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相比,中國新聞傳媒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實現了年均增速超過40%的增長。如今,中國的宣傳事業,無論是報紙、刊物還是廣播電視,都在國家意志的調控下合奏出一致的旋律,在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了一個超級傳媒工廠。政治與市場,一向被認為是相互衝突的變數,它們居然能奇妙地結合出一個雙方皆大歡喜的局面,這種奇蹟是怎樣產生的?各種事實表明,將中國新聞傳媒在近三十年的崛起壯大歸結為「市場化」,並非是答案的全部,甚至離事實的真相甚遠。中國新聞傳媒業從宣傳走向傳媒的新聞業發展史是一個充滿偶然性和複雜性的演化過程。它不完全是國家意志的制度設計結果,而是各種利益集團相互博弈的結局。本書試圖對中國新聞業的發展脈絡給出一個演進觀點的解釋。認為中國新聞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就是國家試圖保持對新聞業的控制能力。1978年以來中國在新的環境下不斷摸索話語控制技術,孵化出一個行政監控和壟斷經營合一的新聞體制,它既為中國新聞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也使新聞業治理的結構性衝突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產生突變,最終形成一個同時滿足國家、新聞記者與公眾需求三方次優需求的結構平衡。這個三元次優結構是當代新聞業總體特徵的體制性根源。
本書的另一個關注點是,中國當代知識菁英的一個亞群體——新聞記者與國家關係的演變,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人類自由意志與市場經濟轉型交織的當代語境下菁英思潮的演變。
作者簡介
周翼虎
1972年生於江西。1992年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2008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經濟社會學方向博士。長期從事傳媒工作,出版詩集《離開秋天的留言》、社會學著作《中國單位制度》(合)及其它期刊論文。
中國超級傳媒工廠的形成:中國新聞傳媒業30年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推薦序1推薦序2序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國新聞體制發展之謎 第二節 本書的核心觀點 第三節 對核心觀點的進一步闡述
第二章 理論淵源和方法:國家─社會關係視角下的一個博弈模型 第一節 國家─社會關係視角下的兩個策略性行動者 第二節 結構性博弈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國家─社會關係視角下的體制內雙邊對抗模型 第四節 解釋中國新聞業體制變遷的三種競爭性理論 第五節 國家─市場─新聞業傳統三方博弈模型的基本謬誤 第六節 對國家與新聞業關係方面的文獻回顧
第三章 作為意識形態權力國家維繫基礎的新聞宣傳(1949-1978) 第一節 中國新聞業的基本功能:意識形態權力國家的宣傳喉舌 第二節 1956年《人民日報》的新聞多樣性改革 第三節 激進黨性原則下的新聞業(1957-1978)
第四章 意識形態權力危機與八十年代新聞多樣性改革(1978-1989) 第一節 國家總體性危機下的新聞多樣性政策 第二節 新聞業菁英與改革派領導人的蜜月時期第三節 新一輪的業務自主權之爭 第四節 意見不統一的國家領導層 第五節 日益活躍的新聞記者群體 第六節 國家與新聞業緊張關係的四個結構性條件 第六節 現代化進程中政治參與爆炸的背後:國家的合法性危機 第八節 小結:充滿理想主義激情的八十年代
第五章 國家合法性重建與新聞政策調整(1989-1992) 第一節 民族主義基礎上的合法性重建 第二節 國家重申對新聞業的絕對控制權 第三節 八十年代國家與新聞業博弈的大結局
第六章 合法性互動基礎上的九十年代新聞專業化改革(1992-1998) 第一節 新聞專業力量話語形態的轉變 第二節 中國電視業的崛起:話語技術形態帶來的突破 第三節 專業化建設驅動的產業擴張
第七章 市場驅動型逆轉:國家經濟軟控制的形成(1999-2007) 第一節 九十年代末期國家與新聞業關係的總體態勢:國家力量的逆轉 第二節 九十年代末期國家力量逆轉的核心機制:市場化的陷阱 第三節 國家財政危機與新聞雙軌制的形成(1978-1985) 第四節 世俗化與新聞業的全面擴張(1985-1992) 第五節 一個國家超級新聞工廠的形成(1992-1999)
第八章 從挑戰到聯盟:新聞為國家服務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 九十年代末期知識階層對新聞業-產業化運動前景的兩種估計第二節 政治力量對經濟力量的壓倒性態勢第三節 市場化運動與新聞記者的心理人格、群體結構和話語形態 第四節 從權力走向權威:市場條件下的國家話語霸權
後記 一個當代意識形態權力國家的生存史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