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階段性任務完成之際,遞交下一階段任務接力棒予全民的時刻,長路未竟,《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一書,是紀錄促轉會於不義遺址保存議題上的進展,也是寫給長期關懷不義遺址研究、長期關注促進轉型正義讀者之書。
本書內容取材改寫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總結報告第二、三、四部》,但跳脫報告書的表現形態,邀集空間專業、文化研究、文學背景的作者們共同改寫,加入歷史、政治之外的空間思維,開闢一條新的路徑,將「不義遺址」此一艱難題目,轉化為易讀、有故事、有場景,貼近大眾日常反思、追索自由民主時的入門讀物。
《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紀錄島嶼的傷痕,也是給社會的一份檢核,書中的敘事脈絡,使不義遺址調查研究後潛藏的意義浮現,期以本書作為省思的起點、入門的培力,拓寬讀者投身不義遺址保存的各種可能。
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序言 從失落的空間找回歷史|葉虹靈
推薦序一 不義遺址是民主的不在場證明|蔡寬裕
推薦序二 晨光:轉型正義的空間探索剛開始|黃舒楣
第一章 轉型正義的空間探索
走入不義遺址之前 : 談不義遺址的定義與保存價值
不義遺址與轉型正義的發展
臺灣監獄島 : 人權侵害事件場所的空間類型與變遷
第二章 島嶼傷痕上的重建工程
促轉會的法定任務
不義遺址的調查研究與審定
不義遺址保存的困境與出路
第三章 再現人權歷史現場
隱匿於山林的情治機關 : 安康接待室
竹籬邊的兩個世界:徐厝(天牢)
第四章 與時間齊肩與大眾連結
社區共融與教育推廣
從臺灣出發的思考 : 政策研擬與法制工作
附錄
二二二八事件不義遺址(25處)
白色恐佈不義遺址(17處)
參考書目
編輯手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韶君
臺師大臺文系博士,文學專攻,找尋臺灣文史的各種可能。
李奕萱
文字工作者,專長採訪報導及撰寫小說、劇本、小品文。
張怡寧
臺中人,畢業於成大臺文系、清大臺文所,現為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張維修
空間政策、建築史與城市史研究者。
蘇筱雯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現任職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