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明義持續八年觀察台灣社會海洋思維的變化,訪問不同領域專家,寫出給台灣的家書。
● 在後疫情及全球政局丕變的新時代,從歷史脈絡分析瀰漫台灣的迷霧,提出今後選擇與監督政治人物的參考。
● 聚焦三個影響年輕世代的重要課題,尋找解答方向。
● 邀請大家告別陸地思維,社會各個層面共同把風浪化為開啟新航向的機會。
這本書共有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迷霧」。主要分析二〇二四大選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及郭台銘四組人馬各自的條件及呈現的問題。
因為世代差異如此急劇,沒多久前的事也容易被遺忘,因此作者郝明義寫目前的現象,也整理過去埋下的根源。
民進黨從前瞻計劃談起。國民黨從廢止動員戡亂條例談起。柯文哲從他怎麼撿到槍談起。郭台銘從一篇寫他的文章談起。
作者希望讀者看過這個部份之後,能有新的角度看待二○二四年大選,不必焦慮,並可以做些為國家,為自己做些更長遠的準備。
第二部份,是「煙霧」。
作者從一位完全意想不到也是對岸認知戰共鳴者的女士談起,整理了六種常見的認知戰煙霧,希望能說得清六種煙霧是怎麼來的,作用是什麼,以及一個理性的人可以如何吹散煙霧。
第三部份,是「大象」。
臺灣社會有許多被迷霧和煙霧隱藏的緊要課題。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優先順序。作者訪問各方專家,找出他看到最緊急的三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課題。
他用「大象」來形容這三個課題,一方面是它們像是房間裡的大象,人人視若無睹;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三個課題實在是臺灣過去陸地思維下的產物、延續物,是屬於陸地的巨獸。
這三個從陸地思維沿伸出的課題,不只牽絆住海洋環境裡的年輕人沒法發展、善用他們的海洋思維和價值觀,更可能給他們造成沒頂的風險。
而作者看到,固然困難重重,其實啟動改善的方案並不難找。
第四部份,是「海洋」。
八年前,郝明義得知臺灣的四周雖然都是海,但卻是無魚之海。八年後,這次訪談中發現情況更嚴重。
但他意外又欣喜地,聽到讓海洋復生的方法也是很簡便,甚至在看似緩慢中可以很快速。而海洋復生的方法可以啟發民主社會許多其他運作的思考。
因此作者在第四部寫如何以海洋思維重新看待今天的處境:如何從風高浪急中看出臺灣面對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機會、如何改革社會固有的陸地思維,以及如何看出未來的希望,還有每個人自己該有的準備,如何務實地一寸寸實現理想。
這樣大家就不必為風浪的起伏而恐懼,而會乘風破浪,航向更廣闊的天地。
這四個部份,每個部份都有作者的總結,書在結束前還有後語。
又因為作者相信以這本書當個基點,大家要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的話,一定需要更多讀者的參與,所以在書的最後也有一章是留給讀者自己書寫的。
聯合推薦
尹麗喬 – 臺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崑玉 – 政治觀察家
林宗弘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濁水 – 前立法委員
苗博雅 – 臺北市議員
張益贍 – 政治評論家
張潔平 – 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
黃丞儀 –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焦元溥 – 音樂評論家
彭揚凱 –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溫約瑟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互動地圖創建人
廖鴻基 – 黑潮海洋文創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謝金河 –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喜歡這本書的態度。
這是一封家書──當家裡出了問題,首先寫給自己,去問自己作為一個家人會怎麼辦;然後是寫給其他家人,一起商量,該怎麼辦。──推薦人 張潔平 (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