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陪你去看蘇東坡】EP 9- 陰影的背面

【陪你去看蘇東坡】EP 9- 陰影的背面

有此衣說

2020/07/06 | 00:08:03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失而復得的事情,東坡也經歷過,是掘自故宅地底的一方石頭,見於〈天石硯銘并敘〉(順便一提,因為避諱祖父"蘇序"的名字,東坡的詩文裡把"序"寫成"敘",或是"引"):
軾年十二時,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於德,或全於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這一方天石硯,有如東坡的傳家之寶。他十二歲時在紗縠行的空地玩耍,挖出了一塊形狀像魚,摸起來有如皮膚溫和瑩潤的淺綠色石頭。石頭上有細小星星的花紋,敲打有鏗鏗的聲音。他試著把這塊石頭做為硯臺,發墨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凹處能夠存水。父親蘇洵告訴他:"這是一方天然的硯,材質優異,就是外形不完善而已。"認為得到這塊奇石是對寫作的吉祥徵兆。
蘇洵為這方硯石刻了凹處,讓東坡能用來磨墨。東坡寫了銘文,思考"德"和"形"難以兩全,讓人聯想起《莊子.德充符》裡說的道理。世上很多人為存活而仰人鼻息,苟且偷生,東坡自勉"一受其成,而不可更",堅持初心。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發生了烏臺詩案,東坡下獄受審,他的家庭受到打擊,書籍也零亂散失。第二年,東坡被貶到黃州,想找這方硯石但找不到,以為弄丟了。元豐七年(1084)四月,他離開黃州要往貶所汝州,坐船經過當塗的時候,竟然在書箱裡發現它了!東坡非常高興,把它交給二兒子蘇迨和幼子蘇過。硯匣的材質雖然很普通,但是這方硯是父親親手刻製,再請工人完成,深富紀念意義的啊!
十二歲以前,父親大部分在外遊學,東坡對父親的描述始於十二歲以後的印象。直到中年,甚至老年,父親的影子還在夢中。舉兩個例子,一是發生在1093年,東坡58歲時寫的〈夢南軒〉:
元祐八年八月十一日,將朝尚早,假寐,夢歸縠行宅,遍歷蔬圃中。已而坐於南軒,見莊客數人,方運土塞小池,土中得兩蘆菔根。客喜,食之。予取筆作一篇文,有數句云:「坐於南軒,對脩竹數百,野鳥數千。」既覺惘然,思久之:南軒,先君名之曰「來風」者也。
準備好覲見皇帝,時間還早,東坡邊等候邊打盹,不知不覺夢回故居紗縠行。家裡菜圃依舊,客人吃了填池塘挖的土裡長的蘿蔔根,東坡則坐在父親命名為「來風軒」的南軒提筆作文,「吃蘿蔔根」和「作文」這兩件事情似乎沒有關聯,其實都隱然指向父親─父親為居室命名;客人可能是父親的朋友。現在三蘇祠「來鳳軒」用的是梅堯臣給蘇洵的詩〈題老人泉寄蘇明允〉:「日月不知老,家有雛鳳凰」。
這個夢裡父親沒有出現,四年後(1097)抵達貶謫地海南島儋州十多天,夢裡的父親即將來檢查學習的進度,應該讀完整部《春秋》,因為貪玩只粗略剛讀到桓公和莊公部分,受緊張的情緒嚇醒,猶如被釣上的魚惴惴不安:
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鈎魚。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東坡因著這個"惡夢",想起要盡力繼承父親的遺志,研治〈周易〉,終於完成《東坡易傳》。
讀到東坡寫自己的"童年陰影",我有時反而很快慰,有一種窺知好學生的"缺憾"的阿Q心理。類似的讀書考試惡夢我至今沒少做,腦袋空空呆望著數學考卷,身後轟轟響的冷氣機滴水成河,浸濕我的雙腳……。


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

博客來:bit.ly/2QIYtPU
金石堂:bit.ly/33LBtoI
誠品:bit.ly/3dykafJ
讀冊:bit.ly/3amvs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