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作者: 李雪莉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 2023/05/02
ISBN-13: 9786267236239
書店 1







內容描述


=以多重面向,立體呈現臺灣毒癮地景的調查性報導=

  #製毒、走私、銷售;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販運鏈」占據關鍵地位?
  #新興與軟性毒品如何四處蔓延?
  #大麻合法化爭議何在?
  #在校園中風行的電子煙如何毒害青少年?
  #罪犯抑或病患?法、醫、警界如何看待用毒者?
  #成癮、脫癮與戒癮,毒癮與用毒者如何有機會翻轉人生、復歸社會?

  二○一九年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點名臺灣跨國犯罪組織,在亞太運毒鏈中占有重要角色;同年,美國緝毒局(DEA)首度派遣人員駐臺。過去幾年,臺灣販毒集團一次又一次在日本、韓國、印尼打破安非他命走私的紀錄。這讓臺灣背負汙名,現實的國際狀況,卻又讓臺灣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多所限制。

  包括安非他命在內的各種傳統與新興毒品,以及遊走邊緣的電子煙、大麻,毒品議題已成盤桓臺灣上空的幽靈;施用者的光譜橫跨藍、白領階層,學生等年輕族群亦快速增加。毒品氾濫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個人層面,有時更腐蝕家庭結構,賠上新世代的未來。

  透過多重面向,《報導者》記者群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毒品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臺灣毒品蔓延的現象,毒品施用者究竟是犯罪還是病患,現行制度有什麼必須調整之處及實際的執行困難,而「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的成效又是如何?對於毒品在當代的複雜網絡與毒殤者的問題,本書是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共同推薦

  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以凡(桃園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 、林達(臺北地檢署檢察官) 、束連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志恆(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名譽教授)、李俊宏(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 )、李菁琪(律師)、陳娟瑜 (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毓文(臺大社工系教授) 、蔡銀娟(《火神的眼淚》導演) 、趙德胤(《冰毒》導演)(按姓名筆畫排列)


目錄大綱


【前言】  被毒品籠罩的島嶼

1 毒梟・死囚・施用者
──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長征」
INTRO  
1.製毒、走私、銷售──臺灣毒梟「一條龍」串起安非他命的亞洲販運鏈
2.印尼監獄中的臺灣死囚千里運毒的漁工和男人們
3.「鳥仔」與「小蜜蜂」──那些跨境運毒的囚困少年

2  地下與新興的成癮世界
INTRO
1.索命藥檯與年輕的毒PA文化

  1. 從ㄎㄧㄤ掉變癱掉:「毒害」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2. 追蹤調查:每年二十六萬公斤笑氣,如何非法流竄民間?
  3. 中學生當下線,電子煙次文化一路向下衝擊校園
  4. 被改變的菸害防制地景──電子煙、加熱菸如何襲捲臺灣?
  5. 向新興毒品宣戰十年:在實驗室與毒販隔空鬥智的毒品檢驗員
    7.「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8.最具爭議的藥用植物──醫用大麻在臺灣的突破與挑戰

3 「用藥常人的告白」
INTRO
1.成癮、脫癮、戒癮,是一條漫長的回家路  
2.怕媽媽傷心、怕被說不乖,被臨檢時我跟警察下跪
3.吸毒吸到像「吸塵器」,警察叫我去買安毒才抓我
4.同志用藥經驗──只是需要「走下去」的動力  

4 是毒還是藥?罪犯或病犯?
──法界、醫界、警界的轉型思考
INTRO
1.他們的第一口毒,與一輩子的私人戰爭
2.犯人或病犯?──第一線司法與醫療專家面對毒品施用者的自我詰問
3.有績效、沒成效?緝毒政策為何變成刑警和施用者的夢魘  

  1. 高牆裡的病犯──當監禁大於治療,戒治所的定位與角色衝突
    5.毒品成癮是一種慢性病──她陪著他看完每一次門診
    6.藥癮者「緩護療」十年改革還缺什麼?
    7.用毒重罪化也是一種「癮」──專訪政委羅秉成

5 毒癮者的復歸之路──新時代的開展
INTRO
1.一個毒癮者出獄後,怎麼開啟生活
2.佛與魔之間的第三條路──北檢與醫療、民間的戒毒合作
走進藥癮治療性社區──在這裡,生活即治療
4.醫療院所的介入──那些最艱辛卻又重要無比的場域
5.以藥找愛,讓她們踏上「成魔之路」──女性藥癮者的生命難題
6.這道幸福難題,我們一起解──陪伴「毒寶寶」返家的寄養家庭
7.療癒自己,再當戰友──那些毒癮者的家人們

【代結語】 拋開毒殤──一個走出用毒家庭陰霾的年輕見證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等書。

作者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

曹馥年

  《報導者》資深記者,關注社會福利、兒少權益、性別、人權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

楊智強

  《報導者》記者,主要負責國際、人權與社會等相關議題。長期關注羅興亞難民、緬甸內部族群衝突、韓國社會與臺灣軍事相關議題。第四十三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得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著有《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並為《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共同作者。

陳潔

  《報導者》醫藥記者,臺大新聞所畢業。關心公衛政策、醫病關係、健康保險及傳染病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

《報導者》團隊

  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報導與深度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相關書籍

異教語言學:語言如何讓人產生狂熱?

柯文哲的台灣筆記

君主論(二版)

絕不讓步:龐培歐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