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破解統計與研究方法的15個迷思:組織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謠言與真相

破解統計與研究方法的15個迷思:組織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謠言與真相

作者: 胡昌亞
出版社: 華泰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8/24
ISBN-13: 9789576098895
書店 1







內容描述


社會科學的研究議題乃是人類社會與組織現象,研究變數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由於研究者通常難以操弄變項或隨機抽樣,因此較不容易驗證因果,而常被視為軟科學 (soft science)。所幸,近年來隨著研究方法的與各類統計技術(如結構方程模式等)的精進與普及,使社會科學研究者得以發展更嚴謹的 (rigorous) 實證研究,並驗證複雜的理論模式。近年來許多社會科學與組織研究的頂尖學術期刊中,屢屢可見高品質的研究成果,不但為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提供更多的知識,也強化了學術研究對於社會與產業的影響力。
  身為研究者,無論是以質化或量化的取向進行研究,都是企圖發展新的理論,或提升現有理論的貢獻性。然而,在追求卓越的路上,總有許多挑戰需要面對。近年來,研究方法與統計軟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所謂「高品質研究」日益規格化。在投稿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種研究方法之重要性凌駕於研究議題價值的感受。這種感受在回應審查人對研究方法所提出的批評與質疑時更為明顯(例如:此問卷研究的樣本數不足、以大學生為樣本不具代表性、或共同方法偏誤為此研究的致命傷等等)。身為教授研究方法學的老師,經常有人與我討論該如何回覆審查者意見,以及對於一本教戰守則的渴望。這正是本書之所以問世的主要驅力!
  社會科學研究中有許多口耳相傳的做法,但研究者常難以找到對應的參考資料加以佐證。本書針對目前工商心理學與管理學領域中最常使用的研究及統計方法,完整地說明這些專家說法的理論背景,以及投稿或口試過程中合宜的答辯方式,將有助於讀者增進研究方法與統計的實務應用能力。
本書有以下特色:
  .內容簡單易懂:本書原作者捨棄艱難的詞彙,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釐清看似複雜的統計問題,幽默的文筆大幅降低閱讀的難度。
  .結合實務做法:本書清楚地論述各種專家說法的緣由,同時提出研究設計時的實務建議,是讀者執行研究時良好的指引。
  .參考文獻完整:本書中所說明的重要理論盡皆詳細標示出處,是讀者未來進一步深度閱讀或研究時絕佳的參考指標。
作者簡介
胡昌亞
  美國喬治亞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
  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杜秉叡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工商組織心理學博士∕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瑞傑
  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王豫萱
  中正大學心理學碩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吳宗祐
  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紀乃文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敦群
  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熊欣華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楊文芬
  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嘉雄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目錄大綱


第一部分:統計議題第一章 資料缺漏處理方式與低回收率:系統性不反應的角色第二章 浴火重生:比較古典測驗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第三章 四種對探索性因素分析的誤解第四章 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擔心並愛上遺漏變數第五章 社會與組織科學有關中介效果驗證的真相第六章 破解組織研究中測試干擾效果的七大迷思第七章 結構方程模式中的替代模型設定:事實、謊言與真相第八章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中容許指標殘差存在相關性的迷思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議題第九章 質性研究:組織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受虐養子?第十章 研究樣本真的那麼重要嗎?第十一章 決定樣本規模的經驗法則:對三種常見做法的評估第十二章 關於效果量的統計迷思:「效果量小」,又能告訴我們些什麼呢?第十三章 那…為何要問我?自陳資料真的那麼糟嗎?第十四章 不是特質就是方法:多重特質-多重方法設計在組織研究中的(錯誤)應用第十五章 切割肝臟?可以,切割資料?不可以






相關書籍

手繪圖解.中國史:圖文並茂!從「史前時代」到「一帶一路」,2小時輕鬆掌握96個歷史大事!

路上觀察學入門

社會學超圖解:古今76名家×135概念,400幅可愛漫畫秒懂社會學,活出獨一無二的自我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1914-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