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ep9: 鬼月聊聊死亡與哀悼吧! 李康莉(Karen老師)介紹19世紀英國詩人但尼生的生平故事和名詩「悼念集(In Memorium)」

ep9: 鬼月聊聊死亡與哀悼吧! 李康莉(Karen老師)介紹19世紀英國詩人但尼生的生平故事和名詩「悼念集(In Memorium)」

定心恰恰(Chat^2)

2020/08/21 | 01:18:37 | Firstory #health-fitnes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沒有死亡就沒有阿飄~
鬼月到了,來聊聊活著著人面對死亡和失落的感受。

如果哀傷有個期限,那會是多久呢?對每個人來說,或許需要不同長度的時間。

英國19世紀的桂冠詩人但尼生花了十七年,哀悼他22歲突然早逝的好友亞瑟,期間陸續寫成了詩作「哀悼集」。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李康莉老師來跟我們聊聊但尼生人生的起伏經歷、他的人生故事、他如何用詩作來深度的紀錄、表達、探索哀悼的過程,順便聊聊著名的「哀傷五階段」。

李康莉(Karen老師) 簡介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英美文學碩士。曾出版詩集《瑪格莉回憶錄》。並著有《閱讀的力量》(合著)。翻譯書籍包括《暗房裡的男人》、《Bob Dylan 歌詩集》、《天使與昆蟲》等。
教學範圍為應用外語與英美文學領域。目前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兼任講師,國立清華大學寫作中心講師,崇光社區大學講師。

哀傷五階段簡介
瑞士精神醫師伊莉莎白.庫伯-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 在二戰期間擔任和同事大衛.凱斯勒(David Kessler)在1969年的著作中提出了面對死亡和失落的「哀傷五階段(5 Stages of Grief)」。

伊莉莎白醫師在二戰期間到波蘭前線擔任志工,陪伴了許多臨終傷病的人們。後來她搬到美國,發現醫院對待臨終、病重的病患,做法流於機械化而缺乏人情味,又開始在下班後留下來陪伴、聆聽這些患者的心聲。因此原始的哀悼五階段,其實是來描述,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所經歷的狀態。後來這個模型,也被延伸引用來解釋人生在世面對各種失落和悲傷(例如:失戀、失業、罹患身心疾病、經歷創傷、失去親人、經歷失敗等等)的狀態。

伊莉莎白醫師在2004年過世。她的同事大衛.凱斯勒經歷了自己21歲的兒子去世的心碎過程後,在去年出版了一本書,為原本的五階段新增了第六階段。

這六個階段並不一定會按照順序發生,也可能會來來回回,經歷哀傷時,我們都可能在這六個階段來回反覆:否認、憤怒、
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找到意義。

**BBC Witness History Podcast **的這個單集介紹提出「哀傷五階段」的伊莉莎白.庫伯-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 醫師(內含1980年代訪問她本人的錄音):https://www.bbc.co.uk/sounds/play/w3cszmjz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是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請訂閱並關注我們的消息: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 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