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

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

作者: 吉見俊哉 Shunya Yoshimi
出版社: 群學
出版日期: 2009/09/01
ISBN-13: 9789866525162
書店 1







內容描述


「媒介」(media)這個概念, 絕對不只是報紙、廣播、海報、雜誌、電話、電腦……等各種資訊設備的累加,而是將我們在社會經驗世界中的技術面和意義面同時媒合中介;透過技術與意義的中介,個別的媒體裝置與編制才成為可能,技術也才能與意義、論述、解釋等相接觸,而成為指向社會實踐的結構性場域。
  現代的媒介知識,應該要站在一個既超越且含蓋新聞、廣電、電影、出版等各個領域的新視野,也可以這麼說,媒介研究的最終目的不是要問各種媒體的特殊性和個別性,而是要問是哪種社會場域力學使個別媒體成為可能。
  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滿溢著雜誌、電視、PC、大哥大等媒介的現代社會,這本書是希望能夠開啟一個思想起點,進而理解媒介的由來、作用,以及去探索變革的可能性。
本書特色
  學貫中西、博縱古今,加上作者敘事詳盡流暢,讀這本書應該就像上這位老師的課,讓你不再打哈欠、流眼淚。
作者簡介
吉見俊哉(Shunya Yoshimi)
  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教授、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教授(學科已重組)、情報學環學環長。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單位取得退學。
  學術專長為社會學、文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視聽眾研究、全球化、技術的社會建構、大眾文化等。主要著作『都市��������□』(1987)、『博□�政治□』(1992)、『□�資本主義』(1995)、『万博幻想:□後政治�□縛』(2005)、『親米�反米——□後日本�政治的無意識』(2007)等,另有合編著書刊數十冊。
譯者簡介
蘇碩斌
  現任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曾任教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為文化社會學、都市社會學。
  研究領域包括都市空間、觀光休閒、消費、媒介等。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2005),譯有《基礎社會學》(合譯,2008)等作品。


目錄大綱


臺灣譯本序/Ⅰ原書序/Ⅳ《媒介文化論》推薦序/Ⅵ台灣譯者說明/Ⅸ體例說明/XⅣ
第1講 媒介是什麼
Ⅰ作為方法的媒介第2講 媒介的時代媒介理論第3講 新聞學為名的媒介知識第4講 大眾傳播理論的開展與侷限 第5講 媒介革命與知覺現代化第6講 文化研究典範的介入
Ⅱ作為歷史的媒介第7講 報紙與現代新聞事業第8講 電話誕生在何時第9講 電影為誰而生第10講 無線電玩家的社交圈第11講 電視來到家裡了
Ⅲ作為實踐的媒介第12講 行動電話改變了都市面貌第13講 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化的市民社會第14講 全球媒介是什麼第15講 因應媒介變革的知識
事項索引人名索引






相關書籍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暢銷十萬冊典藏版】

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習近平研究

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精彩回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論證)

香港不屈:不能被磨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