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華文書市的遺珠之作.旅行文學的珍稀瑰寶
這趟旅程是在很久以前,從我少年時代開始的,「我們前方是寧靜遼闊的大海。」沒錯,多美好的歲月。但人生是說不準的,也充滿了冒險;我沒有變成北極探險家,只是機遇的問題。
本書是卡雷爾•恰佩克於一次世界大戰後前往北歐旅行的點點滴滴。作者以幽默生動的方式講述了他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各種經歷,更是以充滿詩意的如椽大筆,精煉而精準的語彙,寫盡了聲響、氣味、光影、儀俗、面容……向我們勾勒了一個廣袤的北國風土人情——素樸、渾厚、溫暖與堅毅。並透過逾兩百幅的手繪隨筆,深刻記錄他所見所聞,讓我們認識一個既屬歐洲又不那麼歐洲樣貌的——北歐三國。
對於恰佩克這位捷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北方行旅》無疑是華文旅行文學出版缺少的一塊重要拼圖。他如詩般的語言刻畫的卻是最深沉、蒼涼與狂放的北國世界;他的畫線條簡單樸拙卻寓意生動、趣味橫生。走進他的文字世界,更勝影像紀實,但心裡留下最精采的旅程, 一如他所說:「當你要朝聖——但這是一件苦差事,老兄;勞心勞力;可是當你要朝聖,不妨直抵那片世外桃源,看看它是不是你一向尋尋覓覓的。是的,感謝老天爺,正是它沒錯;我見識了我的北國,心滿意足。」
走進北國:挪威、瑞典、丹麥之旅——捷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巨擘恰佩克唯一一部旅行文學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北上旅程
丹麥
哥本哈根
厄勒海峽的另一端
斯德哥爾摩和瑞典人—斯德哥爾摩周圍—途中
挪威
奧斯陸—卑爾根線—卑爾根—一路到尼德羅斯—搭乘「霍肯•埃達斯坦」號—越過北極圈—羅孚敦群島—特羅姆斯—海峽與峽灣—港灣和登陸點—北緯70度40分11秒—北角—歸程—那維克—奧福特鐵道
又回到瑞典
北歐苔原—瑞典森林—古老瑞典—哥德人的土地—夜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一八九○年一月九日生於奧匈帝國波西米亞地區的馬雷施瓦頓諾維采,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捷克布拉格,世界知名的捷克小說家、劇作家和評論家。恰佩克早年在布拉格、柏林和巴黎攻讀哲學,一九一七年定居布拉格,從事新聞工作和文學創作。一九○七年到一九二○年代,他的很多作品是與畫家兼插畫家的哥哥約瑟夫聯名創作。早期的短篇小說包括《光淵》(Zářivé hlubiny,與喬瑟夫合作,1916)、《克拉克諾什山的花園》(與喬瑟夫合作,1918)和〈糗事〉(Trapné povídky,1921。收錄於《錢財及其他故事》〔Money and other stories〕)。恰佩克的「黑色烏托邦」作品反思了科技進步的危險,這一系列包括他的劇作《萬能機器人》(1920)、小說《製造逍遙法外》(1922)、《原子狂想》(1924)和《山椒魚戰爭》(1936)。在另一個脈絡裡,恰佩克的滑稽奇想《昆蟲生活》(與喬瑟夫合作,1921)諷刺人類的貪婪。對正義的追求激發他寫下〈第一個衣袋裡的故事〉和〈第二個衣袋裡的故事〉(1929,合為《兩個衣袋裡的故事》)裡大多數的故事。恰佩克最成熟的作品有哲理小說三部曲《霍杜布》(1933)、《流星》(1934)和《平凡生活》(1934),分別呈現了知識的三個面向。寫實小說《第一救援隊》(1937)強調團結的必要。他晚年的劇作有《白色瘟疫》(1937)和《母親》(1938)。譯者簡介廖婉如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巴黎藍帶學校廚藝學校日記》、《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變臉的緬甸》、《愛情的險岸》、《心靈之眼的旅程》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理查.桑內特作品集2】》(以上均為馬可孛羅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