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雅利安人的讚歌集《梨俱吠陀》約編定於西元前一千年左右,乃今日所見印歐文明最早的文獻,也是人類最初的傳世詩篇之一。因其作為印歐文明源頭的地位,近代以來,西方印度學界在一百五十餘年的吠陀研究史中成果甚豐。然而,華語世界對印歐古文明及其研究史一直無多感觸,對吠陀文獻之瞭解亦甚微眇。故本書拋磚引玉,從《梨俱吠陀》的1028首讚歌中選譯近30篇,盼以此啟發吾人對其的閱讀和研究興趣。(印度學與印度研究.譯叢Ⅱ)
《梨俱吠陀》選譯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前言
導言
《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之名
關於歷史、社會和考古背景
關於語言、詩歌、宗教和儀軌
重要神祇及其神話
關於流布史
關於文獻依據、文獻傳承、翻譯和注疏
關於注釋
譯文全文
1, 1. 致Agni(阿耆尼)
1, 2. 致Vāyu(伐由)、Indra(因陀羅)和Vāyu、Mitra(密陀羅)和Varuṇa(婆樓那)
1, 3. 致Aśvin(雙馬童)、Indra、一切諸神和Sarasvatī(辯才天女)
1, 4. 致Indra
1, 5. 致Indra
1, 6. 致Indra
1, 7. 致Indra
1, 8. 致Indra
1, 9. 致Indra
1, 10. 致Indra
1, 11. 致Indra
1, 12. 致Agni
1, 32. 致Indra
1, 35. 致Savitr
1, 113. 致Uṣas(烏莎、朝霞、早晨)
1, 152. 致Mitra 和Varuṇa
1, 153. 致Mitra 和Varuṇa
1, 164. 致一切神祇(謎語歌)
2, 12 (203). 致Indra
4, 18 (314). Indra、Aditi 和Vāmadeva 之間的對話
7, 86 (602). 致Varuṇa
7, 87 (603). 致Varuṇa
7, 88 (604). 致Varuṇa
7, 89 (605). 致Varuṇa
7, 104 (620). 致Indra、Soma 和其他神祇
10, 10 (836). Yama和Yamī
10, 18 (844). 致喪禮
10, 95 (921). 致Purūravas(洪呼王)和Urvaśī(廣延天女)
縮略語
參考文獻
注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震
生於1971年。2001-2008年,就讀於德國慕尼黑大學印度伊朗學系;2009年起,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研究領域為佛教文獻學與吠陀文獻學,譯有《以棄絕致解脫──耆那教經典詩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