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給台灣建築的禮物【林憲德教授退休紀念著作】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給台灣建築的禮物【林憲德教授退休紀念著作】

作者: 林憲德
出版社: 詹氏
出版日期: 2024/06/14
ISBN-13: 9789577056719
書店 1







內容描述


第一手教材!台灣2050淨零建築路徑兩大政策工具的理論與指向!
  ◆借鏡國際發展經驗
  取法美國、澳洲、英國、德國、日本、歐盟推動淨零建築之制度面、戰略面近況及展望。

  ◆精析評估理論邏輯
  深入介紹①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②低碳建築評估系統LEBR的理論內涵及方法論。

  ◆指出成本最佳化戰略
  以「建築能效法制化」作為台灣淨零建築的成本最佳化戰略,用以突破亞熱帶國家於節能信仰、節能技術之瓶頸。

  ◆展望低碳建築產業
  概觀建築碳排結構,提供舊建材再利用、低碳循環建材、低碳工法、建築延壽四項減碳技術與優惠計算方法,以取得低碳建築之認證。


目錄大綱


告別建築生涯序
英文縮寫

第一篇 淨零建築緒論
第一章 30%淨零建築之路
1-1 不死之鳥與歐伯羅斯
1-2 2050淨零路徑
1-3 淨零路徑名詞釋疑
1-4 淨零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1-5 台灣的30%淨零建築之路

第二章 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1 歐盟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2 美國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3 日本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4 南韓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5 小結

第三章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
3-1 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觀點的淨零建築政策
3-2 建築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發展史
3-3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
3-4 淨零建築兩把鑰匙釋疑

第二篇 淨零建築的第一把鑰匙
第四章 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1 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緣起
4-2 美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3 澳洲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4 英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5 德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6 日本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7 歐盟對於建築能效標示的配套管理制度

第五章 別拿蘋果比橘子-建築能耗基準之謎
5-1 建築能效評估不能拿蘋果比橘子
5-2 美國的建築能耗基準資料庫CBECS與RECS
5-3 台灣既有建築EUI統計
5-3-1 非住宅EUI統計
5-3-2 既有住宅EUI統計
5-3-3 郭柏巖的住宅EUI變遷研究
5-4 BERS專用建築EUI基準資料庫
5-4-1 如何排除建築分類的不確定因素?
5-4-2 如何排除抽樣調查EUI資料的不確定因素?
5-4-3 如何排除申報調查EUI資料的不確定因素?
5-4-4 如何排除城鄉EUI差異的不確定因素?
5-4-5 如何排除全年空調與間歇空調的不確定因素?
5-5 小結

第六章 建築能評評估系統BERS的挑戰與展望
6-1 建築能效評估研究的發展與陷阱
6-2 國際建築能效評估法概要
6-3 BERS系統的關鍵理論-「市場統計&參數模擬並行法」與「EUI右偏分布理論」
6-4 BERS系統的關鍵策略-能效評估與綠建築標章無縫接軌
6-5 全球奇蹟-適用所有建築類型的BERS
6-6 BERS的能效標示
6-7 既有建築能效之電費單評估法BERSe與專家評估法E-BERSe

第七章 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的淨零戰略
7-1 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之能效評估挑戰
7-2 日本推動淨零建築的困境與挑戰
7-3 歐盟推動淨零建築的困境與挑戰
7-4 台灣新建建築的淨零戰略
7-5 台灣既有建築的淨零戰略
7-6 「既有建築近零改造」的荊棘之路
7-7 「屆齡設備近零改造」與「最差樣本能效提升」的既有建築淨零戰略

第八章 台灣淨零建築的成本最佳化戰略
8-1 歐盟的淨零建築成本最佳化戰略
8-2 「高隔熱、高氣密」節能信仰的迷失
8-3 南方國家抄襲寒冷國家節能技術的兩個噩夢
8-3-1 南方國家「被動式建築認證」的噩夢
8-3-2 南方國家「雙層外皮」的噩夢
8-4 亞熱帶氣候的「隔熱反效果現象」
8-5 台灣的建築外殼節能成本最佳化戰略
8-6 亞熱帶的建築外殼節能有如「乾毛巾掐不出水」般缺乏效益
8-7 台灣邁向「建築能效法制化」時代
8-8 第二篇「建築能效評估」小結

第三篇 淨零建築的第二把鑰匙
第九章 低碳建築評估的緣起與方法論
9-1 低碳建築評估的黎明
9-2 台灣低碳建築評估的發展
9-3 LEBR的緣起與功能
9-4 為何LEBR只評估CO2e
9-5 營建工程不適用ISO14067碳盤查方法學
9-6 LEBR方法學概要

第十章 建築碳足跡資料庫
10-1 國際建築碳足跡資料庫統計法概說
10-2 國際建築碳足跡資料庫與建築LCA軟體概要
10-3 建築碳足跡資料庫應用須知
10-4 ABRI-LCC碳足跡資料庫
10-5 ABRI-LCC補遺
10-6 木質材料碳足跡資料庫補遺
10-7 小結

第十一章 LEBR的框架與設計互動方法學
11-1 建築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的評估邊界在哪裡?
11-2 LEBR的建築構件評估範疇
11-3 建築物生命週期的標準在哪裡?
11-4 建築構件的生命週期標準在哪裡?
11-5 LEBR的設計互動方法學

第十二章 低碳建築的評估與展望
12-1 建築物碳排結構概觀
12-2 LEBR的主結構碳排計算與減碳操作
12-2-1 LEBR的主結構碳排計算法
12-2-2 LEBR的主結構減碳操作法
12-3 新建與更新修繕兩階段的非主結構構件碳排計算法
12-4 施工與拆除廢棄兩階段之碳排計算法
12-5 LEBR的分級評估
12-6 LEBR 的減碳優惠計算法
12-7 減碳技術敏感度分析
12-8 低碳建築產業的展望與生態革命

附錄一 BERS專用建築分類與EUI基準資料庫
附錄二 LEBR專用建築碳足跡資料庫(ABRI-LCC碳足跡資料庫)

參考文獻

林憲德教授簡歷

四十年鴻爪一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憲德

  1977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1981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工學碩士
  1984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工學博士
  1984任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89升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2013升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講座教授






相關書籍

演員與標靶

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

一枝鉛筆就能畫:30天一定學會,超有趣又簡單的繪畫技巧(二版)

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