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法華經》
講述者:地湛法師
【內容摘要】
- 大迦葉(摩訶迦葉)尊者的故事
-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偈誦
- 解說「三十七道品」
【本經原文】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踴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硨磲瑪瑙、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仆,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饑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敝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名相解釋】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諦
-《維摩詰經》云:「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
-《阿含經》云:「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四念處,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四如意足: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維如意足。
-五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覺支,七菩提: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捨覺支、定覺支。
-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念頭生滅無常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
《菩薩處胎經》:「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
◎《大智度論》云:「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又云:「四念處觀時,若有懈怠心、五蓋等諸煩惱覆心;離五種信等善根時,不善法若已生為斷故,未生不令生故;勤精進,信等善根未生為生故,已生為增長故,勤精進。」
-五欲,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悼悔、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