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EP10男女之愛昇華為情義相挺~南管戲加元雜劇《李亞仙與鄭元和》

EP10男女之愛昇華為情義相挺~南管戲加元雜劇《李亞仙與鄭元和》

海鷗說說戲

2021/10/12 | 00:39:20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關於「李亞仙與鄭元和」的故事流傳久遠,書寫形式多樣(見補充1)。「海鷗說說戲」選擇以石君寶元雜劇旦本、搭配南管戲口述本改編,並以南管琵琶彈唱〈三千兩金〉與〈風打梨〉,說戲給你聽~

資料說明:
「在台灣地區所指的南管戲,包括梨園戲(七子戲)與高甲戲兩類……梨園戲採用南管音樂為主要曲調,腳色分生、旦、淨、末、丑、貼、外,故舊稱『七子班』……大梨園又可分為『上路』和『下南』兩種不同的班子。」(資料來源:林鶴宜《台灣戲劇史》)(見補充2)。

彈唱〈三千兩金〉是南管「曲」名。管門為五空管,拍法為疊拍。曲詞乃後人依南管「譜」《起手板》之第六節〈綿搭絮〉樂譜,倚聲填入的新詞。屬梨園戲「下南」流派。彈唱〈風打梨〉是「下南」傳統劇目,名《鄭元和》(李亞仙)之〈蓮花落〉。「指套〈情人去〉第三齣〈風打梨〉是二小曲併為一曲用,由〈寡疊‧風打梨〉 與〈五供疊‧中秋月〉合併演唱。」(資料來源:林珀姬《南管曲唱研究》)。或「套曲〈為人情〉三出〈風打梨〉五空四杈管 倍滾疊 即望遠疊」(資料來源:《南管曲詞校釋念讀》)

本節目彈唱〈三千兩金〉與〈風打梨〉乃採用劉鴻溝審定版本,其編撰《閩南音樂指譜全集》(參考:〈南管藝師的活動與傳承〉)。

補充:
1.關於「李亞仙與鄭元和」的書寫形式有唐小說、北雜劇、南戲文、地方劇種與歷史小說等,羅列如下:「鄭元和/李亞仙」故事自〈一枝花〉話後,由唐‧白行簡《李娃傳》定型。元‧石君寶雜劇《李亞仙花酒麯江池》。元‧高文秀雜劇《鄭元和風雪打瓦罐》。明‧朱有燉《曲江池》雜劇。明.徐霖著《繡襦記》傳奇(另有認為是薛近兗或鄭若庸所撰)。南管梨園戲《鄭元和》(黃家建、許志仁口述本)。歌仔冊《鄭元和三嬌會全歌》。陳墨香改編《繡襦記》京劇、荀慧生演出;另有俞大綱改編京劇《繡襦記》、魏海敏演出。川劇、秦腔、同州梆子有《刺目勸學》、《曲江打子》。河北梆子有《刺目》。滇劇有《白天院》。越劇《李亞仙》。高陽著歷史小說《李娃》。崑劇新編《繡襦夢》等。
2.梨園戲流行於福建省泉州、漳州及台灣等地區。它是由北宋閩南本地的「下南戲」、南宋從浙江溫州流入的雜劇「上路戲」和元朝宋室南逃帶來的童齡男女戲子家班「七子班」或稱「小梨園」組成。這三個流派由於來路不同,各自保有其特有的劇目,逐漸合流形成以「泉腔」為主體,以泉州音為正宗的「梨園戲」。梨園戲不但歷史悠久,更以保留大量的南戲劇目而贏得「活化石」的美譽。(參考:香港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207/11/0711134.htm;福建文化記憶網─梨園戲http://fjxq.fjsen.com/2015-06/10/content_17646348_all.htm

劇本《李亞仙花酒麯江池》雜劇 元朝 石君寶
四折一楔子 旦本

外 鄭府尹
末 鄭元和
張千
淨 趙牛筋/趙大戶
外旦 劉桃花 歌者 李亞仙義妹
正旦 李亞仙
梅香

卜兒/虔婆/老鴇/李媽

按讚追蹤(會有補充資料):
Facebook請搜尋「海鷗說說戲」或點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eagull.drama
Instagram請搜尋seagull.drama或點選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seagull.drama
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創作,請點選: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00ebaa5b-26c6-4687-be12-6c3ca9e8bf7b
合作聯繫:seagull.drama@gmail.com
https://seven.fyi/seagull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