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無家者跟你想的不一樣!談無家者的宗教實作與認同 ft.黃克先【作伙來想社會Podcast EP1】

無家者跟你想的不一樣!談無家者的宗教實作與認同 ft.黃克先【作伙來想社會Podcast EP1】

作伙來想社會

2021/10/07 | 00:45:11 | Firstory #science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無家者跟你想的不一樣!談無家者的宗教實作與認同 ft.黃克先【作伙來想社會EP1】
 
「在這一些宗教權威的眼中,會覺得無家者不是一個好的信徒,或是他們沒有做到一個真實的信仰應該反映出來的樣子。會認為他們只是因為物質,只是因為要賺到錢,或者會要來吃一頓,所以才來到這個地方。雖然他們沒有辦法展演出宗教權威眼中,所謂理想的那個宗教,可是他們依然有他們自己的宗教存在。有他們主動去形塑他們宗教信仰的那個能力在那。」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黃克先

 
你是否曾在街頭上看過這樣一群人?他們露宿街頭、無家可居、天氣寒冷或颱風到來時,可能會需要政府單位或非營利團體的物資協助。
 
究竟臺灣的無家者是怎樣的一群人?而最常接觸他們的組織如教會、廟宇,乃至於非營利組織等,是怎麼看待這群人、如何與他們接觸的?為什麼過去媒體、學者會認為,無家者參加教會、陣頭等宗教活動,只是為了物質利益,而並非有「真實的」宗教?
 
本集來賓是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克先。黃克先老師多年來從事關於無家者的田野工作,與他們共同生活、探究無家者的日常、世界觀、困境,與面對各種社會壓力時的能動性。本集節目將帶領聽眾,討論常與無家者接觸的宗教團體、NGO組織對他們的看法、為何有時他們的「善意」反而造成對無家者的傷害。無家者自身又會如何主動的協商、反抗、回應社會加諸於他們的期待?並且,不同性別的無家者有什麼不同的處境、回應壓迫的方式?研究者在接觸無家者時,自身的性別等社會角色,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主持人|蔡博方(臺灣社會學刊編輯委員、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來賓 |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備註:
本集15:30 左右提到的狀況,是幾位無家者曾向作者反應的想法,不代表所有類似活動都有此狀況,亦不表示所有參與的無家者都這樣想。有些組織會注意到此處提及的問題並因應調整,也會在舉辦此類活動前,先向參與者說明並徵得認同。


本集重點:
02:31 為何會選擇使用「無家者」這個名稱,而非「街友」或「遊民」?
05:27 接觸無家者好像很可怕?是如何進入無家者的研究田野的?
08:21 接觸無家者很有愛心?對一般聽眾而言,如何接觸無家者可能更恰當?
09:57 中介機構對無家者的看法?他們的「善意」反而可能傷害到無家者?
14:35 NGO與宗教團體有類似之處?無家者不符合他們期待的理想樣子會如何?
19:21 面對權威者的壓迫,無家者具有能動性嗎?為什麼無家者被認為沒有宗教?
25:14 一般對「宗教」的想像來自西方基督教,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定義方式?
32:09 為什麼女性無家者這麼少?女性的風雨,發生在有屋頂的地方。
35:49 研究者性別的影響:身為男性研究者,接觸女性無家者時的限制或近路。
39:06 Covid-19疫情下的無家者:跟SARS時期相比,臺灣社會有進步嗎?
 
 
【本集節目是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播出的《作伙來想社會》】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作伙來想社會」是什麼?
「作伙來想社會」是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的一系列社會學科普短片與廣播,透過邀請學術論文的作者現身說法,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希望將臺灣社會學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帶給所有社會大眾。本計劃受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中心「補助學術期刊數位傳播」方案、臺灣社會學會經費補助。​


更多資訊:
臺灣社會學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sociology
本集底本論文全文|https://reurl.cc/r1L7Gk
片尾配樂|DJ綠川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