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作者真的死了嗎:敘事該如何詮釋,是誰說了算?

作者真的死了嗎:敘事該如何詮釋,是誰說了算?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2021/11/04 | 01:02:03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藝術詮釋有標準答案嗎?
如果我們理解的跟作者不一樣,
那是否表示我「看不懂」作品?

面對認真探問答案的受眾,
為什麼連作者也會覺得「壓力山大」?
答案是誰說的才算?

本集節目從受眾角度出發,跟大家聊「看不懂」藝術的焦慮感。
接著以「詮釋學」為討論核心,聽兩位來賓分享關於劇場和小說創作經驗。

從中層層遞進、精彩地辯證「作者意圖真的重要嗎?」
還是在作品完成那一刻,作者就該功成身退?
而身為受眾,可以用什麼心態欣賞藝術,較能找到樂趣及自信呢?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全球人壽冠名贊助,雙週更新。

02:11 太在意標準答案其實會阻撓藝術的感受力
06:14 導演談對演後座談的荒謬感
07:24 寫作圈的內規是作者不要解釋自己的作品
08:57 找人談論作品有機會迸發出新的想法,但非尋求標準答案
13:08「詮釋學」在討論「到底要不要管作者?」
16:03「意圖主義」有流動性嗎?
25:27 作者如何善用讀者的「腦補」?例如:像極了愛情。
32:20 理由往往是「詮釋活動」中最精華的部分
37:23 「作者意圖」在哪些方面有其必要性?
43:49 從《暗戀桃花源》對比作者意圖和觀眾感受
46:36 勇於犯錯才有找到新詮釋的可能
51:06 進劇場或看電影前要不要做功課?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劇場導演 黃郁晴
小說家 朱宥勳

使用音樂|Debussy: Beau Soir、Barber: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