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9__悼亡詩Ⅰ、潘岳|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9__悼亡詩Ⅰ、潘岳|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

2022/06/29 | 00:38:52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今天的節目內容將介紹悼亡詩承上啟下集大成者潘岳的作品,看他如何以三首〈悼亡詩〉演繹其對亡妻的深切思念,在此之前,需先就「悼亡」一詞廣狹義定義、字義理解,及悼亡類的主題作品在歷代的發展歸納解析。
【話說悼亡詩】
「哀莫大於死別,悲莫甚於生弔」。「悼亡詩詞」的詞彙意義是由廣義趨向狹義,廣義而言是指生者以詩詞形式來悼念亡者的所有作品,換言之,即生者對於身邊的親朋摯友、國君賢臣等亡者的悼念之作,甚至包括憑弔先賢英烈和悼念故國等都屬之;然而,自西晉太康八詩人之潘岳三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肇始,「悼亡」詞義遂以狹義見世,逐漸成為悼念亡妻的專稱,直到唐代時題材內容才又再度擴大,而至宋代之後才又較為固定以悼念亡妻為基本屬性。上集節目後段內容有提及,此類「悼亡詩詞」並非起源於潘岳,特別是「悼亡妻」主題的產生,當是經由歷朝歷代的前修未密、後出轉精而成。籠統而言,「悼亡妻」作品中的創作主體情感是有一定的表現模式,這些模式具有現實性並為讀者展示傳統的愛情觀;因此,悼亡作品的價值取向,實際是體現傳統愛情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的融合,在內容方面則側重表現──善、美及知己三個層面,由於其獨特表達模式和價值取向,使得「悼亡妻」主題有別於其他文學的個性特徵,以下便層層撥開其面紗細細賞評探究。
何謂「悼亡詩詞」?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卷二十四內關於「壽詩、輓詩、悼亡詩」詞條提出說明:「『壽詩、輓詩、悼亡詩』惟悼亡詩最古。潘岳、孫楚皆有悼亡詩載入《文選》。《南史》:宋文帝時,袁皇后崩,上令顏延之為哀策,上自益『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此『悼亡』之名所始也。《崔祖思傳》:齊武帝何美人死,帝過其墓,自為悼亡詩,使崔元祖和之。則起於齊、梁也。」此段引言中的「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即所謂「撫存悼亡,感今懷昔之詩也」悼亡即是感今懷惜之作,最初是指對亡者的哀悼之意,其隸屬定向自古不明,可歸入死亡主題、生死主題甚至是悼祭文學主題等範疇內;以內容分辨,主要是歸屬於悼祭文學主題一類,而「悼亡詩詞」主題則專指悼念亡妻而非妾的創作(雖然也有部分作品是悼念亡妾或有交往之亡妓,但主要仍是以悼正妻為主)。需特別留意者,為這類主題寫作至唐代產生的變化,唐代由於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國家社會紛亂,如此也間接影響文壇寫作題材的發展,悼亡詩創作至唐代可謂達到創作上的高峰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從至交好友到妻子兒女、自然界動植物等(例如以琴、劍、猿啼或黃昏等為常見常用的自然意象借喻哀悼),皆可用來作為悼亡題材涵蓋對象,直接或借喻而悼,使得唐代悼亡詩所悼者包羅萬象,且唐代悼亡類的作品帶有濃厚自傷情緒,盛唐高揚向上氣象蕩然無存;悼亡類作品另個特色是源於古時祭弔活動,即是和喪葬禮俗結合,如此結合是人類對於個體死亡和生命消逝畏懼的反射,更反映生者對亡者的思念與懷念;因此,透過悼亡詩不僅可感受作者的悲鳴,亦可了解各別朝代的社會風俗。
由此可知,每個朝代都有屬於其獨特的悼亡情感、意象使用和表達方式,若依據蕭統《昭明文選》內的文體類別細分,這類廣義專門為歌功頌德、讚美亡者之悼,為至親好友間真摰情感流露之悼,或是以第三人稱立場為他人代為吟唱之悼,應歸屬於「哀傷類」,以詩哀悼多以「哭」或「弔(吊)」為題;西晉太康八詩人之潘岳悼亡詩,在最初完成時興許未有詩題,《昭明文選》將其列入哀傷類時冠以「悼亡」為題,特指夫妻間「撫存悼亡,感今懷昔之詩也」,這可由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中的文句:「潘岳悼亡猶費詞」得以佐證,「悼亡」是寫給亡妻無誤;自此往後,「悼亡」便成為專屬悼念亡妻作品的獨稱,例外者為明人商景蘭,以悼亡為題悼其夫祁彪佳,其他諸如南朝音韻學家沈約〈悼亡詩〉、隋人薛德音〈悼亡詩〉,唐人孟郊〈悼亡〉及清初文學思想音韻學家顧炎武〈悼亡五首〉等作,都是直接以「悼亡」為題悼念為妻,清人納蘭性德以詞悼念亡妻時也是以「悼亡」為題,至此將「悼祭文學主題」中的哀傷及悼亡畫清分野。
【詞彙定義及悼亡詩發展過程】
何謂「悼」?《說文解字》有言:「悼者懼也。」本義為恐懼,故有驚恐而戰栗之悼栗義、害怕而悼懾之義,由恐懼而生悲痛哀傷,故悼字之義有因悲痛追念之慟悼、傷悼、哀悼,亦有傷心悼念之悲悼,更有悲傷沮喪之悼喪等釋義。何謂「亡」?《說文解字》有言:「亡,逃也,从入从乚。又與忘同。」亡為會意字,入為人字、乚是隱蔽,兩相結合則表示人到隱蔽處,故亡字本義有遠離、出走之義,引而申之有亡歸(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虜(逃亡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即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及亡匿(逃跑並躲藏起來)等釋義,由主動的逃跑躲藏而生被動的躲藏逃跑,進而逃跑至墳墓,遂產生「死」之義。將此兩字組合成並列結構詞彙論之,《漢語大辭典》內對於「悼亡」詞條的注解為:「悼亡,晉潘岳妻死,有《悼亡詩》三首,後人因稱喪妻曰悼亡,孫逖〈挽樊氏夫人歌〉:『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以天下語寫天下至情。」這竟無語凝噎之作,當是「視為夫妻間喪偶後,生者哀悼亡者的詩篇」。既然悼亡詩詞取材於傷逝亡妻主題(以傷亡妻為主,由於女性作家畢竟少數,因此傷亡夫之作即不多見),因此感傷之美便主掌整體創作韻味;亡者與世長辭,生者悲鳴纏綿難去,傷感之情貫穿字裡行間,以直言陳述或託物寄情方式,傾訴詩(詞)人無法排遣的凄愴。
理解「悼亡」詞彙釋義後,進而簡要概述悼亡類作品,在宋代以前以詩為撰作文體的萌芽發展狀況,知悉其發展面貌後,再進入潘岳其人及其〈悼亡詩〉之介紹賞評。
(1)先秦兩漢時期的發展
《詩經》時期的悼亡詩的萌芽孕育期,此時期的悼亡詩在主題表達及創作手法方面都顯稚拙,但其仍具有開創性價值,從《詩經》起,睹物思人的悼亡模式,及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遂成為後世悼亡詩兩大護法,由此使得悼亡詩的發展走向得已逐漸確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篇有言:「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事均夭橫,〈黃鳥〉賦哀,抑亦詩人之哀辭乎?」此段引言說明《詩經.秦風.黃鳥》可謂最早的輓歌,《詩經》時代詩樂舞合一且禮樂結合,喪事活動本身即包含悼亡詩的演唱,悼亡詩用於喪禮並配樂歌唱為理所當然,而此作主旨為世人對賢臣勇士遭殉深痛悼惜,主要歸入悼念賢臣英烈的哀歌類。《詩經》內除了〈黃鳥〉為輓歌外,〈小雅.四月.虞殯〉為送葬所唱的徒歌、〈小雅.蓼莪〉為征人返家後悼念父母的哀歌;較正式被視為悼亡之祖者,為鰥夫悼亡妻的〈邶風.綠衣〉、〈唐風.葛生〉,這首作品的價值在於其確立悼亡詩的創作走向,即以「睹物思人」之因物達情、睹物增懷,由觸及故人衣物或所治物事,將心底壓抑的那股痛失摯愛的悲愴再度牽引出來,使得悼亡詩作的情感基調呈現凄婉痛楚。
時序進入兩漢時期,這時屬於文體過度,主要由騷體文學趨向詩歌發展,文學形式表現亦詩亦文兩棲,漢代主流為辭賦和樂府,詩歌仍不發達,又因古代保存技術落後,大量詩歌及悼亡詩隨之湮沒亡佚,因此在《詩經》後很長的時間內,流傳於世的悼亡詩如鳳毛鱗角,僅有西漢武帝悼念李夫人之作〈李夫人歌〉、〈落葉哀蟬曲〉二首,還有佚名之作〈傷三貞詩〉和〈伯姬引〉皆為漢代較為著名的悼亡詩作,仍承自《詩經》餘韻風貌。
(2)魏晉南北朝的奠基興起
文學發展受到儒家禮教和經學的禁錮束縛影響甚大,行為思想受桎梏連帶也侷限創作內容,如此使得感念夫妻情懷的悼亡詩發展渡過漫長寒冬,即使在東漢末建安時期詩歌發展崛起,寫作這類悼亡題材的詩人仍為數甚寡,一直到了西晉時期才出現轉機。太康八詩人的潘岳三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作問世,悼亡詩的體制大抵確立並奠定歷史地位,潘岳之後,悼亡詩作為詩歌創作的題型,正式進入詩歌創作領域。
悼亡詩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與當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有關;遠因為西漢武帝突破禮教藩籬,表現「發於情而越乎禮」的創作誘導,近因則與魏晉時期經學和名教的崩解危機、人本身和審美自覺的覺醒、政治社會黑暗造就強烈的生命憂患意識、帝王反傳統非禮教篤於夫妻之情的典範作用,及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和五言古詩逐漸成熟等因素,使得文人創作權獨立且相對自由,配合「以悲為美」的時代輓歌盛行於時,和孫楚、潘岳等人艱辛開拓,使得悼亡詩邁出發展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期的悼亡詩創作多以五言詩的形成撰作,風格多樣且多採用組詩的模式表達繁複意象與情感的深層變化。
(3)隋唐五代的成熟盛行
隋唐五代時期的悼亡詩多以唐一代為大宗,隋和五代作品為數不多,唐代詩歌在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嬗變後日漸鼎盛,除了將悼亡形成固定的書寫題材外,藝術手法亦更加完善,為日後宋代悼亡詩詞的繁盛立穩固根基。唐代悼亡詩擴大所悼範圍,不再侷限於悼念亡妻,從有生命之人至無生命之物皆可傾訴哀情。而唐代悼亡詩主要以「安史之亂」為分野,悼亡詩在戰前戰後呈現數量上極大差距,連帶在詩人創作時的心理,及詩歌的質量和內容也都有相對性的改變。
概略分析唐代「安史之亂」前後悼亡詩的創作情況:安史亂前為初唐及盛唐,這時唐朝剛結束隋末天下大亂之局,百廢待舉,隨處呈現一片生機蓬勃的氣象,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武后大興科舉及玄宗前期開元之治等,都為唐朝立下良好基業,間接也影響文壇創作文風;這時文人們沉浸在建功立業、太平盛世的美夢中,自然不會去撰作一些面對生離死別的兒女情長之作,即便是面臨生死關頭,此時期的文人們也很少撰著哭哭啼啼的小兒女狀,泰半呈現那「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之貌。因此,安史亂前的唐朝文壇關於悼亡詩的書寫是極其少數,只有小部分是寫給朋友,但這屬於為數不多的悼亡詩,寫來亦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例如吳少微在友人富嘉謨往生後寫〈哭富嘉謨〉時悼之:「吾友適不死,於戲社稷臣,直祿非造利,長懷大疪人。乃通承明籍,遘此敦牂春。藥厲其可畏,皇穹故匪仁。疇昔與夫子,孰雲異天倫。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陳。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興斡河嶽,貞詞毒鬼神。可悲不可朽,車輤沒荒榛。聖主賢爲寶,吁茲大國貧。」作為至交好友,吳少微眼中的富嘉謨是頗具才幹的社稷臣,才華非凡,在臥病聽聞好友離世,遂將悲鳴化作詩,類似哀祭文筆調將兩人友好及傷感之情真切表露以為緬懷,兩人友誼讓人動容。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亂後為中唐及晚唐,突如其來的政治動蕩打亂唐人平靜安定的生活,擊碎安穩美夢,八年戰亂使得整體國運嚴重損傷,面對日暮窮途的大唐王朝,詩人們雖然無法改變現況,雖然無比懷念過去的輝煌,能做得卻只是沉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士人們建功立業的抱負無處施展,前途一片迷茫,自信心較之安史亂前已蕩然無存,因此,受挫的詩人們開始將眼界放寬,關注的目光投向自身及身邊親友,在感傷迷惘的愁緒中,悼亡詩的創作逐漸異軍突起,創作範圍也隨之擴大,不僅悼離去之友、病故妻子、早殤子女等,都成為寫作題材,甚至追悼往昔美好生活、自然萬物、悼家國之悲,或直述或借物寄情,都賦予悼亡詩濃厚的自悼情緒。例如中唐新樂府運動提倡者元稹〈追昔遊〉:「積善坊中前度歡,謝家諸婢笑扶行。今宵還似當時醉,半夜覺來聞哭聲。」殘酷的現狀使詩人們混亂迷惘不知何去何從,大唐中道衰落就如同詩人們中年喪妻一般令人充滿遺憾,中晚唐詩人們蜂擁而起書寫悼亡詩,以此懷念過去美好時光,但現實卻讓他們痛苦不堪,如同元稹詩中所述,從前我們在積善坊享樂醉酒後,是由妻子帶著婢女來將我們領回家,沒有任何埋怨的聲音,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但如今依舊是醉酒場景,爛醉如泥被人扶回家後卻不再聽聞笑鬧聲,取而代之者卻是婢女們的哭聲,妻子離去使詩人生活發生極大變化,無論詩人還是僕人,無時無刻都在懷念愛妻韋叢在世的日子。透過過往的日常瑣事表達對已逝妻子的思念,看似平常但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多情感傷隨處可見。
較為特殊的是,安史亂後的中晚唐時期,還產生大量寫給和尚道士等方外人士的悼亡詩,產生原因不外乎這時期的士人面對家國遽變、面對人生無常,因而轉向佛道之間來尋求心靈慰藉與解脫,此外,許多出家人也具備深厚文學素養且精通詩文,例如王梵志、釋皎然等人,不僅有詩文作品更提出自己的詩歌創作理論,亦與文人們談禪論道吟詩品茗,彼此建立深厚情感,當他們去世後,詩人或詩僧們自然會作詩哀悼亡友,其悼亡之情仍顯沉重。其後的宋代便在唐代悼亡詩發展基礎上,開創以詞的境界描寫悼亡這類更濃的化不開的悲愁念想。
了解悼亡詩的發展概況後,接續將介紹承上啟下關鍵人物──潘岳〈悼亡詩〉作品,讓我們一同進入其懷念妻子的深情之境。
【潘岳生平簡介】:熱衷功名而喪命,命運坎坷下場凄涼
潘岳生於三國魏齊王正始八年(247年),卒於西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八王之亂時。根據《晉書》本傳所記,潘岳字仁安,榮陽中牟人,西晉文學家,太康八詩人之一,後人將其與潘尼並稱「二潘」,潘家從建安時期至西晉,大都以文學名世。潘岳在具有文學素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從小便受有好的文學薰陶,使其少有才名長於賦詩,詩文之作情感真切動人,文辭和暢綿密善敘悲哀之情,詩歌講究形式且辭采華麗,鍾嶸《詩品》有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並列為上品,可見其文學才能頗為傑出。
潘岳不僅富有才情且姿容俊美,《晉書.列傳》第二十五言道:「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總角辯惠,摛藻清艷,鄉邑稱為神童。弱冠辟為司空太尉府,舉秀才,高步一時,為眾所疾。」潘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代表,直到今日形容男子俊美仍用「貌似潘安」來比喻,「岳美姿儀」、「少時常攜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車以歸。」鉅細靡遺地形容潘岳的容貌和才學,並引起楊肇對他的關注。
潘岳在〈懷舊賦〉中有言:「余十二而獲於父友東武戴侯楊君,始見知名,遂申之以婚姻。」魏晉時期階級區分嚴密,潘家當時屬於士族中層上流,但仍為卑庶之位;反觀楊家在當時為名門望族,在世家大族統治的魏晉南北朝,潘岳想謀功名求官職,必須依附於名門望族,能被楊肇看重,潘岳相當感激,婚姻可使其地位一舉提升。在西晉武帝泰始十年,潘岳與楊肇之女結婚,潘岳與妻子感情甚篤,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51歲離世,相互扶持二十四載,此後潘岳並未再娶,將妻子視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兩人愛戀成一時佳話,有「潘楊之好」評價。〈悼亡賦〉云:「伊良嬪之初降,幾二紀以迄茲。遭兩門之不造,備荼毒而嘗之。」喪妻痛的摧心斷腸,也許只有在面對失去時的情感,才足以表現得真摯感人,因為再也觸不著得不到,轉而將滿腔悲念化諸文字傳達,進而書寫大量詩文懷念愛妻。劉勰《文心雕龍.指暇》篇亦言道:「潘岳為才,善於哀文。」由此可見,潘岳〈悼亡詩〉影響甚遠。
潘岳早年受之於楊肇,楊肇在泰始八年迎戰吳運失利被貶為庶,後於咸寧八年抑鬱而終。潘岳深知楊肇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在岳父去世時撰寫〈懷舊賦〉和〈楊荊州誄〉等賦文憑悼,但岳父倒臺也使得潘岳在政治上頓失依靠。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非常重視門閥制度,這種畸型的門閥政治是士族與皇權共治,統治集團為鞏固政權所需,盡力拉攏文人,但由於晉王室內部矛盾複雜,使得文人們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幾經沉浮,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劇。潘岳最初投身於當時權勢極大的賈充家族,隨著賈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興衰而載浮載沉;在潘岳得勢時,母親便勸他隱退,但他卻眷戀功名利祿,最後因賈氏失勢而被殺,由潘岳的例子做為前車之鑑,告誡人有時應當要知進退,見好就收及時退隱,才能在政治權謀中保全性命不至於淪為犧牲品。
【潘岳三首悼亡詩】:辭藻華麗、巧用對偶及時空意象的悼亡之作
魏晉時期是思想解放崇尚自由的時代,追求真實情感,文學創作的主題由政治轉向人的情感抒發,時光飄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感情,都是這時期最深刻且能激動人心的題材;潘岳悼亡詩繼承此風格,詩中以抒發真情實感為主,真摯中蘊含對亡妻深沉思念。潘岳悼亡妻之作共有三首,三首分別寫春、秋、冬三個時令,抒寫在春秋代序寒暑交替的歲月流逝中,失妻痛並沒有被時間長流沖淡,反而是因著時令節氣交替,不斷更換傷心的內容。先試看〈悼亡詩〉第一首內容: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迹。流芳未及歇,遺挂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周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悼亡詩〉第一首寫春寫在為亡妻喪服期滿,奉朝廷命令必須離家赴任時,「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指時光流逝,「謝」和「流易」都有「消逝」之意,指出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年喪服期已過。第二句中「之子」即指亡妻,「窮泉」指深泉意喻地下,簡單扼要將愛妻撒手西去獨留詩人自己,潘岳將自己與亡妻陰陽兩隔的情形躍然紙上。「私懷」即私願,「誰克從」寫詩人因哀私亡妻而不想做官的願望如何才能實現?「淹留亦何益」況且長期滯留家中又有何助益?情深思切真讓人痛徹心扉;「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詩人勉強自己打起精神服從朝廷命令,將自己的心從深痛的情緒中扭轉回來,回歸原初做官任所;「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將對亡妻的思念更加具體化,於屋外則睹物思人,進屋則歷歷在目往日與愛妻相親相愛之景,讓人無所適從;「幃屏無髣髴」幃屏之間連亡妻髣髴之狀都沒有見到,「翰墨、流芳、遺挂」指出室中留有亡妻生的筆墨字迹,潘岳於此再次運用睹物思人筆法,且從首句至此更巧構「時空交錯」意象,增添跌宕起伏之感;「悵恍」意同恍惚,「周遑」則將詩人有時覺得妻子還活著,自己總是心緒不寧的狀態,生動呈現在讀者眼前;「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這四句用寓意愛情的雙棲鳥和比目魚被拆散的悲情場景,襯托詩人喪妻後的生活狀態,借物寫人悲從中來;「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春風通過門縫處進來,早晨露水順著房檐往下滴,詩人在睡覺時仍無法忘懷對亡妻的思念,深憂之情充滿內心;最後「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句,潘岳採用《莊子.至樂》:「莊子妻亡,惠子悼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之喪妻鼓盆而歌典故做為自我安慰之詞,希望自己能像莊子一樣達觀超脫,消減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全詩有實有虛有情亦有景,既有詩人內心獨白,亦有化用典故以自我療癒激勵,通篇情感真摰飽滿,情景水乳交融,不僅將對亡妻的思念入木三分地刻畫,更表現出自己在悲痛和思念中重拾生活熱情的積極心態;詩中藝術手法精妙展現過人詞功、語言講究但不刻意追求,文氣疏朗清綺不繁縟等特色,皆值得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