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藉由許多大西洋上的孤立小島來探討若人類再不採取環保的政策下場會如何。
相信大家都知道光禿禿的復活節島上的摩艾石像,實際上根據考古這些摩艾石像是當時候的原住民透過使用樹木當滾輪拉到島上各地立起來的,當他們砍倒了最後一棵樹,他們也砍倒了自己的文明。
澳洲氣候其實不適合養羊,養羊是因為澳洲繼承了英國人的喜好,澳洲大量養羊使得澳洲快速的沙漠化,作者說他到當地時看見一間又一間的農場倒閉,全是因為沙漠化導致。
作者也並非是環保魔人(意旨只要環保完全不要經濟的),他提了雪弗龍汽油為例,雪弗龍汽油率先採用環保的方式開採石油(作者本人身兼環保組織的主任親自到場勘查),當地的生態幾乎沒有受到嚴重汙染以及破壞,雪弗龍成功的用最低的傷害開採石油,並且標榜環保汽油的雪弗龍也帶來商業上的成功。雪弗龍的成功彰顯了環保與經濟是可以併進的,關鍵在於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能促使廠商做出轉變,作者也提到相同的產品價差幾成(我忘了)以內民眾會比較偏好環保標章的商品,而價差高於某種價格大家則不買單。
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廠商發現了消費者模式轉變,許多廠商自己辦了基金會,然後頒給自己的公司環保標章藉此欺騙消費者,因此作者要大家找那種有嚴格的國際標章的產品。(我記得當年立刻搜尋了作者推薦的某個標章,還看到了台灣有廠商專門進口有那個標章的海鮮,但看到價格我嚇死了,趕緊關掉網站,我想我還是算了)
事實上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你也許會想環保不過就是那樣嘛,巴拉巴拉的一堆學校講過很多次不環保會怎樣,我記得以前國小還看過正負2度C,不過學校的環保教育卻未曾提及那些不環保的文明的下場,他們喊著空泛的口號,學生也不過就是跟著學校喊,理性上認知,環保是對的,卻未深及內心真正的認同,這就像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不同,我想這本書可以給你帶來環保概念上的同情心。
順帶一提,本書有提到南島語族(台灣原住民)源自於中國東南方,由於其他定居農業民族的迫害渡海來到台灣,中國基本上是沒有南島語族的血統與文化了,南島語族來到台灣後大致分裂為4種文化,其中一支拓展海外到太平洋小島上發展,所以台灣按某國標準可以宣稱菲律賓與太平洋上的小島自古以來就是台灣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9/10/29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