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回顧上週國際與兩岸大事
1、總統蔡英文回應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報告表示,維持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面對中共威權主義擴張,台灣越是做好準備,北京冒進機率就越小,台灣越是團結就越強壯,越安全。蔡總統強調,站穩「四個堅持」,強化「四大韌性」就是中華民國立場,政府堅定維護「國土主權不退讓,民主自由不妥協,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主張,兩岸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接受,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方法。
2、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表示,國軍就是為中華民國國家利益而戰。台海一旦發生戰爭,沒有後方問題,就是「同島一命」,而且台澎防衛作戰一旦槍響,是停不下來的,所以一定要慎重。邱部長強調,國軍平戰轉換一旦下達動員令,召員24小時內可報到。不過,邱部長也指出,軍人都是避免戰爭,軍人不是好戰份子,軍隊要建立武力保衛國家,但軍人不會挑釁,國軍就是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
3、美國國防部10月27日發佈,《2022年國防戰略》,內容指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凸顯莫斯科對美國的「迫切威脅」,中共則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最廣泛和最嚴重的挑戰。這份報告認為,中共對台灣日益挑釁的言論和脅迫行為,不只破壞印太區域穩定,還有誤判的風險,威脅台海和平與穩定。
4、美國白宮宣布,拜登總統11月11日將前往埃及,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會議,隨後到柬埔寨主持「美國東協峰會」,然後到印尼參加「二十國集團領袖峰會」,並希望與習近平舉行面對面會談。此前,拜登總統10月27日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共發生衝突,希望負責任地管理美「中」競爭。同一天,習近平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會致賀信指出,當今世界既不安寧也不太平,「中」美加強溝通合作,有助世界和平發展;「中」方願同美方一到努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找到新時代「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這是中共二十大後,「中」美兩國領導人首度就雙邊關係發表看法。
5、法國總統馬克宏10月26日接待來訪的德國總理蕭茲,嘗試化解歐盟兩大強國,在能源及防衛策略差異。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兩國領導人將以強化合作為目標,持續對話」。德國不願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並提出2000億歐元補貼方案,降低消費者與企業面臨能源價格飆漲衝擊。德國事先沒有打招呼,讓馬克宏有「被突襲」的感覺。蕭茲總理預定11月初,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稱中國大陸既是競爭者,也是貿易夥伴。
6、美國總統拜登10月發佈。《美國北極戰略報告》指出,美國正以「競爭思維」看待北極地區,並與盟國友邦聯手,擴大在北極的軍事演習與部署。當前,「北極理事會」由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與俄羅斯等8國組成,中共是觀察員,在氣候、海洋等科學研究上合作,共同應對北極自然災害與緊急情勢。俄烏戰爭爆發後,七個西方成員國於三月宣布,暫停參與組織會務,拒絕與莫斯科往來。不過,俄國與中共艦隊近來在北極圈,頻繁進行編隊航行,突顯雙方正擴大合作,開發北極圈。
7、俄羅斯總統普丁10月27日發表外交政策演說,針對俄烏戰爭問題批評美國和歐洲,指責西方國家試圖主宰世界。他還評論「台海議題」重申支持中共對台灣的主張,並稱美國官員有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是對中共的挑釁,批評美方為此毁掉與中共關係,實屬錯誤。同時,普丁強調,「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前沿,未來10年可能是二戰結束後,最危險、最不可預測,也是最重要的10年」。
8、中共二十大落幕,未來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群也逐漸清晰,包括身兼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可能接任政協主席的王滬寧,以及晉升政治局委員,準備接任中共外事辦主任的王毅。由於「台灣問題」已成為美「中」關係最重要,也最敏感的議題。王毅具有對台和外交工作經驗,角色將越形吃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26日,指責中共破壞長達數十年,避免台海兩岸陷入戰火的現狀,並認為中共當局試圖「加快奪取台灣」。
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28日,發表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今明兩年亞洲經濟成長預測,分別下調為4%和4.3%。預測調降主要因為,全球央行升息、俄烏戰事推高通膨,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急速放緩。IM F表示,隨疫情消退亞洲面對新的經濟風險是,中國大陸經濟在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下,急速且廣泛地放緩。因此,IM F預測,中國大陸明年會逐步放寬嚴格防疫政策,但房地產危機難有快速解決方案,中國大陸有必要實施綜合方案刺激經濟成長。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剖析美國2022年國防戰略特點、美國核武態勢與飛彈防禦最新評估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