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作者: 李尚峻
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ISBN-13: 9789865470906
書店 1







內容描述


《電影與文化冷戰》探索了在冷戰政治高峰時期,新興獨立國家和殖民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和競爭,如何形塑了二戰後的亞洲電影。李順真在對亞洲電影文化和產業的分析中,同時採用了全球和區域取向的研究方法。亞洲地區的新經濟格局和早期電影創業家間共通的戰後經驗,受到冷戰政治、美國文化外交,以及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期間更加旺盛的文化流動所影響。作者詳細審視此混亂時期的文化現實,並根據冷戰時期因「不結盟」運動的影不斷擴大而形成、破裂和重建的國際關係,在此脈絡下全面重建亞洲電影史。
 
  作者闡述了當時東亞和東南亞電影界高層、創意人員、政策制定者及學者力求將他們受好萊塢啟發的體系產業化,進而擴大市場,並提高其文化產品的競爭力。為此,他們成立了亞洲電影製片人聯盟,共同主辦亞太影展,並聯合製作電影。《電影與文化冷戰》闡明,亞洲戰後最初密集形成的電影製片人網絡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冷戰文化政治的結果和美國霸權的產物。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等眾多城市舉辦的亞太影展,是冷戰期間電影人才一年一度的展示場合,而中央情報局也藉此機會,建立並維持美國與亞洲之間在文化、政治和制度各方面的聯繫。《電影與文化冷戰》以躍然紙上的筆觸,高度還原了這段幾乎被遺忘的亞洲劇院和電影產業史。
 
學界推薦
 
  王萬睿|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王潔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施茗懷(Evelyn Shih)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助理教授
  孫松榮|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柏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謝欣芩|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大綱


導讀|地緣政治的微觀與感官/楊子樵
《電影與文化冷戰》中文版作者序

致謝
縮寫詞
前言|文化冷戰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誕生

第一部分:第一個網絡
第一章∣亞洲基金會的電影計畫
第二章∣FPA、美國宣傳和戰後日本電影
第三章∣奧斯卡光臨亞洲!
第四章∣建立反共製片人聯盟
第五章∣將亞洲電影推向世界

第二部分:第二個網絡
第六章∣發展型國家製片廠的興衰
第七章∣香港、好萊塢與網絡的終結

結 語|從亞洲到亞太

附錄一|延伸閱讀推薦書目
附錄二|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尚峻 Sangjoon Lee
 
  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著有本書之原文專書Cinema and the Cultural Cold War: US Diplomac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sian Cinema Netw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20), 同時也是以下著作之編輯/ 共同編輯:Hallyu 2.0: The Korean Wave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5)、Rediscovering Korean Cinem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9)、The South Korean Film Indust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4)、Remapping the Cold War in Asian Cinema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4),以及Routledge Companion to Asian Cinema (2024)。曾於2019年獲得「The David H. Culbert Routledge-IAMHIST Prize」最佳論文獎, 目前正在撰寫其最新專書Destination Hong Kong: South Korean Cinema’s Encounter with Sinophone Cinemas。
 
譯者簡介
 
萬象翻譯股份有限公司(Linguitronics Co., Ltd)
 
  1993 年成立,提供口筆譯、撰寫、版面與多媒體編輯等服務,具備ISO 9001: 2015 及ISO 17100: 2015 認證,名列世界百大語言服務供應商。
 
鄧冰瑩
 
  在雪梨大學英語系修完研究型碩士學位,完成關於中國大陸功夫與黑幫片的論文。目前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研究題目為:「在中國大陸的華裔電影明星與『中國性』(Chineseness)」,同時也對後殖民文化與文學感興趣。
 
校譯者簡介
 
應修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博士論文聚焦1970 至1980年代北美台灣人民主運動中之媒介影響力。
 
邱宗怡
 
  紀實影像創作者,關心離散遷徙處境及動能,因而投入流亡圖博紀錄與研究,現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
 
王梵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教育NGO、政策研究單位及表演樂手。對文化、政策和音樂領域頗有興趣。
 
審校者簡介
 
楊子樵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博士,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研究員。研究專長為媒介與電影研究、批判理論、冷戰文化工業與政治宣傳。






相關書籍

巴勒斯坦之聲:被綁架的家園

入侵編輯臺: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兼論「民主人」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