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甫出版即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行為》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從神經認知科學出發,以詼諧輕鬆的方式,反駁了自由意志的神話。
提出人類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的結果,
其中不存在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
薩波斯基也對歷史上人們如何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
癲癇患者、自閉症、異己者、犯罪者施予懲罰進行了耙梳,
證明人們對於精神疾病和行惡者者越來越瞭解,我們就會變得更具同理心和人道,
加上不存在自由意志的最後一擊,
我們會發現「所謂報應式的懲罰,是徒勞而錯誤的做法」,
從而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法律框架,比起懲罰更重視矯正。
行為科學家、暢銷書《行為》(Behave)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暨《行為》之後,深入探討了關於人類做選擇和決定背後的生物科學,以及哲學,提出駁斥自由意志存在的毀滅性案例,呈現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論點,那就是「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在《行為》一書中,他探討人類行為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甚至文化因素,表明人類任何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秒之前、一分鐘之前、一天之前、一年之前、一千年之前……一系列複雜的基因、神經學、環境、文化因素所構成。我們也許無法精準掌握所有結合先天、後天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但這些生理機制確實深刻影響了我們每個當下的行為表達。而這隱含了「我們的行為是被生理機制和環境共同決定,沒有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的神經科學強烈主張。
在《命定》中,薩波斯基用了一整本書(在《行為》中只用一章篇幅)針對決定論和自由意志展開論證。針對我們幻想――也就是有個獨立存在的自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即自由意志)――展開一場精彩的正面攻擊。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罷了。他也不假辭色地駁斥了現代物理學提出的、似乎能佐證非決定論的混沌理論、突現複雜性科學和量子物理學,其實都是決定論的,再次向我們展示了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他的探討不僅停留在學術上的討論,更著重在實際道德責任、歸咎、懲罰、法律判刑等實際運作上,提出當我們「超越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對生命擁有新理解後,將會面對「人類就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結論,卻不至於使整個社會運作失控。反而提出從歷史上來看,當我們能夠瞭解許多人行惡是眾多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就會更擁有同理心,也能以更人道的看法看待懲罰的概念,從而改善我們的法律體系和懲罰制度,比起懲罰,更重視事前預防犯罪和矯正,便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來打造更有同理心的世界。
無論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這本書都將成為以有憑有據的論證來挑戰你的可敬對手,引發你深入思考人性、人類行為,以及我們究竟是誰的觀點。
專文推薦
謝伯讓|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陳瑞麟| 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鄭凱元| 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各界讚譽
▸薩波斯基數十年研究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對於行為的影響,表現出色。他以令人信服的例子說明壞運氣會加劇,有力反駁了混沌理論、突現現象或量子力學所代表的非決定論,杜絕這些理論留給自由意志存在的縫隙。──《科學》
▸行為科學家引人入勝地闡述了為什麼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預先被決定的,以及為何我們不該對此感到絕望……《命定》是一部勇敢的展演,非常值得一讀,以此享受薩波斯基知識淵博的陪伴樂趣……引人入勝且深具同情心。──《衛報》
▸很少有人像著名神經科學家薩波斯基那樣瞭解人腦。──《舊金山紀事報》最受期待的秋季圖書
▸《命定》詼諧而引人入勝,是神經科學方面令人著迷的訊息金礦(其中大部分內容是我們這些沒有科學素養的人也可以理解的);哲學;混沌理論;突現的複雜性;量子不確定性;對癲癇、思覺失調症和自閉症病因不斷增加的認識;當然,還有先天和後天對決策的影響。──今日心理學
▸《命定》是一種持續的嘗試,旨在證明我們每天做出的決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複雜因素之產物。這是一本親切、平易近人卻非常有說服力的書。是對同理心和寬容的讚歌,渴望社會最終認識到所謂報應是徒勞而錯誤的世界觀。薩波斯基很高興知道他所寫的內容讀起來很刺激,即使對那些懷疑他結論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舊金山紀事報》
▸薩波斯基以獨特風格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解釋自由意志是種幻覺。薩波斯基沉著解決了這個門檻很高的主題之多重複雜面向,讓困難的材料容易理解。他吸引人的風格和有點白癡的幽默,讓學習變得有趣。──書單
▸從神經科學角度推翻自由意志。薩波斯基在處理這個充滿爭論分歧的問題時無所畏懼,以令人欽佩的清晰度涵蓋從哲學到倫理和法律等各種學科。本書肯定會引起爭議,而作者論述的功力顯示他完全願意解決這問題。──柯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