多未圓滿的心願;
  忘了道謝、道歉、道別;忘了道愛,忘了神。
 
  假若一輩子就這樣生個病死了,我們有學到什麼呢?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是很大的功課,可以學習很多。
  人生的目標在於有沒有把功課做好,而不是風光一輩子。
 
  癌症是老化的細胞壞了,突變了。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是否也突變了?面臨更多的新科技,更普及的人工智慧,將來的醫療生態更加多元化,人類互信互愛的美德將因此更加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人性、靈性不見了,被科技取代了。世界的事情跟環境都發生突變或巨大的變革,更多元,步調更快,我們應該如何對應。
 
  醫者在治病同時帶領病患逃避死亡,卻無奈斷送了病患與家人和好、與神親近的契機,這是未好好解決的議題。許多病人因得到了復發或難治型的絕症,總是搜尋有什麼新藥?健保有沒有給付?有沒有最新的臨床試驗可以參與?能不能存活更久。因此看了電腦上的谷歌卻忘了親人,忘了許多未圓滿的心願。忘了道謝、道歉、道別、忘了道愛,忘了神。
 
  因為這些醫生不會告訴你,這些大部分的話題仍然是新藥? 多少錢可以換多少生命?有沒有私人保險等等。至於生活品質好壞?是否仍然會死亡?有多少剩餘生命?都很少有醫生會討論。
 
  政府也顯得無力,因為好死不是議題,眾人追求的是平均壽命的數字。假若一輩子就這樣生個病死了,我們有學到什麼呢?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是很大的功課,可以學習很多。聖經腓立比書的名言,活著是基督,死了必得著益處。我們學到益處了嗎?
 
本書特色
 
  ◆希望在風雨如晦的當下做出提醒世人的忠告,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錯方向,浪費一生的時間,到頭來人生功課也沒有完成。
 
  ◆將闡明人生的苦、空、無、常,讓即將辭世的病人看得更寬心,更豁達,適時完成心願,不會再執著於還有很多任務尚未完成。
 
  ◆希望本書能幫助受苦的病者照亮回家的正確道路,像路燈、燈塔一樣,忠誠地陪伴著。
 
真誠推薦
 
  這是值得看的一本好書,可傳世益人,還不知道人生功課的人要看,已知道人生功課為何,但尚未完成或仍悠悠忽忽的人也要看。——台北馬偕醫院前心臟科主任  郭任遠
 
  張醫師博覽深思,將先哲的智慧與自己的體悟融貫成書,為迷航者點起一盞指路明燈。—— 聖約翰科大退休副教授  蕭淑貞


目錄大綱


推薦序  值得看的一本好書                       郭任遠
推薦序  放下執念,成就覺行圓滿的自我           蕭淑貞
自序    幫助受苦的病者照亮回家的正確道路
 
PART 1   知天
Lesson 1  衰敗的地球
Lesson 2 人生的功課
Lesson 3  平行宇宙,時空相對論
Lesson 4  道為何物
Lesson 5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Lesson 6  又見金剛經
Lesson 7  諸惡莫做,諸善奉行
Lesson 8  舊習不斷,新業又起
Lesson 9  如何提升精神生活
 
PART2  事天
Lesson 10  六解一亡:解除煩惱的關鍵
Lesson 11 人生布局,何時做功課?
Lesson 12  無法放下的臭皮囊:怕死怕老的人類
Lesson 13 不被當代價值觀同化,活出自己的本心
Lesson 14 似真亦假虛擬實境,顛倒夢想
Lesson 15 朝聞道,夕死可矣?
Lesson 16 難得糊塗
Lesson 17 活得好或是活得久
Lesson 18  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
 
後記  放下執著是我們心靈病房最後的功課
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明志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現任 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
  癌症安寧緩和學會監事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共同擬定專家委員
 
  曾任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
  台灣癌症醫學會理事、監事
  血液病學會常務理事,
 
  專長:肺癌、乳癌、胃腸道癌症、泌尿道癌症及其它各類惡性腫瘤、轉移癌症、血液病、貧血、白血病、淋巴瘤。
 
  著有:《越過邊境》、《破繭》、《心靈病房的十八堂課》、《安寧的藝術》、《與血癌搏鬥》、《人生高爾夫》、《癌症病房沒告訴你的事》。






相關書籍

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成就動詞型的生命地圖就在這10個關鍵(新版)

你不能等到日子不再艱難,才決定開始快樂:每天收集一些好極了、棒呆了的瞬間, 用來回擊那些弱爆了、太遜了的時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存在的藝術:藉由創造性自我覺察,實踐生活的藝術,達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