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S01E17生前快意 vs. 死後哀榮

S01E17生前快意 vs. 死後哀榮

良也 ‧ 微說書

2020/07/11 | 00:06:11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711 生前快意vs.死後哀榮
各位聽眾網友大家好,我是傅良也,歡迎收聽〈良也.微說書〉的節目。今天又是一個晚錄節目的日子,良也先談一下為什麼會選這一個主題「生前快意、死後哀榮」,起因是我正在看阮玲玉的故事和照片,讀到了一段1935年,在上海。20多萬人自發地參與了她的葬禮。這位在電影發展的早期很有表演才華的女子,是當年萬人迷的紅星,死後或許備極哀榮,但難以安慰她幾度遇人不淑,流離哀愁的一生。有關她的故事和相關的電影表演,日後作節目另外再談,我主要引這個例子是要和聽眾一起思考,每個人該追求的是「生前快意」,還是「死後哀榮」呢?對你的人生的每個階段,生前快意,與死後哀榮又各有什麼意義呢?
今天先不談阮玲玉,今日良也要為大家讀的是作家瓊瑤,在她79歲時所寫下的文字,她是這麼寫的:
「『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後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
此外她發表文章叮嚀家人如何處理,她的「身後事」!但是她這叮嚀是公開發表,所以其實也是一種對社會的自我明志和提醒,良也在此把它節錄一下,也讀瓊瑤的文字:
一、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我。
二、將我儘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
三、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煩別人,更不可麻煩愛我的人——如果他們真心愛我,都會了解我的決定。
四、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我來時一無所有,去時但求乾淨利落!以後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
五、不要在乎外界對你們的評論,「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後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
在她的這些公開文字中,雖然沒有說到生前快意、生前歡聚對人生才是重要的,但良也的解讀裡,死後哀榮相對的就是生前快意,這個社會未必會贊同她的看法和叮嚀家人的文字中要求的作法,但是,良也自己個人認為,這是對任何人來說都值得思考的議題。另外,她也說到了有關人生的12個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當然她這些文字牽涉到每個人對於老年,以及醫學上治病的不同看法,但是仔細思考,其實也回應了前面談及的,同樣的主旨,那就是把生前的快意、歡聚、經歷,看得比死後的榮譽、儀式或拜祭更為重要。
分享時光
最後來到了分享時光的單元,今日良也之所以挑這一個主題,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前些時候良也遇到了幾位朋友,當時大家正在討論是否該買醫療保險的問題,結果他很快地就開玩笑說,他以後老了,要住得離醫院遠一些。我們好奇地問為什麼?因為這跟很多人的想法相左,他說,與其用盡各種醫療手段去救治,最後留下了軀體,卻失去了活力,不能動彈;那就像被禁錮了的靈魂,生命會留下只有對別人的意義,卻不是對自己的意義。良也不盡然全盤同意這位朋友的思考,但是,所有的這些言語和文字,都提醒著我們如何去思考:生前快意與死後哀榮,聽眾朋友們,你要追求怎樣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