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EP80《懂心理,調出好關係》「爸媽 堅定&溫柔&智慧,看到孩子行為下的4C渴望」by 姜尚文心理師 ft. 許禔素心理師

EP80《懂心理,調出好關係》「爸媽 堅定&溫柔&智慧,看到孩子行為下的4C渴望」by 姜尚文心理師 ft. 許禔素心理師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Healthy Relationship》

2022/10/23 | 00:35:31 | Firstory #science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家長可以運用孩子對連結(Connection)、能力(Capable)、意義(Counts),以及勇氣(Courage)的四個渴求(4C),來消弭或減輕不良行為;當孩子出現以下四種行為時,其具體作法如下:
1.    過度獲取注意的行為:家長可以適度地忽略孩子的不良行為,在孩子表現良好行為時,給予注意力和正面的鼓勵;以及撥出特別的時間與其相處、引導孩子參與有用的事務、花時間訓練並建立孩子的生活習慣。
2.    處理爭取權力的行為:需與孩子先建立關係,在發生衝突時,迴避權力競爭,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面對孩子的行為,可以提供有限選擇,和孩子分享決定權,尋求孩子的協助與合作意願。
3.    處理尋求報復行為:和孩子談談受傷的感覺、重新建立關係;家長避免懲罰和反擊;找機會鼓勵孩子,欣賞小小的優點,展現善意和接納,與孩子合作並示範對他人的尊重。
4.    處理表現無能的行為:不要哄、不要憐憫孩子,保持耐心,鼓勵孩子任何正面的努力,即使很微小;家長需學習以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表達對孩子的信任,並提供成功的機會,促使孩子重拾信心。
阿德勒教養常使用自然結果與邏輯結果;不吃飯就餓肚子為自然結果,而在其行為會導致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或者影響他人權益;需要花時間訓練的事情;或者孩子不覺得行為結果是個問題時,就不適合使用自然結果。
面對幼兒園的孩子,在外吵著要買玩具時,可以運用邏輯結果 (事先討論、因果關連性、合理、尊重)、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同理與提供選擇、一起離開現場與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處理。如果小孩出現打人,抓人,咬人等等行為,除了適切地運用以上處理方式,亦可一抱二問三離開,此時家長以身作則特別重要,更要利用機會進行情緒辨識、情緒教育。若是家有國小生將衣服、玩具亂丟,則可運用邏輯結果,讓孩子知道如何學習自我負責與承擔結果。

許禔素心理師撰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