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系列二‧《孟子》】EP12 散論─無所依循時的最後原則:〈離婁下〉第二十三章(三)

【系列二‧《孟子》】EP12 散論─無所依循時的最後原則:〈離婁下〉第二十三章(三)

晨田暮里

2021/08/14 | 00:34:27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廉」、「惠」、「勇」略述。

閱讀文獻:

《孟子‧離婁下》第二十三章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 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

參考文獻:(按集內先後)

一)基礎德行舉例與仁義禮智

《論語‧學而》第二章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孟子‧離婁上》第二十七章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二)廉與清

《孟子‧萬章下》第十章節選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

《孟子‧公孫丑上》第九章節選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三)惠

《論語‧泰伯》第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論語‧泰伯》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詩‧大雅‧文王之什‧思齊》節選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尚書‧康誥》句
惠不惠,懋不懋。

《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節選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勇

《禮記‧中庸》節選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論語‧子罕》第二十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雍也》第二十三章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子罕》第二十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為政》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五)其他

《論語‧學而》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