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蟲之道: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

蟲之道: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

作者: 麥可‧恩格爾
出版社: 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4/03
ISBN-13: 9786267283738
書店 1







內容描述


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昆蟲的生命奇觀、
革新昆蟲學知識的人物事蹟、
珍本藏書中指標性的昆蟲科學繪圖,
國際頂尖昆蟲學權威麥可‧恩格爾教授帶領讀者
看見藝術技巧、非凡觀察力、批判性想像力如何開拓人類智識的邊界
 
  人類迄今大約發現並命名了二百萬個生物物種,其中超過一半是昆蟲,而且每年仍能發現數以千計的新種昆蟲。昆蟲如此驚人的多樣性,輕易揭露了「害蟲」、「益蟲」的狹獈視角會讓我們錯過多少生命的創造性和生存本事。
 
  恩格爾教授在本書中首次針對一般讀者,以昆蟲學的綱領,娓娓道來這些六足生物背後的生物奧秘和宏大的演化史:甲蟲和毛毛蟲那麼不一樣,為什麼都是昆蟲?蜘蛛那麼像蟲,為何不是昆蟲?想釐清何為昆蟲,必須在「六隻腳」和「頭胸腹」之外,更深入地分析身體構造,其中不僅揭露昆蟲獨一無二的感覺器官,更展示了億萬年以來的演化系譜。
 
  蟲鳴蟬唧似不足為怪,但昆蟲不只會發出聲音來溝通。蜜蜂可以憑舞姿宣告花蜜的方向、距離,以及品質是否好到值得出去採。在我們眼中一模一樣的兩波漣漪,在水黽的世界可能分別代表「我願意」和「滾開」。某些雄性蛾類對於雌性化學信號之敏銳,竟可以憑藉數公里外信號源散發的單一氣味分子就定位出目標。此外還有超音波、閃光、震動、警戒色等,任何一個看似悄無聲息的地方,其實都有繁忙的昆蟲訊號正在傳送。
 
  當達爾文留意到有種蘭花特殊的蜜腺(分泌花蜜的腺體)竟可長達近30公分時,斷定世上必然有一種特殊的蛾類,口器非常細長,能夠伸進蜜腺。這則傳奇生動展現了授粉昆蟲和花朵的特化關係,這樣的共生不僅令我們羨慕,事實上,還是地球上無數生命得以飽足昌盛的重大關鍵。然而,這種互利僅是昆蟲與其他生物的眾多關係之一,昆蟲界多的是神乎其技的生存鬥士,或狡滑地寄生,或一身真假莫辨的偽裝、模仿、擬態,或精通偵測、反偵測,這些本領啟發了無數影視作品,也讓人不禁讚歎生存的本身就是尊嚴。
 
  在書中,與昆蟲的演化、生存之路交錯展開的,還有推動昆蟲學進展的重要人物事蹟。有不畏艱險的亞馬遜叢林探險家,也有籍籍無名之士。揭露蜜蜂是女性君主制的,是位牧師;而終結了「蜂后不與雄性交配,而是經由精氣受孕」這則糟糕傳聞的,是位看得比明眼人清楚的全盲博物學家。不少昆蟲愛好者都格外特立獨行,甚至不畏物議到為人見人嘔的蝨子撰寫專著並繪製精細繪圖。這些人不但證明了昆蟲這種微小生物能引發無比的好奇,也展現單純的好奇能促成多少知識革新。
 
  書中繪圖全數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特藏圖書,首次公開,深具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繪如所見」的要求看似平平無奇,卻考驗昆蟲學者及藝術家的洞察力、耐心、畫技,以及財力。翻開本書任何一頁,讀者都將看見精確和藝術如何凝結出每一隻昆蟲的動人身影,讀者將如同透過顯微鏡觀察,目睹纖毫畢現的生命奇蹟,也目睹這些生命奇蹟如何激發一代代昆蟲人的創造性。
  
  當我們跳脫人類中心的生命觀,便能看見、聽見身邊的昆蟲如何吟唱出宏偉的生命史詩,並且與全體地球的生生不息緊密交織。
 
得獎記錄
 
  2018年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銀獎
 
名人推薦
 
  徐振輔|作家
  黃一峯|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科普書籍作家/外景節目主持人
  楊平世|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楊曼妙|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退休教授
  鄭明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主任
  蕭旭峰|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依筆畫排列)


目錄大綱


導讀───顏聖紘
前言 
序論:無法無天的昆蟲

  1. 昆蟲學
  2. 棘手的多樣性
  3. 原早的六足
  4. 昆蟲飛上天空
  5. 完成蛻變
  6. 害蟲、寄生蟲和瘟疫
  7. 昆蟲的共同生活
  8. 昆蟲的語言
  9. 藏身於光天化日之下
  10. 這世界彩花怒放
    謝辭
    推薦閱讀
    引用書目
    譯名對照表
    難讀字發音、圖片出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恩格爾(Michael S. Engel)
 
  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員,勞倫斯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 in Lawrence)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名譽教授和昆蟲學博物館資深策展人,生涯發表許多昆蟲學論文,並與人合著劍橋大學出版的教科書《Evolution of the Insects》(昆蟲的演化)。曾造訪四十個國家尋找活體昆蟲和古代化石,足跡遍布從北極圈內到赤道的熱帶雨林。
等,不時發現命名新物種,研究論文發表散見於國內外學術期刊。
 
審定者簡介
 
顏聖紘
 
  倫敦帝國學院博士,目前為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含昆蟲系統分類學、演化生態學、昆蟲與植物之交互關係、生物擬態與警戒性,以及野生動物貿易管理政策。曾獲德國「辛特曼動物學獎」(首次頒給非歐洲學者)。
 
 
譯者簡介
 
蕭昀
 
  澳洲國立大學生物學研究院、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國立昆蟲標本館共同指導之博士,目前是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任科博館昆蟲學組蒐藏助理。研究興趣為鞘翅目(甲蟲)系統分類學和古昆蟲學,博士研究主題聚焦在澳洲蘇鐵授粉象鼻蟲的系統分類及演化生物學,其餘研究題目包括菊虎科(Cantharidae)、擬步總科(Tenebrionoidea)






相關書籍

心腦奇航:從神經科學出發,通往身心整合之旅

減塑生活:與塑膠和平分手,為海洋生物找回無塑藍海

世界第一簡單 電學原理

SDG14的加減乘除:海洋生態的永續議題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