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1《懂心理,調出好關係》「秘密坦率的恰到好處,加深各種人際關係!!!」by 姜尚文心理師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Healthy Relationship》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
提出一個促進人際溝通的概念:想像自己是一扇窗,把這扇窗的4個區域,
就是所謂的周哈里窗,他包含了以下的內容:
A. 開放自我(open self):
自己和所有人都看得見的區域,包括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想法等訊息。
B. 盲目自我(blind self):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瞭然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盲點,包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不一定全部是缺點。
C. 隱藏自我(hidden self):對外封閉的區域,這裡的訊息只有自己知道,他人
無從得知,像是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
D. 未知自我(unknown self):這個區域誰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
或壓抑下來的記憶、經驗等,通常在愈年輕的人身上,這個區域的範圍愈大。
在開展人際關係的初期,人的開放自我比較小。
好比你剛換工作時,面對不熟的同事,
言行上都會有所保留,同事對你的了解也不深。
但是隨著情誼的進展積累,開放自我會擴大,
其他3個區域會逐漸縮小。
一般而言,這4個區域是相互影響的,
任何一區變大,其他區域就會縮小,
反之亦然。而各區域大小的變化,
又會受到以下兩個歷程影響:
1.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擴大「開放自我」、縮小「隱藏自我」
可以經由自我揭露,誠實地與他人分享感受,
或是將別人原本不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告訴他人。
一旦自我揭露後,隱藏自我的區域會因此變小,開放區則會擴大。
自我揭露高的人,幸福感也會高,他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2.他人回饋(feedback solicitation):擴大「開放自我」、縮小「盲目自我」
經由別人的回饋,我們可以知道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有關自己的事,
盲目區將會變小,開放區域則會擴大。
我們也可以積極詢問他人,縮小盲目自我的區域。
透過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個人的開放自我會逐漸擴張,人際溝通也會愈容易。因為當開放自我愈大,人與人的互動便能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減少猜忌或誤解,使得合作更有效率,工作成效更高。
因此,每個組織成員都應該以盡量擴大開放自我的範圍為目標,讓成員能自在地分享自我,並適當地給予他人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