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理財煉金術 EP30__資產配置、選股不選市、《景氣預測權威帶你輕鬆看懂總經趨勢—從貿易戰、科技戰、疫後商機、經營挑戰到金融投資一次掌握》、《景氣循環投資》|方珮璀

【元瓅少年遊】理財煉金術 EP30__資產配置、選股不選市、《景氣預測權威帶你輕鬆看懂總經趨勢—從貿易戰、科技戰、疫後商機、經營挑戰到金融投資一次掌握》、《景氣循環投資》|方珮璀

元瓅少年遊

2022/07/16 | 00:24:24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元瓅理財教室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是本節目的最後一集囉,好捨不得大家喔,只希望我們的小小努力,能夠幫大家在理財的道路更進一步!
好,今天要談我認為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最重要的一步:資產配置。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指的是將資產做分配,投資到不同資產類別,藉由分散投資來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並且在投資組合中每一項投資標的與其他的投資標的之間,必須存在差異,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投資人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度、投資時間、資產狀況及投資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投資組合做分配。
還記得我們在第28集的時候,提到了如何決定你的風險性投資比例,有一種概略的參考是用100減去你的年齡,比如你是20歲的話,可以考慮在股市投入80%的資產,以此類推。其實整體的考量來說有許多因素,本集因為談投資,也許以後有機緣我們可以再一起來深入探討。我們先接受,投資人最好能依自己的狀況來調整風險性資產的投入比例這個概念。
但即使安排好了保守與風險性資產的大略比例後,在風險投資這一塊,仍然也有一些技巧,我希望能介紹各位同學掌握。同學們可能都聽過投資選擇標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上往下,Top-down;一種是由下往上,bottom-up,就是我常說選股不選市。我個人認為同學們在決定投入股市的時候,其實都需要透過這兩種方法去選擇投資標的。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因為有自己的本業,未必能有足夠時間去進行個股的深入研究,也未必能時時掌握產業或公司的動態變化,所以我會建議一般人在進入投資前,先考慮使用指數型的投資工具,這樣減少了選個股的研究時間與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藉多元投資減少雞蛋全放同一個籃子的風險。
但即使是利用ETF來投入股市好了,各位同學可能還記得,我們在第28集的附錄提供了過去七十年,美國S&P500指數和全球股票指數的績效表,相信大家看每年的報酬率,就知道股價的震盪極大,上沖下洗可以讓投資人的心情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此時真的相當考驗投資人能否堅守長期投資的紀律了。這麼說吧,什麼時候都有某一些資產在漲,什麼時候也都有另一些資產在跌,如果能把不同資產價格輪動的節奏抓得好,那麼你的投資報酬就能持續增長,減少波動。這點很重要嗎?相信我,很重要,因為投資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就是投資人自己的心魔。
所以,本集會介紹一種依照景氣循環投資的方法,讓大家抓住經濟循環與資金流動的軌跡,安排好投資的輪動節奏,也讓你的投資績效不致劇烈波動,避開掉下來刀子的最大傷害,這樣比較能夠熬過股市向下波動的時期,又能保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好抓住下一波的股市相對低點再進入佈局。
至於資產配置對於投資績效有多大影響呢,目前一般認為其貢獻度在八成到九成左右,相關的論文與介紹放在附錄,請各位同學參考,限於時間這裏就不詳述了。
這裏開始進入怎麼掌握經濟景氣來選擇佈局的時機。相關的兩本書分別是: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景氣預測權威帶你輕鬆看懂總經趨勢—從貿易戰、科技戰、疫後商機、經營挑戰到金融投資一次掌握》,作者為孫明德/溫怡玲,由天下雜於2021年12月出版。作者孫明德主任是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三三青年會財經顧問。
第二本是:《景氣循環投資》,作者為愛榭克,由Smart智富出版社於2019年12月出版。愛榭克(Izaax)為財經趨勢分析專家,現為《Smart智富》月刊總體經濟專欄作家,擅長利用總體經濟數據預測景氣趨勢,並實際用於投資決策。
在選擇佈局的分配時機和比例時,應該先掌握經濟的景氣,但我這裏先談第二本的資產配置原則,然後再回頭來談各國的經濟架構有什麼不同,所以可以由哪一些指標來分別掌握各國的景氣走到哪一個環節,不論是你要多元佈局不同國家,即使只投資台股,但因為台灣非常依賴貿易的特性,對於國際經濟景氣和資金流動也相當敏感,所以都最好能夠有概括的了解,才能做好超前佈署。
景氣循環投資,顧名思義就是認為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動有一個週期性的變化,一般分為四個時期:復甦→成長→榮景→衰退。而股市號稱景氣的先行指標,就是股價並不是反映當前經濟景氣的現狀,事實上是反映股市投資人對於未來企業獲利的預先期待值。
既然是這樣,那麼股價的轉折期間就很好理解,先是會在榮景的中期盛極而衰,先是漲不上去,然後就會開始進入震盪,最後在對於衰退的預期愈來愈主導市場心理的時候下殺,完成整個循環;最後在衰退中期的極悲觀氣氛中落底,進入一段籌碼沈澱的時期。此時股票會逐漸由隨波逐流追求短期價差的散戶,換手到較有專業背景與雄厚資金的長期投資人手中,然後在經濟開始萌動,帶動企業獲利出現成長的復甦期,股價才比較能有表現的契機。
所以認真來說,股價在景氣循環的三個時期會有不錯的表現,而在榮景期中段開始由盛轉平再轉衰,所以如果能夠大致把握這個趨勢,在榮景期逐漸減碼股市到負相關的資產,那麼你的投資績效就至少比較能避開大幅度的下殺波動,保持你長期投資的穩健架構。
第二本書作者愛榭克先生提出的建議是由美國的經濟指標來掌握這個轉折。為不是由台灣的呢,各位如果回頭去看孫主任的經濟筆記,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因為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仰賴外貿的淨成長,雖然我們主要的出口國其實是中國,不過中國的出口其實也有很大部分是因應對於貿易的需求,美國的內需對於全球的貿易需求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再加上美元資金的流動深深影響了台幣的走勢,也會影響外資對於台股的投入比例,因此,美國的經濟指標可說是預測台灣經濟景氣的先行指標,投資人能藉此調整資金分配的大架構,極具參考價值。
另外,當進入榮景期開始調整資產配置時候要用到的保守性資產,包括了現金與債券,如果投資債券,因為債市與股市通常呈現負相關的狀況,所以可以增加當股市波動或下殺時的投資收益,可能會比現金有更好穩定投資報酬的效果。不過這是有但書的,通常是國際資金相對比較固定的情況下,如果是像近幾年因為全球央行先是大放水,現在又因通膨又準備全部縮緊資金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呈現股債齊漲或齊跌的現象,此時可能先持有現金反而會比較安全。當然,這個時機的選擇就很微妙,若以後有機會可以大家再來研究。
好,那麼各位同學大概可以理解,如果可以的話,各位的風險性投資,可以在「衰退期/復甦期/成長期」,最好能全部持股,當然啦,衰退期的百分百持股應該是漸進式的,就像剛才說的,最好等籌碼沈澱換手完以後再完成會比較好,具體表現大概至少要等到股價的短中長期均線出現一段時間的糾結之後,再考慮分批佈局,會是更為穩當的作法。
所以真正要注意的是怎麼掌握榮景期的變化。愛榭克先生提出了七個指標,請注意都是美國的,下面就不再重述了。七個指標分別是: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民間消費、消費者信心指數、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庫存增減、債務違約率。具體如何判讀,限於時間,請同學們有空去閱讀本書來吃透。
至於實務上要看哪一個數據我給各位指明: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每週由美國勞工部於每週四公佈;民間消費看的是三個數據=零售銷售/個人消費支出/個人可支配所得,民關投資看的是耐久財新訂單,庫存增減則是看商業庫存數字,都由美國商務部普查局每月公佈;消費者信心指數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一個是美國經濟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前者多了一個耐久財的購置計畫; 政府支出主要看地方政府的支出年增率,因為地方政府的收支比較即時,較能反映現況;債務違約率要看企業貸違約率+消費性貸款違約率,是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每季公佈。
如果到了榮景期又該如何佈局呢?艾榭克先生建議的是:當以上七項指標暗示美國經濟可能要開始出現轉折的時候,可以考慮最多三次轉換=70%,50%,30%。也就是第一年股票與<債券或現金>比為7:3, 第二年為5:5, 第三年為3:7。如果調整到了3:7,但榮景期到衰退前期的籌碼沈澱期很長,超過四年怎麼辦?不要怕,仍然維持股票至少持有三成的比例。
因為股票即使到了經濟衰退期,只要不倒,績優企業的報酬率應該仍然不差,各位同學只要選好在衰退期表現比較沈穩的指數,如公用事業或大型績優股,這時可以吃股利股息,還有你七成的債券為你產生的利息,靜等經濟寒冬過去。當然啦,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用來進行風險性投資的資金不能是中短期要使用的,這樣才有可能吃到全部景氣循環的長期投資價值,請各位同學要務必注意這佪基本原則。
然後衰退期的時候,除了拿好現金外,也要看好獵物,一旦冬眠結束,萬物生發時,最好也能準備你的彈藥,才能抓住由衰退到復甦期的優良股票。那麼衰退期可能出現轉折的指標又是什麼呢?指標一是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當這個數據出現了第二次陡降後,可能就要注意觀察轉折出現。這個數據看的是美國實質個人消費年增率,連四次季度是否下滑,且出現第二次連續下滑的狀況。指標二是看民間投資年增率(一樣看美國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這個數據會比經濟成長率更早出現反轉。
至於是不是經濟有觸底反彈可能了?可以看採購經理人指數,如果由50以下的持續低迷不振,終於回到50以上,就可以暗搓搓地留意了。
好,以上是資產配置的主要原則,現在來討論各國景氣的觀察重點。孫主任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有長期的觀察經驗與專業背景。這裏先給各位上個課,我們講各國經濟,先看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GDP。而GDP由什麼元素組成呢?可以由三個方面來看,分別是支出面/生產面/所得分配面。
最常聽到的是生產面,GDP=民間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毛額+貿易淨額<=C+G+I+(X-M)>。孫主任指出,台灣的貿易淨額約佔GDP的10%,實際上,台灣是個高度仰賴進出口的國家,出口額與進口額佔GDP的比率各為50%與40%,所以淨額雖然好像只有10%,但貿易實質上高度影響台灣的經濟架構。所以在判讀台灣經濟景氣的時候,要看貿易數字。
再來,與我們貿易來往最密切的國家,主要是中國與美國。若是以出口來看,最重要的是中國,佔出口總額約四成,其次則是與我們鄰近的國家,包括日本和東南亞,和中國合起來約佔出口總額的七成,美國佔出口約16%。不過自從中美的貿易與科技戰,加上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緊縮的幾個重大變動之後,原來全球供應鏈的局面,逐漸變成區塊鏈的概念,這將來會如何影響台灣廠商的投資建廠佈局,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架構,非常需要密切觀察。
而中國要看的經濟指標,主要是民間投資,佔了GDP的43%,各謂主要國家之最,而美國則看民間消費,約佔GDP的68%,大約七成左右。所以各位同學在看各國景氣動向的時候,就知道應該要注意哪一些方面了吧。
孫主任的經濟指標我很期待大家能更仔細去看看,因為不只是前面我提供給大家的橫斷面比較,台灣產業結構其實也隨時間有相當大的變化,也對台灣的廠商分佈有一些整體的介紹,我想同學們能藉此有更宏觀的視野,會更能掌握自己的投資佈局。
好,最後提供兩本書,給家長們一個教導孩子投資入門的參考。理財教育要從小開始,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地由更代一起學習成長,其樂將會無窮,也會是孩子一輩子最大的資產,請家長們不要有心理負擔地帶著孩子們一起來進入。
這裏介紹的兩本親子投資學習的書,適合的年齡大約在小學階段,相當淺顯,但由一些簡單的故事開始,讓小朋友有機會去思考生活理財的方方面面,我覺得是不錯的入門書。
《和孩子一起學投資:學會分辨需要與想要、風險與報酬、投資與投機,財富自然滾滾來:Investing For Kids: How To Save, Invest And Grow Money》,作者是狄林.雷德林,與愛麗森.湯姆(Dylin Redling, Allison Tom),他們是夫妻檔,台灣由聯經出版公司於2022年6月23日出版,很新鮮的喔。書衣寫的是符合108課綱金融素養,很有意思。
《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陳重銘的親子理財15堂課》,作者是陳重銘先生,由金尉出版社於2021年4月出版。陳重銘先生為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碩士,現職為作家、理財講師、全職投資人。
好,本節目到此正式完結,謝謝大家不離不棄一直相陪到今,祝愿大家身心健康,平平安安,一起奔赴財富自由的大道!拜拜!
附錄:
愛榭克(Izaax)於2009~2014年於美國景氣擴張階段投資美國科技股,資產成長10倍。
他曾於2007~2008年於部落格及網路論壇,發出美國通膨降溫警訊,並建議「美債將成為唯一的避風港」,不僅從美國公債獲得可觀收益,更躲過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初預言全球股市將復甦,2012年提前喊進美股,2014年更於美股創新高時,大膽預測「美股將漲到無法想像的位置」,帶領讀者搭上美國股市大多頭行情。
作者認為,只要確實了解景氣循環原理,即使只僅採取長期被動式投資,也能獲取豐厚報酬;若能懂得分辨景氣擴張與收縮周期,適度調整資金比重,將能進一步推升投資績效。
另著有《經濟指標告訴你&沒告訴你的事》、《道瓊三萬點:你不可錯過的世紀大行情》。
BLOG:www.izaax.net/blog/
孫明德先生長期分析全球及台灣景氣變化,並協助台灣重要產業公會/法人組織訓練財經相關人才。同時擔任金融、鋼鐵、石化及租賃等多家台灣標竿企業及公協會經濟諮詢顧問。另多年從事調查研究,協助台灣中小企業找尋商機、開拓國際市場、進行轉型升級,並據此出版《中堅實力》系列書籍共四本。
溫怡玲女士為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副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曾任職電視、雜誌與網路多家媒體,分別擔任副總編輯、副總監、後製主管、企劃主管及記者等多項職務。
現積極投入推動台灣產業AI化工作,並經營科技相關知識社群,始終相信:以文字實踐心中理想,用好報導為希望撒種。
《和孩子一起學投資》
狄林.雷德林(Dylin Redling)愛麗森.湯姆(Allison Tom),夫妻檔生活於加州奧克蘭。他們的書《開始你的F.I.R.E.:財務自由現代指南》及其網站RetireBy45.com提供了實現財務自由的靈感和技巧。並且已經刊登在《富比士》、CNBC和許多其他媒體刊物中。在2015年達成財務自由之前,迪林是一名在線營銷專家,而愛莉森是一名技術項目經理。。
《打造小小巴菲特》
陳重銘先生年輕時當過5年低薪的流浪教師,只能當個「不Buy教主」,努力開源節流,並積極研究股票投資,終於改變了自己的未來。
窮人靠工作,富人靠資產,最大的差別是投資知識。身為教師的他非常明白知識的力量,因此經營免費的部落格和粉絲團,分享投資理財觀念,並將20多年投資股市的經驗撰寫成書。
他相信,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改變未來,理財知識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也是傳承給子孫的最大資產。
著作:《6年存到300張股票》、《每年多存300張股票》、《教你存自己的300張股票》、《不敗教主的300張股票存股術》、《我用1檔ETF存自己的18%》、《上班族的ETF賺錢術》
部落格及FB粉絲團:不敗教主陳重銘
以上作者介紹均引述自博客來網站。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以下引述自"臺灣土地銀行卓澤修先生於101年10月23日提出的研究報告:美國金融機構資產配置投資策略之研究")
1986 年,美國學者Brinsond、Hood和Beebowe等人(以下簡稱BHB)其研究1974年至1983年間美國91種大型退休基金,此91種基金的資產內容均侷限於美國的股票、債券及美金,其實證結果發現資產配置策略(Asset Allocation Policy)對投資組合報酬的貢獻度為93.6%,而市場擇時能力(Market Timing) 的貢獻度為2%,證券選擇(Security Selection)的貢獻度則為4%。
1991年,Brinsond、Singer和Beebower等人,在”The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重申了1986 年BHB 的研究結論,即重新研究的結果顯示,投資組合中的資產配置策略對於組合績效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並且在一定的投資期間內,對投資報酬的貢獻率超過90%,Brinsond等人的重新研究得到了和1986 年幾乎相同的結果,亦即資產配置策略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市場擇時能力與證券選擇的重要性。
Hansel, Ezra and Ilkiw (1991),以1985年1月到1988年12月的資料,研究七個退休基金的管理者,將其基金的投資策略區分成純粹資產配置(naive asset allocations),即50%的美國股票、5%非美國股票、30%固定收益證券、5%房地產以及10%的約當現金資產等所構成的資產組合,並於每季調整一次。另外加上「選股策略」以及「選時策略」;結果發現基金報酬的變異中,有94.35%可由資產配置的變動來解釋,而選股策略與選時策略只佔不到1%的解釋能力。
Bitters(1997)採用1974年至1983年間的30種退休基金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顯示,投資政策是影響投資組合績效的主要因素,選時策略及選股策略對投資組合的績效各為14.2%及13.6%的影響程度平均值。
美國最大的基金公司Vanguard的董事長柏哥(John Bogle)為了證實Brinson等人的結論是否正確,特別組成一個內部委員會針對旗下的退休基金進行研究,結果有了類似的發現:在1987-1996年間,資產配置的方式為基金的季報酬率貢獻了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