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道德哲學要義(二版)

道德哲學要義(二版)

作者: 雷秋爾
出版社: 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 2023/05/10
ISBN-13: 9789863415015
書店 1







內容描述


《道德哲學要義》捨棄哲學著作慣用艱澀、冷僻術語之陋習,全書行文通達曉暢,是為其重要特色之一。其特色之二,則在運用重要的倫理事件,生動、具體、廣泛而持平地介紹了西方的主要道德理論,此為倫理學專書所少見。再者,該書作者對任何理論的正面或反面評論,都能以明晰的論證闡明立場,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此在倫理思考教育上極具價值,是其特色之三。其特色之四,則在提出一套兼容效益、德行、關懷與正義等要素的道德學說,足可作為立身行事之規矩。

  閱讀《道德哲學要義》的過程中,讀者可輕易明瞭道德哲學的全貌、道德難題的挑戰、道德說理的方法、道德與快樂的關係,以及應用倫理學的精義,對於雷秋爾的理論為何能在當代道德哲學中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也可得到生動的理解。最為重要的是,讀者將能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強化道德說理的心性,並了解道德證據之蒐集,以及道德事實之判斷的重要。


目錄大綱


譯序  
前言

第一章  何謂道德?
1.1. 定義問題
1.2. 案例一:嬰兒德芮莎
1.3. 案例二:裘蒂和瑪莉 
1.4. 案例三:崔西・李特曼   
1.5. 理性與公正   
1.6. 道德的底限觀   
 
第二章    文化相對主義的挑戰
2.1. 不同文化之中的不同道德規範   
2.2. 文化相對主義   
2.3. 文化差異的論證   
2.4. 認真接納文化相對主義後的結果   
2.5. 為什麼差異不像表面顯現的那樣多  
2.6. 不同文化如何擁有相同價值   
2.7. 判定一個文化措施為不可欲   
2.8. 從文化相對主義可以學到什麼   
 
第三章    倫理主觀主義
3.1. 倫理主觀主義的基本觀念   
3.2. 倫理主觀主義的演進   
3.3. 第一階段:簡單主觀主義   
3.4. 第二階段:情緒主義   
3.5. 道德事實存在嗎?   
3.6. 倫理證據存在嗎?   
3.7. 同性戀的議題   
 
第四章 道德依賴宗教嗎?
4.1. 道德和宗教的假定關連 
4.2. 神諭說  
4.3. 自然定律說 
4.4. 宗教和具體道德議題 
 
第五章 心理利己論
5.1. 無私是可能的嗎? 
5.2. 重新詮釋動機的策略 
5.3. 支持心理利己論的兩個論證 
5.4. 一些混淆的澄清 
5.5. 心理利己論最根本的錯誤 
 
第六章 倫理利己論
6.1. 我們有義務救助飢餓的人嗎? 
6.2. 支持倫理利己論的三個論證 
6.3. 反對倫理利己論的三個論證 
 
第七章 效益論
7.1. 倫理學的革命 
7.2. 案例一:安樂死 
7.3. 案例二:人類以外的動物 
 
第八章 效益論的論爭
8.1. 古典效益論 
8.2. 快樂是唯一重要的東西嗎? 
8.3. 只有結果是重要的嗎? 
8.4. 我們應該平等關心每個人嗎? 
8.5. 效益論的辯護 
 
第九章 絕對的道德規則存在嗎?
9.1. 杜魯門和安絲孔 
9.2. 定言令式 
9.3. 絕對規則和不說謊的義務 
9.4. 規則之間的衝突 
9.5. 再次檢視康德的基本觀點 
 
第十章 康德與敬人
10.1. 人類尊嚴觀 
10.2. 懲罰理論的報應和效益元素
10.3. 康德的報應主義 
 
第十一章 社會契約論
11.1. 霍布斯的論證 
11.2. 囚徒困境 
11.3. 社會契約式道德的優點 
11.4. 公民抗爭的問題 
11.5. 社會契約論的難題 
 
第十二章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12.1. 女性和男性的倫理思考方式不同嗎? 
12.2. 關懷倫理學對道德判斷的蘊義 
12.3. 關懷倫理對倫理學的蘊義 
 
第十三章 德行倫理學
13.1. 德行倫理學和正確行為倫理學 
13.2. 德行 
13.3. 德行倫理學的優點 
13.4. 不完整性的問題 
 
第十四章 追尋一個令人滿意的道德理論
14.1. 不帶傲慢的道德 
14.2. 待人如其所應得以及其他動機 
14.3. 多元策略的效益論 
14.4. 道德社群 
14.5. 正義和公平 
14.6. 結論 
 
延伸閱讀
附註
索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雷秋爾(James Rachel, 1941-2003)

  是當代著名道德哲學家,歷任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哲學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及學術副校長等職,並擔任該校「特聘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 1984-2003)職位近二十年。

  除了《道德哲學要義》這本代表著外,還著有:《生命的盡頭:安樂死與道德》、《由動物創生而來:達爾文主義的道德蘊義》、《倫理學能提供解答嗎?》、《哲學問題》、《蘇格拉底的傳奇:道德哲學論文集》等書。雷秋爾最為著名且影響廣大的學術論文是〈積極和消極安樂死〉(“Active and Passive Euthanasia”, 1975),此文被收錄在各類著作重新出版的次數高達三百次以上,足見其份量。

譯者簡介

林逢祺

  林逢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主授教育哲學、教育認識論、哲學概論、當代教育思潮。

  主要著譯作:
  《教育理論》Scheffler, I.原著,與李錦旭等合譯(師大書苑,1991);
  《教育的語言》Scheffler, I.原著(桂冠,1994);
  《哲學概論》Mclnerney, P. K.原著(桂冠,1996);
  《教育哲學》與伍振鷟等合著(五南,1998);
  《教育學研究》Tibble, J. W.原著,與黃嘉莉等合譯(桂冠,2001〉;
  《中西重要教育思想家》與賈馥茗等合著(空大,2002);
  《知識之謎:知識論導引》Scheffler, I.原著(學富,2002);
  《教育規準論》Scheffler, I.原著(五南,2004);
  《複製、基因與不朽》Harris. J.原著,與蔡甫昌等合譯(桂冠,2006);
  《美學概論》Scheffler, I.原著(學富,2008);
  《教育哲學:一個美學提案》林逢祺 著(五南,2015);
  《道德哲學要義》James Rachels 原著(學富,2023)。






相關書籍

營建工程之水電操作與設計實務

幼兒行為輔導(四版)

化妝品調製學實驗(3版)

國中英語會考A++ : 全真模擬試題+ QR Code線上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