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法華經》26(第三譬喻品)

《法華經》26(第三譬喻品)

【信願庵】說法輯

2023/02/04 | 01:55:48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法華經》
講述者:地湛法師

【內容摘要】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佛將譬喻品中所言義理,以偈頌方式再次述說。

※敬告※本音檔聲音略小,還請斟酌調整,謝謝!

【本經原文】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樂嬉戲,   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惟垂給與。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硨磲瑪瑙,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彩雜飾,   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疊,   價值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諸子是時,   歡喜踴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燃不息。   如來已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閒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   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汝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   並諸菩薩。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   譭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  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乞頁]瘦, 黧黮疥癩, 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饑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駱駝,   或生驢中,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餘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擲,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咂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陋攣躄,  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瘦,   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   如恒河沙,   生輒聾啞,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己舍宅,
駝驢豬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聾盲瘖啞、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淫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告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植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捨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   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   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   我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汝當為說,  妙法華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