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第40章 三官殿

第40章 三官殿

魁光帶甲

2022/05/20 | 00:34:37 | Firstory #society-culture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l03n4tkx2p680852d9ju2xm2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03n4tkx2p680852d9ju2xm2/comments

第40章 三官殿
 
李方明靈體暢遊天堂,從另一個美妙靈界中,大開眼界,發現了很多奇跡,參悟大道真諦,尋找到自我,若能藉此遊記中的記載,就能發現自我,追尋理想園地,擺脫人間的重擔枷鎖,閱讀這本遊記,應熟記其中藍圖,好備將來親臨其境時,不至茫然迷路,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親歷其境才有價值,否則只是在地圖上觀光,不是還有一段距離嗎?
今日李方明隨濟佛起程,來到一個新的天境,前面許多宮殿建築,莊嚴宏偉,古色古香,黃金鋪地,祥雲彌漫,階梯有序,花木奇草遍佈四周,看得心曠神怡!濟佛說:“這是三官殿府,先拜會天官堯帝!”李方明隨濟佛步上階梯,感覺身如輕羽,不像在世間爬樓梯,腳步會覺沉重,問濟佛這是為什麼?濟佛說:“這是‘真空’環境,無業障者才可以進來,所以你來到這裡會覺得身子輕飄,仙真們能夠來去自如,無非心清身淨,一躍便至千里之外,而且騰雲如飛,舉步輕飄,世人平時也要煉就此種功夫,否則懶得走不動,只好被無常強促趕路了。”前面有一大殿,上有“紫微宮”三字,想必就是天官大帝所居之地吧!濟佛說:“正是‘上元一品錫福天官大帝’所居,我們向前參禮。”
進入殿內,坐有一位身穿黃龍袍,頭帶金龍冠,手執朝天笏的聖者,面目莊嚴,旁邊還有許多仙官打扮者,起立示意歡迎。李方明上前參駕天官大帝,祈大帝錫福垂諭。
天官大帝說:“善哉!凡界李善生能夠到天官殿內,已是福大,何必錫福?你奉旨隨濟佛雲遊天界,訪道著書,普度萬民,我心喜悅。三曹聖會,群仙聖佛共議,瑤池頒懿旨,玉帝敕玉旨,三官注藉,今日始能通行三界,凡是天下蒼生閱讀遊記之後,能夠改惡從善,修道立德,則三官可以錫福、解厄、消愆,故你所負職責重大,今日來此幸會,請坐!仙官奉茗。”李方明拜謝大帝垂愛,大帝說:“無妨!三界內外,唯道獨尊,只要勤修大道,力行聖德,則天人合一,聖凡相同,何必客氣!”濟佛說:“坐吧!大帝既然有命,我們恭敬不如從命。”李方明感謝大帝惠賜,遵命坐在椅中,一陣冰涼,覺得精神舒暢輕鬆,不知是何因,正疑惑間,大帝說:“此地為九氣之天,一切皆是寶物,你乃凡人,坐下此寶椅,九氣流行,故有此感覺。”李方明說:“原來如此,坐下去真不想站起來,雖然不是沙發椅,但有一股柔軟感覺。”大帝說:“寶石坐椅看似生硬,坐下即覺柔軟,乃是真氣運行,其實此“硬石”似有生命的“活石”,由剛化柔,起死回生,如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感化成為慈心柔腸般,生命力自然活潑生動。你現在坐在石上,已經人石合一,所以有此感覺。”
李方明問:“怎麼叫做‘人石合一’呢?”大帝說:“人骨一旦硬化,與石頭無異,故曰化石。人死塵土一堆,故人(頭)與石頭本來相同。今你坐在石上,上有‘人頭’,下有‘石頭’,各吸其氣,故曰‘合一’。凡人靜坐,下吸地氣(由地上吸之),上吸天氣(由人頭貫入),久之氣滿結丹,產生‘石子’。現刻卻不同,你坐天上,下吸‘天氣’,上吸‘地氣’,顛倒回轉,其中妙理自己參悟。”李方明說:“坐在天上觀地下,身雖顛倒,心卻自在,腳立天,頭頂地,一點虛靈掛空中,萬丈苦海洗汙發,是嗎?”大帝說:“正是!凡人腳踏地,仙人腳踏天,聖凡功夫不同,行走天空(行雲)不下墜者,才是仙佛,世人能夠如此嗎?若有此超人能力者,已得道果,可觀‘水果’不都是高掛在空中嗎?世人修煉功夫,應先從看淡情欲著手,雙手(心在操縱)若緊握不放,提著重情多欲的箱子,走起路來氣喘息急,要至‘究竟地’,恐已精疲力盡,昏昏欲息了。放下一切,兩袖清風,雙手空空,振翼可以疾飛,願眾生更上一層樓,看天識地,參悟玄妙。心明如鏡,性定如水,則天眼一開,心地上可以看見性中天;既明天道,乘風步雲,自有路徑可尋。李善生用茗吧!”李方明說:“聽罷大帝一席話,得聞至道,感謝帝恩。”
上界勝茗,清見杯底,李方明一低頭,便見自己的真面目,清晰的浮在水上,如影印一般,李方明飲下後,無味但覺清涼,沁人心脾。大帝說:“本來面目就是真正的你,是自性真人,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今能浮在水面,不至沉溺,足證高真行雲流水,逍遙自在。你能水中看出真面目,口裡飲下本性水,即能洗滌穢氣,開通智慧,通神入真。”李方明說:“感謝大帝開示。大帝位居三官之首,請述大帝的來歷淵源及在天界的聖職情形?”大帝說:“善哉!願略述道曆,供世人知之。混沌初開,玄黃分判,天地肇定後,五老之時又化天官、地官、水官三帝,以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核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我為上元天官,玄都元陽一品,居於紫微中宮,主宰眾善惡籍及諸仙升降之權,號曰‘上元九氣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曾化生為堯帝。凡是天界諸真、各星宿等,道果有進步,或天地神祇普化蒼生、救世扶危有功者,經由我審核後,轉呈玉帝按功升級;如天界諸真、天地神祇,有失職責或犯過者,如查屬實,經我考核後,轉報玉帝,敕命眨降。以上所指,乃是中下界神祇而言,若得道高真,進入無極界果位,不再輪回者,則免受此管轄;再者人間成道之原靈,亦必經三官之考核,始成按功證果。凡人善惡,本處亦注籍在案,世人要求福遠禍,決定於善惡兩途;眾生如命運多乖、諸事不順,乃前世造業多端,今世如能在神前懺悔,發願行善,天官可以賜福之,若有孝子發善願,為父母求壽祈福,孝心感天,天官亦必降福予人,三官本為一體,憫人度世心切,故以賜福、赦罪、解厄濟度苦難者,若世人上體天心,下順人倫,則有求必應。”
李方明說:“聽罷天官述說,知道禍福由人自召,而天官佛心仙腸,一心想賜福給世人,真是天心感人。”大帝說:“天人本是合一,願世人遵循天理,莫乖人道,則天人合一,可以修至無極境界果位,今日來此,帶你參觀此處情形。”李方明說:“感恩天官指教,大帝案牘堆積甚多,定很繁忙?”大帝說:“因現今世人善惡參半,幸回心向道者,亦複不少,為考核功果,所以聖務較多,但此處各部曹,分職掌籍,我僅做最後的核定,故不慌不忙,李善生道根深厚,今日來此,願示現一些天機,打開案卷,讓你觀之。”李方明感謝大帝提攜。
大帝說:“這是功果黃籍冊,打開細閱,不要出聲。”李方明看到冊內記載,本堂鸞生修道功果記錄:(一)?年?月?日○○○參鸞乙次五功。(二)?年?月?日○○○由某地趕回參鸞十功。(三)?年?月?日○○○勸人向善五十功。(四)?年?月?日○○○施資印善書百功。(五)?年?月?日○○○忍辱不怨百功。(六)?年?月?日○○○見色不淫三百功。…又見一冊內載:?年?月?日○○○發善願祈求父○○○錫福延壽,准增壽半紀(六年)。○○○發善願祈求命運享順,准予錫福加光。大帝說:“大概觀之即可,使眾生知因果有憑,善惡明證,當力行道德,勤修聖道,一旦功果圓滿,可以超升天堂,逍遙極樂,世人看罷這本遊記,回頭向善,修真悟道,百年之後,歸空到三官殿府,我將賜椅請坐,願眾生勿失良機!”
拜會過天官大帝,李方明感謝大帝慈惠,隨濟佛告辭大帝,前去拜謁地官大帝。路上,濟佛感慨:“‘懺悔前非種善因,貪嗔癡愛最傷神,須防失足傾靈命,煉就金剛不壞身。’有人說:‘你們都是罪人!’我說:‘世人無罪!’有人不服氣說:‘我做了那麼多的壞事,難道無罪嗎?’我說:‘你既然認罪,我還有何話可說?’其實世人無罪,只是‘四非’相加,才變成‘罪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世人都去盡力實行,難怪變成‘四非罪人’,人本來一身清白赤裸裸而來,到凡間穿上俗衣,染得五顏八色,貪四非、愛十惡,把自己的罪籍,染上了輝煌一頁。世人不能高興,但也不必悲傷,下面我帶你拜謁中元二品赦地官大帝,求他替世人赦罪,希望世人好自為之,不要再犯罪了。”
李方明隨濟佛,來到三官殿前的黃金大道,看見面前分道,另有一條黃金鋪就的大路,直往另一座大殿,在此三官殿府來往的高真甚多,不少於歸天的修道士,在三官宮署中考察修道經過,顯得繁忙。濟佛說:“三官大帝世稱‘三界公’,位次玉帝之下,三曹案牘,必經三官核批,才轉呈玉帝。世上修道證功得果者,須經三官考核,再分發各天修煉。”李方明看到前面大殿有“清虛宮”三字,燦輝奪目,問濟佛是否為地官大帝所居,濟佛說:“正是!我們進去參禮。”李方明隨濟佛進入裡面,中殿坐著一位身穿龍袍,手持玉笏聖者,狀甚威嚴,李方明上前參駕地官大帝,請大帝開示迷津。地官大帝說:“免禮!今日你隨濟佛來到三官殿,我心感悅,請二位就坐,仙官奉茗。”李方明說:“感謝大帝惠賜,今日弟子有此鴻福親謁大帝,懇請大帝將您之來歷及所轄職務述之,俾使天下眾生知之。”
大帝說:“善哉!為普度眾生,天堂、地獄示現天地真相,地官為普度大地眾生,焉有秘而不宣之理,我為青靈洞陽二品,為先天真氣所化,號‘中元七氣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因眾生皆在地上造罪,天心本慈,不忍眾生墮落,故地官司赦罪之權,只要在地世人有改過之心,我自有赦罪之意!”
李方明說:“大帝慈悲,但不知如何赦罪?”
大帝說:“一、人若犯罪知改,有懺悔之心,我就赦其三分罪;從此知行善事,不再造罪,我再按情,一一削其罪籍。二、今世進入善門修道,一心不退道志,雖累世尚有遺罪未消,我亦赦其三分,若戒律精嚴,至死不二,道志不退者,我可以赦七分。三、百善孝為先,若無意中犯錯,但對雙親孝順者,我亦赦滅其罪。四、凡人有心修道,但魔難重重,皆因夙世罪業未消,如能堅忍困苦,不變心志,我自赦其罪,減輕苦磨。五、凡世人祖先罪業未消,尚困冥府者,後世子孫能發善願,行善佈施者,我亦可以赦其罪,使罪魂減輕苦刑。”
濟佛說:“地官曾分靈化為舜帝,故對盡孝道者,特別尊重。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以普度地上、地下人鬼為懷,故世稱‘中元普度公’,天心慈愛,絕無有意加罪於人,是處處為世人打算,故訂定有赦罪條律,希世人能修身行善,若不回頭向善,天要為你赦罪,自己也無法接到,豈不是無藥可救,罪大惡極嗎?”
大帝說:“我有意赦罪予眾生,希眾生勿自棄之,願天下眾生無罪,人人都是善人,則地官如天官,只是賜福罷了。”
李方明說:“地官慈懷可敬,但當今的人,大都天天在製造罪惡,您如何辦理呢?”
大帝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因今世眾生福厚,所以人人‘吃福’,不過福份如燈油,終有盡時,如不加油造福,油盡燈滅,災禍來臨,斯時人之原靈,由‘天官’降下‘地官’,落在我手中,但我慈悲,再讓其有自新機會,準備為世人赦罪。若一生中混混噩噩,不知回頭,低頭向地官行禮,接回‘赦罪狀’,則死後歸於地府,無何赦罪憑據,閻王無法饒赦,自定其罪。我與地藏王菩薩、目尊者本是一氣所化,以普度眾生、赦罪拔幽救苦為大願,故地官、地藏實為一體。目尊者孝心度其亡母,七月十五日設孟蘭盆會,供養十方大德,藉資超度受苦父母;地藏王菩薩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宏願;我化為‘舜’時,孝道感天,故有象代耕田、鳥助鋤草之神跡,堯帝因而禪讓帝位,史上流芳萬古;道教之中元普度與佛教盂蘭盆會,相同一天,即源於此。故世人當以‘忠孝’為本,虔修聖道,死後定能魂升天界,逍遙自在。”
濟佛說:“大帝慈悲,洩漏一段因緣,讓眾生得知造化玄妙,實在福厚!”
李方明說:“今日得聞大帝開示,令弟子增廣見聞,無限感激,對於大帝赦罪情形,是否能再詳細說明呢?”
大帝說:“願再說明之:一、如某甲進入聖門虔誠修道,但身體多病,精神困擾,常有怨天之言,自覺行善有年,天無加佑,化解其病苦。三官查其前世為一屠夫,殺害生靈過多,晚年雖曾改業,敬神禮佛,但善功不足,此世轉生中等家庭,仍結善緣修道,奈前世宰割生靈過多,故今世骨肉酸痛,病苦不絕;上天慈悲,暗中正為其消業,所以全身苦痛,“痛苦”後始覺“痛快”,痛苦正是消業象徵,如能忍耐不退道心,我感其誠,定赦減其罪業,令他漸複康泰;若受苦難耐,則我欲赦罪亦無機會,故希眾生須有堅強毅力,遇諸不順,宜自靜心懺悔,不可怨天尤人,否則罪業難消。二、為念及一般去世罪魂,身陷地府,痛苦難當,除平時常臨說法度苦外,每年七月鬼日特予開放一次,讓幽魂外出遊玩探親,後世陽人設宴祭拜,以解其饑渴。道稱‘中元普度’,獻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幢寶蓋,清膳飲食,供諸聖眾,眾鬼皆大歡喜;佛稱‘盂蘭盆會’,具陳百味五果於盆中,供養十方大德,藉仗眾僧大德力量,以超度過世父母。”
李方明說:“大帝慈悲,普度陰陽,聖德無量!弟子見南贍部洲每逢七月夜晚,必設諸多神位普施,于路旁點燈,據說是供幽魂照路,便於行走,是否有此事?但今中土都市則少見這種場面,是否會影響鬼魂的行走呢?”
大帝說:“陰間如星夜,罪魂囚禁其間,陰森痛苦,陽世生民慈悲為懷,七月路邊設燈照路,便利幽靈行走,功德無量。今日凡世科技進步,電源充裕,鄉村都市,夜裡路燈通明,遊魂已覺路明無障,故住民不設燈,已無影響,所謂時遷法亦遷,即為如此。”
李方明感恩大帝慈悲開示!濟佛說:“拜謁大帝就此結束。”大帝說:“奉送二位。願蒼生多向善修身,切莫向罪惡深淵中污染,好使我不必再替眾生赦罪而操心,人非聖賢,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如能懺悔昔日之非,我願還你今日清白,赦你無罪,願把握良機,莫待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李方明感謝大帝金言,拜辭帝駕,隨濟佛再去拜會水官大帝。路上濟佛說:“世人每天睡前需要沐浴,將汗漬沖個涼快,睡夢才能愉快!再看自己心中念頭,日夜起伏不停,充滿了私欲、情愛、恨怒,心中的主人累得如此憔悴不堪,是否天天也為靈性洗澡,沖個乾淨,涼快涼快呢?如果沒有,那麼心中主人一身汗臭而污穢,無人敢近,仙佛也退避三舍,這樣下去,終成為一位‘垃圾鬼’,我們一會拜會水官大帝,請大帝用法水為世人解厄消災,清淨凡夫的心。”
李方明隨濟佛前進,看到前面有條河流,河水清澈見底,河邊垂柳翠樹,景色宜人。濟佛說:“此為水官大帝的靈氣所化,我們從河邊這條大道行走即可。”李方明感歎:“三官殿府各有不同氣象,天地造化如此奧妙!”濟佛說:“玄黃始判,萬物造化,各有其定律,人身亦有三官,你可自悟就可明瞭一切,這裡的景色,雖是莊嚴但又富天然,實是綠野仙蹤,‘青華宮’已在前面。”李方明隨濟佛進入大殿,參謁水官大帝,請大帝賜教。
水官大帝說:“李善生免禮!你及濟佛同負使命,示現天堂,勸化迷津,我心甚悅!遍載天堂風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言一笑,皆藏無限妙理玄機,凡有緣讀者,當要神游意會,不可走馬看花,以免失去參道良機,今日來此,欣慰我懷,仙官奉茗。”李方明說:“大帝嘉勉,愧不敢當,感謝大帝宏恩,請問大帝,水官是何意思呢?”
大帝說:“我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專為世人解厄消災,為何我司解厄之職?因世人都是塵穢污染,罪惡滿身,故變成一位罪人;罪人在陽世,須受陽律制裁刑罪,至於無形天律刑罰,即令人感到諸事不順,病魔纏身,所求不遂,劫厄不絕,痛苦之情,莫可名狀;此時我便行使解厄之權,一切疾病患難,稱為‘災厄’,‘災’字由火而生,故必以水制之,水官如河海之水,可以洗滌一切污穢,清除痛苦,清涼身心,滋潤乾涸,化解恩怨,促進生長,化消一切劫難,故世有言‘一切化落江海’,能釋去人間諸多不平怨恨,洗去一切罪惡痕跡污點,唯有如此,世人之災厄才能消去。”
李方明說:“大帝以水沖洗人間苦痛、災難,可否請大帝賜言教導世人解厄之方法。”
大帝說:“既生為人,如船行在海中,乘風破浪,起伏不定,見幼小生命走路時,顛簸跌倒,腳破血流;長大為生活累得滿身大汗,心智用盡,身心疲憊不堪,我以熱水為其消除疲勞,晨起涼水為其清醒;平時為其身心加油打氣,勞累的時候,身內水分蒸發排出體外,維持身中熱量平衡,不致燒毀;人即如一部汽車,行馳在人生大道中,驚險鏡頭,隨時可以看見。人類的生存,是在繼起宇宙之生命,為天地立心,發揚正氣大道,故三才以人為貴,三官為‘天地水’,水官即是人官,人為血肉之體,最易傷害,故水官隨時解厄,希眾生逢有劫厄之時,念我聖名,當代為解。”
李方明說:“大帝慈悲之心,令人感動,世人都想免厄無災,但不知其道,大帝是否可以賜告?”大帝說:“天不降災,最怕世人造災,解厄消災之道無他:保持自己清白,自無災厄臨身,若有犯諸災厄,當痛心懺悔,奉行善道,不再作惡,水官自解其厄。”李方明說:“世人逢厄痛苦,大帝化解過程如何?”大帝說:“前面河水,有解毒化災之功,可謂‘神水’,你再定神一看,便知其中尚有奧妙。”李方明定神一看,看到河流中有許多小人在那裡游泳,這是什麼人呢?大帝說:“世人逢犯孤辰寡宿,刑害絕嗣,病難痛苦,皆是前生不修,今生受之,若有善男信女,晨夕好靜,沐浴焚香,虔誦經懺,悔過自新,則其元神可以在此河水中沐浴,減輕痛苦,漸脫苦趣。”
濟佛說:“水官大帝慈懷惠賜金言已多,三官大帝主宰天地水(人)三司,職責重大,賜福、消災、解厄,無不為利益眾生著想,可謂佛心仙腸,功德浩蕩,所以此刻我們將在三官殿與三官大帝一起相敘,以恭聆聖諭。”大帝說:“三官殿內,天官地官已在等候我們,我們一同前去!”李方明遵命隨行,不一時,已到三官殿,濟佛說:“三官雖分為三宮,但中間的大殿,即是會合辦公的地方。”李方明上前參拜天官、地官二位大帝,看到裡面排滿了豐盛的水果仙品,天官大帝說:“李善生免禮。今日你覽三官殿府,特在此設宴招待,以示獎賞遊歷辛勞!”地官大帝說:“天堂遊記,接近尾聲,濟佛、李生功德浩瀚,永志天榜,于三曹普度作天使,廣播天音於世界,使眾生回心向善,挽回天地氣數,促進世界大同,大德莫能名。”水官大帝說:“濟佛導遊,李善生為主角,遍游天界,訪道傳真,為科技時代製造精神食糧,唯有精神修養,才能促進人間幸福,安心享用科技產品;否則人類聰明,自毀道路,則成人類不幸,仙佛於心何忍?故垂訓示教,如能人人修身養性,將濁世化為淨土,則天人慶倖!”
天官大帝說:“濟佛、李善生請用吧!瓊漿玉液,仙果妙品,世間所無,此上蒼所賜,儘管享用。”李方明感謝三官大帝厚愛,感謝濟佛恩師的提攜,濟佛說:“師徒如父子,何必掛懷!無始以前,已誓言乘願再來,現刻正是時候,故能結此善緣遍遊三界,示現天地真機,但願我這副‘逍遙德性,方便法門’,能使老弱婦孺親近,個個成佛,人人成仙!李生任重道遠,務必將心法廣傳,慈音遍佈,使眾生鹹沾法益,得證菩提!”李方明說:“謹遵師訓,願師提攜!”三官大帝說:“‘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膺無量品之襄,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官九府,三百六十感應天尊。’此乃三官寶誥,世人如能常誦,自得感應,今備此小宴,聊表寸心,待瑤池另有盛宴,願期待之。”李方明隨濟佛在此嘗受豐盛瓊漿美果,內心無限喜悅,宴會結束,感謝大帝惠賜,濟佛向三官大帝告辭,三官大帝說:“不必客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果自修自得,願繼續努力。”二人拜辭大帝。
濟佛帶李方明並未回堂,順路參觀三官殿所屬的“忠義殿”,見殿前之人,個個精神威武,濟佛說這裡都是為國盡忠犧牲的人,他們死後升天成神,進入殿內,有許多穿戰袍或官服打扮者,坐在殿中,不知他們是何人?濟佛說:“自古以來,忠孝節義者,皆升天成佛,中殿內坐者是岳武穆王:嶽飛,其他都是古今的忠臣烈士,他們為國犧牲性命,死後靈升天界,萬古流芳;另者,是在世為官清廉,不貪不取,便民利民者,死後可以升天成佛,在忠義殿中各廳處,逍遙自在,或往各天擔任聖職!語雲‘正直無私謂之神’,他們正直無私,修習‘公道’,道成一天,天界也需要這種人才,所以世上拜神的人,禱神切勿以條件交換,如‘保佑我如何、願成即謝以牲禮’,如此正神不納,神是按功行事,僅憑眾生心誠而感應。李生可向岳武穆王請示。”
李方明參拜武穆王及諸位聖賢義士,請教他們在天界生活情形,岳武穆王說:“我本在靈霄玉帝殿前輔政,今日特來忠義殿中相敘。天地本為一股磅礴正氣所維繫,於今科學昌明時代,世人道德淪落,邪惡孽盛,使天地元氣日漸喪失,故災劫累至;我願世人以孔夫子聖訓:‘正心、修身’為處世法則,從事公務不可貪污舞弊,浪費公款,各業者,嚴守自己崗位,人人盡忠愛國,為捍衛國土,犧牲性命,即是殉道而死,英靈必升天界,如關聖之‘丹心昭日月、義氣貫乾坤’,至今各地廟宇頻立,世人崇拜不已,故應‘愛家愛鄉更愛國’!如秦檜奸佞陷害忠良,經數十世為豬,今猶禁阿鼻地獄不能超生,上天愛忠良,地獄禁不義,故世人不可作奸害國,否則,于陽間受萬人唾駡,死後永墮地獄!”
李方明說:“感恩岳武穆王慈悲指教,‘忠孝節義’是中國傳統美德,也是鸞門提倡的宗旨,修道也正是修此‘忠孝節義’的大道,離此則無道可修了。”李方明此時看到前面壁上掛滿了牌子,都是歷代忠臣烈士的名字,還閃閃發光呢,武穆王說:“這是忠臣義士的神位,凡是忠義之士,上天都有列名,即是‘英雄榜’,他們都已回天享受極樂。”參觀完畢,濟佛起身告辭,李方明向岳武穆王辭駕。
濟佛帶李方明又到前面“孝子殿”,拜訪孝順成道的仙真!李方明隨師步出殿門,向外而行,已看到一巍峨建築,上書“孝子殿”三字,甚為壯觀。濟佛說:“忠孝為人倫之首,世人必當遵之,否則,即為罪人逆子!前面孝子殿內,都是孝子、孝婦,我們前去參禮。”李方明隨濟佛進入殿內,看見許多慈善面容的男女,有穿古裝或現代衣服,正在裡面坐著下棋、飲茶、彈琴,狀甚逍遙,濟佛說:“這些都是古今孝子,男女老幼皆有,二十四孝故事流傳至今,猶燴炙人口,凡是世上孝子,死後經三官考核後,升至孝子殿中,逍遙自在,有特殊功德者,並可升至各天享受道果,你看壁上掛滿了孝子名牌,閃爍著光芒,這即是‘孝子碑’,希望世上為人兒女者,當孝順雙親,先人去世後,更須慎終追遠,按時祭拜掃墓,以報答祖先養育之恩,李生可向孝子訪問在世盡孝情形。”
李方明上前拜過一位孝子,請教她在世孝行,孝子說:“說來慚愧!我僅是盡為人兒女一份責任而已。回憶在世時,家境貧困,母親早逝,父親染上酗酒惡習,堂上又有高齡祖母,父親酒後語無倫次,常對祖母惡言相加,我極力勸阻,反遭父親鞭打,忍痛無怨;祖母年老體弱,食無厚味,我將做工收入,暗買一些食品供養她,父親飲酒過度,五十歲時,終於染上肝硬化而逝,此時留我與祖母相依為命;我每日替人幫傭,賺錢奉養祖母,心想老祖母無人奉養,所以遇人提親,均以拒絕。至祖母去世送終時,我已三十八歲,猶一人獨居,傭工自度,克勤節儉,身處此環境,深體窮人之苦,所以將節餘金錢,均分贈貧苦,自己不留積蓄;至六十歲而去世,真靈受到觀音大士引度,在南海紫竹林修煉,今已證得果位,我因修行‘孝道’證果,所以常來孝子殿,接引有緣。今日李善生來此,僅將自己一點小孝,以告世人,願世人敬孝親長,古雲‘家貧出孝子’,世間的刻苦犧牲是短暫時刻,天上才是無窮的歲月。”
李方明說:“您的孝心感人,向您一拜!”孝子說:“不用多禮!看你頭上靈光圓陀發光,是一位誠敬修道者,願你發揚孝道,廣度眾生。”李方明說:“感謝賜言,當遵示弘揚孝道,提倡傳統固有美德。”參觀完畢,李方明隨濟佛回堂,結束了今日的課程。
 
後記:天堂路上,看到一群默默耕耘者,已找到了一個善終的歸宿,路是人走出來的,世人要走哪條路,善惡兩途,慎重選擇吧,善的盡頭叫“天堂”,惡的盡頭叫“地獄”,不知自己正行走的哪條?李方明游完天堂、地獄,一看眾生行為,就知將來會上天堂或下地獄!仙佛、閻王只不過照每個人的意思收留而已。莫道閻王冷酷無情,對無道之人,只好擺起臉孔相對,這付假面具也是自己送給閻王的。仙佛慈藹笑容,正向你招手,這副和善面孔,也是自己送他們的,所以也無需謝他多情;兩種不同面貌只是自己真實寫照,都是自己的興趣手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