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自動化與電腦高速運算的時代,我們還需要當一名「匠人」嗎?
黑格爾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
經典《肉體與石頭》《再會吧!公共人》《棲居》作者──理查.桑內特
迄今最具野心的著作!
從中世紀金匠到現代科學實驗室的研發競爭
審視匠藝活動歷史脈絡,剖析工作的倫理與價值
製造即思考,經驗即技藝
以工作為傲的匠人生活,就是實現自我的理想人類生活
「匠人」一詞讓人最直接聯想到的,經常是隨工業社會到來而式微的傳統工藝,如陶工、木匠、石匠等。然而,在理查.桑內特的定義裡,匠人並不侷限於手工勞動者範疇。他認為只要在工作中追求最高品質者,都可歸入匠人之列。工藝活動實為人類基本且持久的衝動展現,是一種深埋於人性當中「想把工作做好而做好工作」的欲望。
桑內特所談論的匠人,包括藝術家、程式設計師、醫師、科學家等,甚至教養子女的心法、培養公民集體參與以解決客觀問題的能力,都是需要學習的「匠藝」。但新經濟制度偏重即戰力與成果的功利性,往往漠視過程,吝於投入長期培訓成本,優秀的匠人在競爭壓力下難以得到報償,匠人精神與尊嚴因而遭到破壞。
在本書中,桑內特對現代社會的工作評價標準提出質疑,企圖喚回人人內心深處的匠人精神。他指出漢娜.鄂蘭截然劃分「勞動之獸」與「創造之人」的謬誤,重新審視匠藝涉及的頭腦與手之間的密切關聯,闡明手工勞動絕非無關創新的低階技能。
匠人的工作方式,讓人類得以在物質生活中安身立命,更是開創新思維的關鍵。
【國際書評】
★從雙手的運作追根究底洞悉心靈的運作,睿智深刻。
──《紐約時報書評》
★桑內特說服力十足地探討了技術性工作的領域,點出了人們心中「為了把工作做好而做好工作」的欲望依舊活躍。
──布萊恩.安德森(Brian C. Anderso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桑內特觸動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匠人。
──詹姆斯.督爾邦(James H. Dulebohn),《人與謀雜誌》(People & Strategy)
★桑內特在這本清楚易懂又引人入勝的著作裡明白指出,人們從匠藝活動所獲致的驕傲與意義曾讓人與工作緊密相連。匠藝活動的式微,一個重視匠藝活動的社會也隨之衰微,這段過程在各方面掏空了我們的心靈,所幸桑內特讓我們憶起並領悟這段失落的過程。
──羅伯.瑞奇(Robert B. Reich),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超級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