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戲院_04_分歧者:派別遠勝血緣?

戲院_04_分歧者:派別遠勝血緣?

林書店

2022/05/16 | 01:19:30 | SoundOn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分歧者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已經十年,過去幾年之間,我大概每兩年就會在臉書上提到一次「分歧者」這個概念。透過這次分享,我嘗試整理了一下自己為什麼對這個故事如此有感。

在這個故事設定之中,世人被分成五個派別:真理派、直言派、無畏派、友好派、以及克己派。在成年之際,人們必須接受一個「傾向測試」,隨後選擇自己想要進入哪一個派別。在這個世界之中,派別遠勝於血緣是一個信念,這意味著派別的連結遠勝於家人之間的血緣。

我回想了我從高中開始的「分組」經驗,大學的「選填科系」掙扎,以及醫學系的「分科」抉擇。即便進入精神專科的訓練之後,我也感受到各種內部與外界的分類壓力:無論是生理/心理/社會這種路線差異;或者是被問說你是開藥派還是談話派的醫師?又或者感受到質性研究者或是量性研究者之間的對立,這些經驗都經常讓我想起「分歧者」這樣的身分想像。

循著這樣的感觸,節目後段我也連結到為什麼我後來去唸了科技與社會(STS)研究所。對我而言,這樣一個領域,或許就是個分歧者的容身之處。我也藉一篇陳嘉新老師近期的文章*,將科技與社會這個「跨領域的新領域」跟分歧者這個故事做了一些類比,或許這可以解釋我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分歧者這樣的概念。

最後,我因為近期聽詹宏志先生談間諜小說,聯想到分歧者與間諜之間的關聯。某種程度來說,間諜也具有某些分歧者的特質,他必須遊走在不同的國家之間,他們經常兩邊不是人,但事實上,他們不管走到哪邊也都還是人。我要到科技與社會所進修的時候,有人曾經問我是不是要去當臥底的?也有人擔心我可能會背離某種精神醫學的血緣。仔細想想,這無非是凸顯了派別與分類的效應,唯有在界線分明、信仰互不相容的世界裡面,間諜這個想像才可能存在,也才會衍生出「忠誠/背叛」這樣的主題。

分歧者雖然不是一個設想精妙的故事,但它一直是我想像中:我自己領到的人生劇本。

--

*當跨領域成為新領域:由科技與社會研究談起/陳嘉新

*分歧者的傾向測試

--
本集節目有分享一則寫得相當細膩的讀者來函,感謝這位讀者,也歡迎其他聽眾與讀者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