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古今書房 EP24__浮生六記、人生至樂、人間至情、沈三白|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古今書房 EP24__浮生六記、人生至樂、人間至情、沈三白|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2/10/17 | 00:20:50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古今書房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要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自傳的寫作,「自傳體」一直以來都是個謎,這是怎麼說呢?自傳所承載的是既虛構又真實,又是記憶與想像間徘徊的作品。自傳本來就很奇妙的寫作,比一般傳記更見人的性情,足以構成完整的人生,呈現立體的人物形象。
沈三白《浮生六記》的六記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及〈養生記逍〉。也有學者認為第六記應是〈養生記道〉。「浮生」二字,想是取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沈三白與芸娘可說是年少情深,在這麼一個紛擾的時代裏,沈三白與芸娘兩相契合的情感,越是在看似科技先進的時期,我們更需要這類伴侶般的感情。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娶陳氏。陳名芸,字淑珍,舅氏心餘先生女也。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一開篇,沈三白藏著得意,這樣介紹他的夫人。
陳芸的家世出身四歲失去父親,年幼時學過刺繡,年紀稍長便做女紅協助母親貼補家用,幫助弟弟可以進入私塾學習,但是陳芸天資聰穎,牙牙學語時便能背誦〈琵琶行〉,後來得以寫一些短詩,卻又不成整首,有僅一聯,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詢其故,笑曰:「無師之作,願得知己堪師者敲成之耳。」沈復戲題其簽曰「錦囊佳句」,不知夭壽之機此已伏矣。
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時但見滿室鮮衣,芸獨通體素淡,僅新其鞋而已。見其繡製精巧,詢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僅在筆墨也。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是沈復隨母親回娘家,「時見滿是鮮衣,芸獨通體素淡,僅新其鞋而已。」鞋子還是陳芸自己做的,可見陳芸是個簡單樸實的人。
「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陳芸人淡如菊,像水墨畫別有雅韻。
我們不妨來看看陳芸與沈復間品酒論文的過程:
一日,芸問曰:「各種古文,宗何為是?」余曰:「《國策》、《南華》取其靈快, 匡衡、劉向取其雅健,史遷、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其渾,柳州取其峭,廬陵取其宕,三蘇取其辯,他若賈、董策對,庾、徐駢體,陸贄奏議,取資者不能盡舉,在人之慧心領會耳。」芸曰:「古文全在識高氣雄,女子學之恐難入彀, 唯詩之一道,妾稍有領悟耳。」 ……余曰:「卿既知詩,亦當知賦之棄取。」芸曰:「《楚辭》為賦之祖,妾學淺費解。就漢、晉人中調高語煉,似覺相如為最。」余戲曰:「當日文君之從長卿,或不在琴而在此乎?」復相與大笑而罷。
可見他們夫妻愛花愛文章惺惺相惜。
沈復十九歲時奉父命習幕,學成先後在安徽績溪、江蘇青浦和揚州、山東萊陽、湖北荊州等地作幕僚,他對這種「軟蹄征逐,處處隨人」的處境,對於自由奔放的生活十分嚮往的沈復,到處幕遊生活其實是十分不耐煩的,「見熱鬧場中卑鄙之狀,不堪入目,乃易儒為賈」。曾有一段時間內,沈復曾與妻子芸娘閒居於蘇州滄浪亭畔和蕭爽樓中,過著神仙野鶴自在的生活。他們吟詩作畫,品月賞花,會客聚友,飲酒娛樂,「不窗煙火神仙」,「如梁上之燕,自去自來」。「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升遷,公鮮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有犯必罰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清緘默」。這「 四忌」 與「 四取」,充分表現了沈復對於官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更加嚮往自由的個性。沈復熱愛大自然,每當投人大自然的懷抱,就感到無比的自由和歡快:「余更肆無忌憚,牛背狂歌,沙頭醉舞,隨其興之所至,真生平無拘之愉遊也」。
《浮生六記》以時間線為順序,從彼此相見的愛戀寫起,到相知相攜的婚姻生活,以妻離子散的悲苦結尾,展現了沈三白半生的悲歡離合以及人生如夢的獨特體驗。從敘述內容來看,可分為「樂事」「趣事」「愁事」「快事」四事。
《閨房記樂》一篇記述夫妻二人感情深篤的美好時光,情節雖無太多動人之處,但盡顯深情。而此深情,必是為日後的生離死別做了伏筆。閨房之樂大都仰仗「陳芸」這樣一位「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陳芸不同於流俗,不愛珠寶首飾,卻鍾情殘書破卷。而沈復似乎也刻意放下禮教束縛,突破傳統的禁錮。他愛陳芸,愛天下的山水,恨不能與她同遊天下。沈復嘲笑沉默拘謹的她「禮多必詐」,陳芸反唇相譏,贏了沈復,自此二人便將「豈敢」「得罪」當成了口頭禪。閨閣女兒轉變為一位喜戲謔、愛貧嘴的小女人,沈復確也功不可沒。
沈復言「情之所鍾,雖醜不嫌」,陳芸鍾愛臭腐乳,蝦滷瓜,還振振有詞「貌醜而德美也」,沈復卻極為討厭,調侃道「卿陷我作狗耶?」再看陳芸回答,「妾作狗久矣,屈君試嘗之」。世俗的柴米油鹽,並不是清貧度日,而是享受精神上的快樂。在她的影響之下,沈復「始惡而終好之,理之不可解也」,學著滷瓜拌腐乳,不再嫌棄。純真質樸的夫妻感情並不貪圖舌尖上的享樂主義,而是夫妻在這大千世界中尋找生活的趣味。沈復還寫到,雖有婚約未婚時陳芸堂姐嫁人之日,沈復隨母親前來慶賀。芸深知沈復不喜甜膩的棗脯(ㄈㄨˊ),便暗牽衣袖,為他藏暖粥並小菜,豈不是時時惦念未婚夫,為了偷偷摸摸見上一面的竊喜?書中更借陳芸堂兄玉衡之口戲言「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當沈復舉箸時,為陳芸的堂兄陳玉衡撞見,則被傳為話柄。這一番嘲笑過後,「芸即避匿,恐貽人笑也」,實則小女兒的嬌羞之態盡露並暗暗明瞭心意,心許對方。
等到遭遇家庭變故之後,沈復夫婦被迫拋卻尚未成年的一雙兒女,脫離大家庭,臨行前的場面淒絕冷清:
將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強顏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逢森聞聲亦起,呻曰:「母何為?」芸曰:「將出門就醫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遠耳。汝與姊相安在家,毋討祖母嫌。我與汝父同往,數日即歸。」雞聲三唱,芸含淚扶嫗,啟後門將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歸矣!」青君恐驚人,急掩其口而慰之。當是時,余兩人寸腸已斷,不能復作一語,但止以「勿哭」而已。
前後吃粥境遇的悲喜反差,恰如陳芸所意識到的,直可做一部傳奇來看,這部傳奇濃縮了人生的喜劇和悲劇因素,陳芸的形象也呼之欲出,其間透露的人物特有的細膩、淡然等諸多個性為芸娘所獨具,比之他人之細膩、淡然語言自有不同之處,同時亦暗含了夫婦二人的自由個性以及真摯深沉的愛情和宗法大家庭生活的種種抵觸。
陳芸自幸有生之年,去過一次太湖,「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樂極生悲」說的就是陳芸這般的女子,自幸去過太湖,卻為大千閨閣少女悲歎命運的不公。而沈復也是時代的逆行者,他同情女子被禁錮一生,恨不能今世就代妻化身女子,暢遊天下。沈復出主意,令陳芸女扮男裝,兩人攜手廟會。興起之時,陳芸竟忘了自己的身份,按了一個少婦的肩膀。婢女大怒之時,陳芸脫帽踮腳,聲稱「我亦女子」。且不談陳芸有些膽大妄為,沈復的做法已讓人不可思議。他理解妻子深閨之苦,又鼓勵妻子女扮男裝,還冒大不敬偷跑出遊。夫妻二人之樂在於精神世界,更體現在沈復對於女子的憐惜以及男女平等觀念的建立。「冠我冠,衣我衣。」小女子穿上男子的衣服,率性而為,如此可愛大膽之舉,實為難得。在沈復的眼中,芸娘並非絕世美人,但「顧盼神飛,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但確是有一副可人的儀態,「令人之意也消」。
沈復有言:「其癖好與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在那樣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陳芸卻能與沈復探討文學,提出更愛李白的詩:「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李詩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想來,陳芸便是如此活潑,寄情自然的一位可人兒。夫妻二人各抒己見,互相調侃「卿與『白』字何其有緣耶?」清貧之外,擁有知己正是文人們高雅情趣的體現,也是他們樂在其中的原因。陳芸作為一位瞭解夫君的鮮有存在,他們的恩愛自然不同於流俗。七夕賞月之時,沈復贈圖章二方,「余執朱文,芸執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這樣富含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的交流是情感的巧妙表達方式。
夫婦二人還有著共同的人生追求,實屬不易。陳芸不貪圖安逸享受,只鍾愛滄浪亭的園子,她曾言:「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這裡表現出的自由閒適,與沈復不謀而合。大約這來之不易的愛情過於甜蜜,才會使人生出一種隨時消失的感覺。俗話說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便降臨到芸娘的身上。陳芸患血疾,沈復無錢為她診病,只能見她病入膏肓。陳芸安慰丈夫,並無半分責怪之意,「奉雙親,撫遺子」即可。沈復見妻子早早離世,曾抒發慨歎:「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沈復一生的知己離世,她只留下「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一句,頓時只覺心酸,又充滿悲涼之感。
《浮生六記》可說是沈復夫婦一生婚姻生活與家庭變故真實的寫照,坎坷淪落的悲劇人生。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而與之相反,〈坎坷記愁〉則寫盡一生遭拂逆之事。拿二者相比較,則沈三白寫其愛妻芸娘與之相伴相愛十數年間的恩愛,直至生離死別情狀,那種攝魂奪魄的悲情日月,今日讀來猶在眼前。芸娘之美麗賢淑,也令人懷想。林語堂在譯成《浮生六記》英譯本後說: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間最可愛的女人,能以此女子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沈復的自傳體的書寫,從日常生活的瑣事為主要創作,真實做到「無意為文」卻如敘家常,猶如「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於平淡之處洞見真情。以上就是本期的節目,喜愛我們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請多多訂閱我們的podcast,也幫我們按讚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