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25.與之對話:我和我

#25.與之對話:我和我

儒雅工坊

2021/01/15 | 00:08:10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與之對話:我和我
有多久,在深深的夜裡,沒有看見自己,有多久,在滿天飛舞的雨裡,沒有找到自己。自己和自己,我和我,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在現在的社會,因為文明、科技的進展,我們隨時可以跟世界另一端的人交流,也可以看到那些我們到達不了的地方,卻能享受那些風景的美好。世界變得像是沒有距離,但心靈卻拉開了距離。
一整天上班倦了、一整天上課厭了,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家裡,我們拿起餐桌的遙控器,把電視打開,即使沒人陪,至少有一個聲音也好,這是我們心底小小的渴望。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本能上,我們沒辦法接受孤獨的角落,雖然有時候人際關係的壓力或困擾,容易讓我們逃避人群,想找一家咖啡館,找一片乾淨的海灘,讓自己的心靈休息。但是休息的同時,又盼望有一個人陪伴身旁,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內在矛盾。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因為我們逃避的人群,是自己所不想親近的人群,而那個能夠陪伴在自己身旁的人,是我們想像出來,最理想的那個人,是自己最想要親近的人。
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這樣的人,很難說。但其實,這個人,一直都是我們自己本身,我們所期盼的人,最理想的人,是自己的投影,但因為現實中的自己,離這個心中最理想的人,有好大一段距離,所以我們才會將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割裂開來。
生命一直在等待自我的回歸,完整的自己的,擁抱自己的生命。柏拉圖說過:我們窮極一生,在尋找的不過是自己另一半的靈魂。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我們就離自己越遠。深夜的時分,我們耐不住寂寞,播放一首歌,歌聲包圍著我,像是一雙手擁抱著我,告訴自己不孤獨,不孤獨,卻很寂寞。
我們大概都忘記一件事情,打從來到這個世界,甚至到離開世界的最後一刻,只有一個人無怨無悔的陪著自己,那就是自己本身。當我們寂寞,卻忘記自己就在自己身旁,我一直伴著我自己。
我是什麼?是眼前的自己?是鏡子裡面的自己?或是他人眼前的自己?
我們會說,我有一雙手,我有一雙腿,我有一顆頭,但我們不會說,我是一雙手,我是一雙腿,我是一顆頭。因為我終究不是四肢與大腦。
我們會說,我是老師、我是學生、我是父親、我是母親,但我們不會說,老師是我,學生是我,父親是我,母親是我。因為我終究不是一個身分。
我是這個世界離自己最近的陌生人,我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我們一直都不熟悉,也沒有時間願意熟悉,常常忽略這個我的存在,因為我們在乎的是他人眼裡的我,而不是自己心底的我。
我們把自己搞丟,卻渴望別人找到自己。我們自己做不到,卻渴望別人做得到。自己跟自己的距離越遠,卻希望別人跟自己的距離越近。
一個丟失自己靈魂的人,就像一個空殼的海螺,住進去的,往往是別人所刻畫的,或自己想像他人所刻畫的。
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疼愛,卻總是忘記疼愛自己。事實上,我們自己都是愛著自己,卻沒辦法承認自己愛著自己。因為自己的內心累積太多污染,讓我們不敢,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自己。
房間凌亂不堪,我們會整理,浴室髒亂,我們會清潔,但心靈的汙垢,我們卻總是無力消除。但如果沒有消除,它只會日積月累,最後壓誇自己。
想要淨化心靈,我們得先親近自己,出門前照個鏡子,說說今天我們一起努力,睡前抱抱自己,說說今天我們很努力。
在愛上別人之前,我們得先愛上自己,愛是在自己心中埋下的種子,我們要不停地灌溉,最後能夠成為守護別人的大樹。
愛上自己,不代表自私,愛上自己,是將愛滋養,飄散愛的花苗在世界各處,自私是把別人的愛私藏,因為自私的人,往往得不到自己的愛,所以只能把別人的愛,當作是自己的。因此,愛上自己,不代表自私。
愛使自己成長茁壯,殘破不堪的愛,不是愛,它是內心缺乏愛,而產生的黑洞,它會吞蝕掉一切,包含它自身。
把電視關掉,把音樂關掉,讓眼睛離開手機螢幕,讓世界安靜下來,讓世界停下來,感受自己的心靈,感受自己的存在。能夠和自己的和平相處的人,才能夠和別人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