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3__長生殿小全本|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3__長生殿小全本|王安祈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2022/09/09 | 00:22:22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12月11日週六下午《長生殿》國光的崑劇小全本登場。
清初洪昇原著共50齣,楊妃在第25齣馬嵬埋玉就香消玉殞了,後半以思念為主。我們維持原劇「生前死後」相對照的結構,挑出〈小宴驚變,埋玉,冥追,聞鈴,迎像哭像〉這幾齣,其間插入楊妃〈尸解〉片段,再用李龜年〈彈詞〉串場。這是精華曲子大集合,聽飽聽滿溫宇航的「大官生」曲唱。
上半場從小宴驚變到馬嵬埋玉,戲劇性很強,後半唐明皇的兩大段思念,劍閣聞鈴與迎像哭像,同為抒情,層次和心境卻有不同。
〈聞鈴〉源自長恨歌的「夜雨聞鈴腸斷聲」,【武陵花】曲子動人,失卻了楊妃的唐明皇,瞬間蒼老許多,往四川的路上,蜀道難行,孤單淒涼,任何外界景物變化都觸動心事。風雨加交中登上劍閣,簷前鈴鐸隨風而響,曲文描摹聲音,「淅淅零零,高響低鳴」,借景抒情,妙在情景交融,而就情感的本身來看,是間接的、迂迴的,不敢直接面對自己的內心,只和著風聲雨聲哭訴孤淒。
而到了〈迎像哭像〉就不一樣了,那是痛定思痛,沉澱後的情感,反而是悲劇最高點。
洪昇原劇是在四川為楊妃塑像,我們把時空改回長安,安史之亂平定(沒演武戲,純抒情),回到長安舊苑,太液池冷,物是人非,這才真真實實的體會到楊妃已經不在了。太上皇塑了一座楊妃雕像,填補心中和宮中的空白。面對塑像,回顧往事,痛定思痛,這才能面對自己,自我反省,親口唱出馬嵬坡前自己的軟弱,從「羞煞咱」開始,直到「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未必他(指六軍不發、逼迫賜死楊妃的陳元禮)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雙」,唱詞曲文沒有借助任何外在景觀,直抒胸臆,自剖真情,泣血悔愧是噴薄而出、直貫而下,曲子也更難唱。「大官生」不僅真假嗓互換,真聲有時比假聲還高,大嗓必須悲愴、寬宏,甚至高亢,才能「向內凝視」掏肝剖肺。溫宇航唱到〈迎像哭像〉眼眶泛淚,我們都不敢讓楊妃魂魄在一旁應和身段,怕驚擾了沉浸在悔愧中的唐明皇。
而〈迎像哭像〉怎會有楊妃魂呢?
洪昇原著〈迎像哭像〉是在四川行宮,那時楊妃魂魄在別處飄移。我們把時空挪移到安史亂後長安舊日宮殿。我們讓楊妃的魂魄一路追隨聖駕,也回到當時舊苑,「苑柳宮花一半兒凋」,她在長生殿孤魂遊蕩,回憶當時七夕密誓金釵鈿盒,而後她聽見唐明皇哭自己的聲音,她看見自己的雕像,她親耳聽見唐明皇唱出「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她知道敢於承認反省的唐明皇情感成熟了,楊妃的魂魄像是從自己的塑像上附身復生,唐明皇看到塑像流淚,像是體會到了楊妃對自己的原諒,終於像與魂合而為一,雙雙攜手同下,達到精神上的團圓。
我們沒演月宮團圓,刪掉了織女(雖然我很喜歡織女 但在有限篇幅內 只得集中),刪掉了土地,楊妃魂總不至於需要向土地領通行證吧?我們讓楊妃魂魄一路冥追,終至於在自己雕像前雙雙完成情感的歷練。
去年底與宇航一起理好劇本,整一年都見他邊走邊唱念念有詞,早已進入著魔狀態。這正是伶人三部曲《水袖與胭脂》一劇裡那位由他飾演的伶人,我給他的關鍵台詞是:「黎明即起,祖師爺面前清香一炷,唱至動情處,似覺祖師爺含情相對,淚眼迷濛。那時殘月未消、朝日已上,乍陰還陽……」我認為專注純粹的創作和鍛鍊,是陰陽邊際、生死界面的靈魂躍動,因此還刻意重複寫成「殘月未消日已上,目之所及、兼攝陰陽」這兩句唱詞。《水袖與胭脂》裡的這位伶人就以「無名」為名,他並非固定的角色,隨時等待投身入戲,此刻他即將化身唐明皇。
剛剛說到其實我挺喜歡織女的,天寶十年七夕,她親眼看到人間唐明皇笑問雙星「朝朝暮暮,怎似我和卿」? 誰知「人世情緣頃刻間」,竟不如一年才一會的牛郎織女「年年在斯」。不過限於篇幅,還是捨棄了織女,集中在唐明皇和楊妃。
如果對牛郎織女和唐明皇楊妃有興趣,我在去年國家圖書館的第七屆玄覽論壇有過報告,後來在現代戲曲微信公眾號也有文字稿,歡迎參看。
12月10日 週五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1日 週六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2日 週日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43116027930352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