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古今書房 EP02__史記、管晏列傳|李智平

【元瓅少年遊】古今書房 EP02__史記、管晏列傳|李智平

元瓅少年遊

2022/01/10 | 00:21:56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收聽古今書房podcast的朋友們好,我是李智平,本周我們來聊聊《史記‧管晏列傳》中的那些人與那些事。《管晏列傳》,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國相,管仲與晏嬰的合傳。兩人的時代相差了一百多年,但為何要把兩人合併來談?
根據司馬遷自己的說法,他說:「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這段話大抵的意思是:在當時都能夠看到管仲、晏嬰的著作,也能了解他們的理念,所以司馬遷就挑選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來說說他們的生平。
然而,會選擇把這兩人合併來談,是有意義的。因為在這兩人的生命中,不是有能從年輕時就賞識他們的知心好友;要不就是自己能透禮賢下士,結交好友。這對司馬遷來說,真是非常嚮往卻又感到遺憾的。
還記得我們上周談到李陵的事件嗎?司馬遷因為李陵投降匈奴而被處以腐刑,但當時卻沒有任何一個朋友願意出來幫他說話。因此,司馬遷透過〈管晏列傳〉突顯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既暗示人生須有「知己」能雪中送炭,又須「知彼」以知人善任。
而在進入講題之前,我有幾個問題想請問聽眾朋友,您可以放在心中思考,然後再聽完今天的內容後,看看是否能夠找到解答。
其一,您如何來界定「知己」?而人生旅途中,我們是否有過真正的「知己」,又能否「知彼」,惺惺相惜?
其二,《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是說君子之間的交往是清淡而綿長的;但小人的交往卻像是甜酒,好得時候濃情蜜意,但卻也可能因為利益而翻臉。所以,我們該如何跟朋友們相交呢?
接著,我們就進到〈管晏列傳〉,聊聊管仲與晏嬰的那些事,一同看看他們怎樣的知己‧知彼,相知相惜。
一、管仲與鮑叔牙:
(一) 兩人年輕時就相識,儘管管仲經常占鮑叔牙便宜,但鮑叔牙知道管仲有能力,始終善待他。
(二) 而管仲如何占鮑叔牙便宜呢?〈管晏列傳〉中,管仲提及了五件事情,依序是這樣說的,其一:「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這是指兩人共同賺錢,管仲會多拿其一些,但鮑叔牙不以為意,因為鮑叔牙知道我家貧窮。
其二,「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這是指管仲嘗替鮑叔牙工作,不但事沒作好,反而更窮困潦倒,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而知道這是時機有利與不利的問題。
其三,「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管仲曾三次當官,三次被驅趕,鮑叔牙不認為我沒出息,知道沒遇上對的時機。
其四,「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曾經三次與人作戰,三次逃走,鮑叔牙不認為他膽怯,知道他上有老母親要照顧。
其五,「公子糾敗,召(ㄕㄠˋ)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管仲輔佐的齊國公子,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了,同僚召忽選擇自殺,但管仲卻選擇苟活被囚禁,鮑叔牙不認為他無恥,而知道他不拘這種為主犧牲的小節操,而更在乎功名能顯於天下。
所以,最後管仲說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三)試想,這是怎樣一段的相知相惜?尤其是鮑叔牙,面對管仲這樣一個朋友,總是發生許多問題,涉及到的有生活經濟、政治、軍事、生死攸關,但鮑叔牙都不離不棄,願意相信朋友。
二、管仲輔佐齊桓公:
(一) 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管仲如何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故事了。
(二) 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被他的堂弟公孫無知給殺了;公孫無知繼位為齊王,沒多久也被人殺了。此時齊國沒有了國君,大臣就連召兩位在國外的皇子回國,看誰先回到齊國,誰就是齊王。其中的公子糾是齊襄公的大弟弟,由管仲、召忽輔佐;而小弟弟公子小白,則由鮑叔牙輔佐。
(三) 兩隊人馬都兼程趕回齊國,而就當兩軍駐紮相近時,管仲就趁著沒人注意時,溜到敵營,悄悄拿箭射向公子小白。小白詐死,管仲不知,便得意洋洋告訴公子糾,少了勁敵,慢慢回國即可。孰料,才剛回到齊國,公子小白竟然即位為齊國國君了,也就是齊桓公。
(四) 齊桓公捉住了這些人,他最恨的就是管仲,恨不得殺死管仲。但此時鮑叔牙說道:如果您要治理好齊國,那用我、高傒就可以了。如果您想要稱霸天下,就要重用管仲。齊桓公從善如流。
(五) 管仲也不負所託,將齊國內政、外交打理十分妥當。我們先從內政來看,〈管晏列傳〉記載到:「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這是指他重視國家內政的經濟與民生的發展;也能鞏固人與人彼此間的人倫與法度;而且政令清楚簡單,很容易執行;最重要的就是能以民心民意為依歸。
(六) 對外交,管仲也有一套原則,〈管晏列傳〉記載到:「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最重要的就是管仲懂得掌握權衡外交之利弊得失。其中像是「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這件事情中起因於齊、魯兩國作戰,魯國連翻輸給齊國,割讓了不少土地,最後兩國在柯這個地方盟會,魯國的大將曹沫直接拿匕首挾持齊桓公,讓他返還魯國被割讓的土地。齊桓公應允了,曹沫也就放下了比首。事後齊桓公想反悔,但管仲馬上阻止他,告訴他誠信的重要。儘管返還了土地,但齊桓公卻得到其他各國的尊重,最後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而這就是管仲懂得如何「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的方法。
三、鮑叔牙身為下臣:
(一) 至於鮑叔牙呢?他大度的推薦管仲,又無悔身為其下屬,這種從年輕到老,不計任何嫌隙且相知相惜的友誼,真的很讓人敬佩。
四、晏嬰與越石父的故事
(一) 首先,司馬遷〈管晏列傳〉是這樣介紹晏嬰的:「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晏嬰的為人處事,首先,他為人節儉。其次,當在朝為官時,就會端正言行與國君對話;當沒有與他對話或未重用時,他也會自我端正與要求言行。復次,同時他會衡量國家的狀況來判定該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盲目聽從國君的想法。
(二) 他與越石父間的故事是這樣的:「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當朋友,都應該有一定的禮數,而不能不尊重對方。而晏嬰有過能改,禮賢下士,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五、總結
(一) 故事講完了,最後,當我們回到最初的兩個提問,何謂「知己」?如何「知彼」?又該如何與朋友相處?
(二) 我認為很多時候,朋友是有「時效性」的,我們可能會在某個時空相聚首,相互成為好朋友;但也可能因為時空改變,彼此交情不再,最終形同陌路。就好比說:我們還記得多少幼稚園時候的同學?又還有多少中小學時期的同學彼此聯絡的?這種交情漸淡很是正常,時空變了,相交往的人事物都不一樣,共同話題與聯絡自然也就少了。但我們不必因此感到遺憾,而應感恩曾經有過一些朋友陪著我們走過人生的一段路。
(三) 當然,如果有朋友能夠陪著我們從年輕到老,走過人生很長一段旅途,除了感恩,我們更要懂得彼此尊重,友情才會細水長流。
以上就是今天〈管晏列傳〉的內容。
六、每周一書
從本周開始,我們每周都會介紹一本(套)書給我們的青少年朋友。希望藉由閱讀的力量,抒發情感,同時也增長我們的知識與開拓視野。今天我要介紹的是由大塊文化在2013.12出版,知名漫畫家蔡志忠的《漫畫中國經典套書》,這是一套六本,共蒐錄《孫子兵法》、《韓非子》、《史記》、《世說新語》、《六朝怪談》、《聊齋誌異》、《唐詩說》、《宋詞說》、《唐詩三百首》、《菜根譚》、《孝經》等11部經典漫畫的套書。其特點如下:
(一)節選書中輕鬆幽默,富有人生哲理與寓意的片段。
(二) 以漫畫講述這些歷史與故事、人生道裡,讓年輕朋友能輕鬆的接觸經典,而不必感到害怕。
(三)附有原文,可以相互對照。
(四) 如同蔡志忠先生說的:「我從來不敢抱有這種想法,企圖由一本書道盡一切真理;而讀者也從未寄望藉由一本書,便成為那一門學問的博士。我想做的只是讓讀者能透過一個鐘頭看完一本漫畫,因而對東方思想有概略的瞭解,進而引發興趣自發性地去學習。」
好了,今天的內容結束了,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