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社會制度,教育和社會之間互動關聯密切,因此教育的功能、實務與變遷需要運用社會學觀點予以詮釋分析。教育社會學是教師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素養和觀點,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書分別從鉅觀與微觀兩種層面探討教育現象,鉅觀層面包括社會化、政治、經濟、家庭、階級、全球化與社會變遷等議題,微觀層面則包括學校文化、教師、學生、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等議題。本書主要宗旨是探討教育在社會脈絡中的功能,解析教育運作過程中的問題與原因,並討論教育如何促進社會的變革。
教育社會學(第二版)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二版序言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教育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節 教育與社會的關聯 4
第三節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10
第四節 教育社會學的鳥瞰 15
第五節 結語──教育社會學的社會學 23
重要名詞 24
參考文獻 25
第二章 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27
第一節 前言 28
第二節 功能理論 29
第三節 衝突理論 37
第四節 詮釋學派 52
第五節 新興議題與發展趨勢 61
重要名詞 68
參考文獻 68
第三章 社會化與教育 75
第一節 前言 76
第二節 社會化的基本概念 76
第三節 社會化的類型 80
第四節 社會化理論 82
第五節 社會化與自我發展 86
第六節 社會化機構 93
第七節 結語 100
重要名詞 103
參考文獻 103
第四章 教育與政治社會化 107
第一節 前言 108
第二節 國家和教育的關係 108
第三節 政治和教育的關係 114
第四節 學校的政治社會化功能 121
第五節 結語 128
重要名詞 129
參考文獻 129
第五章 教育與經濟發展 133
第一節 前言 134
第二節 教育的經濟功能 135
第三節 經濟發展影響教育制度 139
第四節 人力資本理論 145
第五節 人力資本理論的檢討 156
第六節 知識經濟與教育 163
第七節 結語 173
重要名詞 176
參考文獻 176
第六章 家庭、階級與教育成就 183
第一節 社會階級的基本概念 184
第二節 社會階級的理論 185
第三節 教育與社會流動 194
第四節 家庭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201
第五節 學校對家庭社經地位的影響 220
第六節 結語──反思與建議 223
重要名詞 227
參考文獻 227
第七章 教育均等 235
第一節 前言──教育均等的時代背景 236
第二節 教育均等的基本概念 238
第三節 教育不均等的原因 245
第四節 族群教育不均等問題 255
第五節 性別教育不均等問題 260
第六節 結語──推動教育均等的反思 269
重要名詞 274
參考文獻 275
第八章 學校文化與組織革新 279
第一節 前言 280
第二節 學校文化的基本概念 281
第三節 學校文化的層面 286
第四節 學校文化的影響因素 289
第五節 學校文化的社會學意義 293
第六節 學校文化類型──校校大不同 297
第七節 學校文化革新 301
第八節 結語──創造優質的學校文化 307
重要名詞 308
參考文獻 308
第九章 青少年次文化 313
第一節 前言 314
第二節 基本概念 315
第三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318
第四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理論發展 323
第五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問題 330
第六節 結語 342
重要名詞 343
參考文獻 344
第十章 教師社會學 351
第一節 教師角色 353
第二節 教師的社會地位 355
第三節 教育專業 365
第四節 教師承諾 372
第五節 教師專業社會化 376
第六節 教師專業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381
第七節 結語 383
重要名詞 384
參考文獻 385
第十一章 教學社會學 389
第一節 教師特質的分析 390
第二節 教師知識 398
第三節 教學文化 404
第四節 教師倦怠 407
第五節 結語 413
重要名詞 415
參考文獻 416
第十二章 課程的社會學分析 421
第一節 課程的基本概念 422
第二節 知識社會學與課程政治 424
第三節 正式課程 431
第四節 潛在課程 437
第五節 課程的發展趨勢 442
重要名詞 450
參考文獻 451
第十三章 全球化與教育改革 455
第一節 全球化趨勢 457
第二節 全球化與教育改革之關連 465
第三節 教育全球化 467
第四節 教育改革趨勢 471
第五節 負面影響與問題 485
第六節 結語 489
重要名詞 491
參考文獻 491
索引 495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譚光鼎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主要經歷: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講師、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