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11影像的運動 運動的影像(華語版)

11影像的運動 運動的影像(華語版)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語音導覽

2021/12/15 | 00:04:09 | Firstory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影像的運動 運動的影像
Moving Images|Movement Images
 
1920 年代後期,受到構成主義、表現主義等前衛運動影響,日本也開展新興攝影與電影結合社會運動的實踐形式。文協的1920年代,也是影像作為抵抗宣傳的興盛期,到了各運動團體相繼被禁止的1931年,影像同時見證了運動的消亡,也透過檔案化的影像運動再生。
 
1929年,日本國會議員山本宣治遭暗殺後,同志舉辦盛大的葬儀作為一種示威手段,送葬過程以繪畫、攝影、紀錄片等形式紀錄,此時的運動也進入抗爭的激烈階段,運動者遭刑求、甚至犧牲的死亡事件,也成為影像檔案化的對象。1931年,前一年底病逝的黃土水舉辦了追悼會與遺作展,同年四月,陳植棋也因趕赴送件帝展而病逝,李梅樹分別速寫了兩人的告別式與臨終前容貌留念。同年八月五日,蔣渭水逝世,以臨終前的凝視,對未來投以目光,同志並留下《台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片中帶有部分新興攝影的視角與運鏡手法。
 
對於新興攝影,鄧南光在1929-1935年留學東京期間便曾涉獵相關技法,他也拍攝了1931年五一勞動節示威遊行與新出土的勞動紀實影像,與新文協刊物《新台灣大眾時報》同年的五一節專輯多有呼應。而年少時曾隨其兄張維賢直接參與新劇運動的張才,也在東京受新興寫真洗禮後赴上海,留下許多結合新視覺(New Vision)的都市漫遊與底層庶民影像的作品。
 
1931年,東京、大阪曾舉辦由1929年德國發起的「電影與攝影」(Film und Foto)巡迴展,相關報導也傳入台灣。本展區將以此一攝影史上的里程碑展作為展示參照,整合相關新興攝影作品作蒙太奇的嘗試,回訪此一「影像的運動」。同時,黃邦銓與林君昵的虛擬團隊,也以科技手法,擇選特殊視覺形式的先覺者合影等「運動的影像」,與前述「影像的運動」形成向當代投影的跨時代辯證與對話。

華語版|珂拉琪Collage 樂團
臺語版|廖士賢
音樂作曲/製作人 | 廖士賢
器樂錄音室 | 山畝音樂文化工作室 Sam Studio
臺語顧問|鄭順聰
特別感謝|Indie Monster Studio 地下怪獸錄音室 柯拓名、息壤音樂 Saw Music 劉承泓、葉姿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