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女性生活設計專書——
聚焦女性服務缺口、構思創新服務
從生活到職涯、從社會服務到商業創新
以設計思維打造友善支持系統
開創女力經濟
★聚焦1/2人口的關鍵設計
即便生活周遭已有琳瑯滿目數之不盡的消費性商品,真實生活中的女性,仍有許多隱性需求、服務缺口尚未被滿足。
作者「串門子社會設計」團隊具有豐富社會關懷、公共倡議、服務設計等跨界實戰經驗,《女性生活設計》導入「社會設計」思維,帶你看見女性各個生命階段的真實需求,積極打造友善支持系統,開發各種創新服務。
本書以性別平等、充權女性為目標,精選國際與台灣精彩案例,帶你看見各種迫切或隱藏的創新可能,找出切角進行設計。國際案例的部分如:
求職姐妹的神隊友:美國Dress for Succes針對「不知適合的職業方向」「缺乏面試信心與準備」「組織聘用的刻板印象」三大挑戰,媒合職涯教練、支持團體幫女性好好應戰。
半徑5公里幸福生活圈:日本RASHISA WORKS以女性的生活區域為中心點,積極開發整合外部企業和組織,打造出適合婚育女性、單親媽媽的彈性工作型態。
樂齡女性開創第二人生:日本山口縣萩市「海媽媽食堂」主動為當地獨居長者準備餐食,不只將愛心變成一門好生意,更主動結合返鄉青年、活化農村經濟。
閃閃發光的銀髮人生智慧:銀髮女性成立「棺材俱樂部」,透過充滿想像力的活動設計,將老化、死亡議題變成跨世代的對話與情感支持。
桌遊與遊戲設計助攻:爸媽老師別再說教了!以遊戲方式引導青少年面對身心變化、交友、性健康、學習需求、興趣探索、技能培力……建立同儕團體與社區型支持網絡。
當自己的人生舞台設計師:鼓勵女性將生命故事轉寫成劇本,設計肢體工作坊以身體律動覺察身心狀態,進入社區演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台灣案例部分,精選各種具性別觀點的創意服務設計,分析其設計心法X服務流程X可持續模式;
公主出任務!青少女 x生涯發展x網路世代
戰鬥女力重返職場|優勢職種x經濟就業x社會支持
「屏障生活」母職再設計|身心障礙女性x照顧角色x社會支持
織工坊的女力經濟|中生代女性x地方創生/文化復振x共生照顧
設計妳的第三人生|中高齡女性x青銀共創x地方經濟
一個人生活也不孤單|跨世代女性x議題轉繹x空巢獨居喪偶
★ 服務設計的前導修煉
在規劃一套符合某些群體、社區、地方的服務或發展時,需要嚴謹思考和理解、避免形成規劃謬誤,本書分享以下實戰方法:
零基思考(Zero Thinking)方法學:「以終為始」,不斷推導、驗證行動的設計
檢視迷思誤區:避免「善良的歧視者」「誇飾的蛋糕裙」,一起「折手指練習」
基礎蒐集方法:次級資料、焦點訪談、焦點團體、問卷蒐集
運用觸媒引導:生命敘事展演、實境情境遊戲設計等
★ 為女性發聲!跨域聯名Call to Action!
從女孩到銀髮,在不同生命階段、場域和脈絡,都有機會能夠找到符合個人能力、實踐價值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本書在進行分析、演練工具與方法之後,提出五大跨域聯名企劃的方向:
空間載體設計之必要
空間是生活的載體,重新思考、翻轉作為支持女性生活幸福的各種空間。打破過去學習技能、單一空間使用,從生活型態和關係人口著手,進行空間與服務的設計。
在地社群創造之必要
不同世代、都會型與鄉村型女性所需的服務大相逕庭。因地制宜提供不同服務特色、創造在地社群、喚醒女性追求理想生活的動機,積極創造出更多元、跨世代的合作模式。
身心安全關懷之必要
女性特有的生理狀態,如月經之於青少女、妊娠分娩、停經之於更年期……除了傳統衛教保健醫療體系,可以發展出更具效益的服務模式。
科技設計運用之必要
疫情打破關係的疆界,善用科技使服務不受限制、突破數位落差、因地制宜,改變生活方式的新可能。
合宜創業就業之必要
從女性觀點出發的優化設計、現有職場的職務再設計、個人品牌行銷到創業的培力⋯⋯打造支持系統,開創女力經濟。
解決女性在生活中真實的問題與需求、積極開創職涯與生活的藍圖,
一起來為1/2人口的幸福而設計!
本書特色
★ 打造具性別觀點的服務設計:呼應SDGs永續生活指標、充權女性的培力模式
★ 服務設計的前導修鍊:投入社會服務、社會創新、社會設計必備的視野和工具
★ 國際本土精彩案例分析:設計心法X開發流程X建立可持續模式X影響力評估
★ 故事性與工具性兼具:為關心性別議題的讀者、女性生活相關領域工作者帶來啟發
溫暖推薦
林依瑩 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
林承毅 服務設計師、林事務所創辦人
黃韻如 臺大醫學系、臺大月經課主授開課教授
張希慈 Soul LAB 靈魂實驗所 執行長
楊振甫 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