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繪聲繪影說電影EP32__林心如、連弈琦、《遺忘》、微電影|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繪聲繪影說電影EP32__林心如、連弈琦、《遺忘》、微電影|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3/02/02 | 00:17:56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繪聲繪影說電影的朋友們大家好,1895年12月28日,法國攝影師路盧米埃兄弟倆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館,播放了全世界第一部電影,使得電影挾帶著科技文明堂堂皇皇的走進人類的藝術領域,電影之所以迷人,全是因為通過影像製作,使得相隔千里遠的影像,可以通過膠卷,或者是數位形式,進入我們的眼簾,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進而通過梅里葉所提出的剪接概念,使得電影從紀實走向藝術創作。接續巴贊提出的電影觀點,他認為電影是具有自己的語言,使得電影語言獨立於社會脈絡與電影科技導演之外,並且為電影的藝術化重新定義。所謂剪接讓電影所具有的藝術形式的衝擊,更加具體化,諸如電影的取景、鏡頭運用等影像技術,都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上個世紀80年代,台灣新電影從三廳電影、武俠電影進入寫實電影後,中影一部三段式的《光陰的故事》,讓一批新銳編導,開創了台灣電影的新紀元。自此以後臺灣電影以作者電影為主,以藝術電影創作為中心。自1989年臺灣新電影宣言以來,確定了臺灣電影的方向,也決定了以後臺灣電影的風格。時序進入21世紀07年微電影的崛起,主要以時間長短作為電影名稱的判定,雖然近似電影票房的行銷模式,但主要適合在短時間或者是移動狀態下得以觀賞的電影。微電影的創作手法有個人藝術化表現、亦有商業化的展示,為了推廣公益、形象宣傳,也有劇情片的表現形式。由於微電影並非純創作的短片,相較於劇情長片,是被視為較短的劇情短片,以家庭電影觀賞為主,通常近似電視劇,卻是採用電影語言技巧進行影像拍攝。這類影像是不同於院線電影的行銷模式,而是利用網路,或是微電影競賽脫穎而出。
甚且當手機的攝影技術進展到可以流暢的書寫影像的同時,微電影拍攝俯拾即得,創造多樣化的創作內容。由於微電影不拘單純劇情片形式,因此2006年以降大陸微電影紛紛崛起,當時土豆網、優酷網逐漸成為網路串流平臺,許多新銳導演投入微電影創作,第一屆中國微電影大賽開始舉辦後,時至2020年有第九屆中國微電影大賽,更有青年微電影創作大賽,可說對岸的微電影拍攝非常的興盛。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陳可辛與蘋果手機合作,利用iphoneX拍攝一部春節短片《三分鐘》,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講述一位女乘務員,每年春運都是待在火車上,唯一可以與孩子短暫相聚的即是在站臺上的三分鐘,陳可辛運用手機的便利性,拍下春運火車上的眾生相,每個趕著回家過年的人們,每個殷殷企盼的是等著火車進站,但列車乘務員凝望的是自己的孩子。時間倒數的是他們即將分離的時光,孩子就在最後10秒唸完九九乘法。月臺上是人們的聚散離合,也是蘋果手機期待可以通過影像留住每個人的身影。這是微電影感動人心之處。
另一部蘋果手機新春微電影則是2020年周迅主演的《女兒》,由西奧多梅爾菲導演、勞倫斯謝爾攝影指導,使用iPhone 11 Pro 拍攝完成,描寫的是三代女性,因著時代急遽變遷,如何創造自我價值與面對生存艱辛,時代不論如何改變,女性永遠都在洪流中更加堅強。
近期也是OTT串流平臺風起雲湧的時期,2019年第一屆海南國際微電影大賽,收到將近全球60幾個國家與地區參賽作品共8000餘部,臺灣入選的作品是《單行道》,以作者導演為主,本次參賽精選出100部優秀影像,進入總決賽挑出最傑出作品。串流平臺的崛起也讓更多熱愛影像者,投身創作。
微電影拍攝與放映既然有別於長篇電影形式,2012年林心如工作室製作了第一部微電影,林心如憑藉著個人演出與製作經驗,挹注500萬資金,連弈琦為作者導演,讓這部作品登上優酷、youtube等串流平臺。不過這部作品較為獨特的是,分為上下兩集,兩集各56分鐘,看似劇情長片,卻是利用小螢幕播放平臺,儘管2012年串流平臺初初興起,《遺忘》利用優酷、土豆網,以及youtube,是無線電視台公視以外,上架的作品。雖然網路上的資料《遺忘》這部作品號稱為金鐘獎預備的微電影作品,通過導演連弈琦,鏡頭運用的純熟度,是值得稱道的。無論是長鏡頭的運用,或者構圖形式,在2012年是相當成熟的;演員的演技,也可說是一時之選,尤其是李銘順所飾演的羅品中,通過他,妻子何薇安的職涯步步高升,卻在丈夫的沈默,身為美妝公司的總經理,處理婚姻的問題,與公司決策,幾乎姿態是一模一樣,致使羅品中與何薇安的婚姻陷入空前的危機,與此同時羅品中的前女友趙敏的介入,平添了兩人婚姻的困境。
由此前提出發,何薇安因意氣用事進而發生車禍,喪失了一部份的記憶,讓丈夫與她重返婚姻前期和諧相處的時光,這是一部不斷召喚往昔,重新檢視婚姻本質,相當不錯的作品。
這部作品最傑出的部分,確實採用了作者電影的角度,導演儘量減少演員臺詞,充分利用自然光線,傳達藝術感,如果將這部作品視為微電影不為過,即便是小螢幕也不減流動的情感氛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臺詞相對拙劣,可能是不習慣藝術電影的操作手法,編劇的臺詞有一部份顯得多餘又毫無意義。這或許是李曉蘋編劇不習慣藝術電影的表現形式,下集中羅品中對何薇安承認自己的不以為然,是刻意忽略,沒有努力,其實這裏的臺詞就顯得相對多餘,羅品中與何薇安夫妻間已經進入和解的狀態,有時過多的言語反而破壞當下的情緒流動。當何薇安問羅品中在他心目中,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應該是由何薇安提出:「這樣聽來,你與我相處時,是幹練的職業婦女,不是一個妻子。」羅品中則應是又羞慚又不安,始終沒有把妻子當作妻子看待,鏡頭集中在羅品中的伸手,更能符合整體情節的推動。
但就劇情長片看來,《遺忘》的鏡頭鋪排,以及情節的推動可圈可點,若能進一步修飾臺詞,將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本期要跟大家介紹的一本書是,由黃以曦撰寫的《離席:為什麼看電影?》,由八旗文化出版:電影裡的人生總是充滿著各種式樣的情節與場面調度,是現實與虛構的擴大夢境,人們在其中滲進滲出,我們實際上是難以退出這些調度所留下的殘局,而黃以曦透過離席、走位、停格、特寫、放大的筆法……給予人性一個具有縱深的所在,是為了引領我們掉入一個比電影場景還要更大的深淵。
一場電影的開頭總有幾個建立鏡頭,能讓我們掉入故事之中;而一個電影作者卻總能夠用他所發明的幻術,在影片正文的凝視中間重建鏡頭,組裝出一種全新視野、搭造出一座異托邦,並開啟了我們對戲中人物所不自知那種的殘酷眼光,甚至是對自身所處俗常位置的省思,而在觀眾席上坐立不安。十年來,黃以曦在台灣電影界用她的文字,一次又一次捕捉每部影片所體現出來的人生處境,像是意識流交錯那樣或像是重覆曝光那樣多次在同一位置顯影,如浮水印或羊皮紙那樣揭示著暗語,她總是提供我們對這些人生困境的嶄新角度與可能的解答。
有時候我們看完一部電影後步出戲院,我們的世界觀也因為那部電影而改變,讀黃以曦的文字也是如此,我們甚至不用看過那部她在談的電影作品,也可以知曉她筆下人生的種種思慮和不安。如果說一個文學作家力圖建立的是一個迷宮及其逃逸路線,那麼一個電影導演卻是在建立沒有出口的迷宮,只進不出,一鏡到底。而影評人黃以曦便這樣的迷宮引路人,帶著我們逡行在超載著悲劇的惡托邦地域,直至末日,the end。
電影院燈亮,但電影卻未曾真正結束。黃以曦告訴我們,只有徹底知曉一個電影作者教條中所暗藏的嚴苛紀律與靈魂秘密,我們才能真正離席,用著電影給出來的目光,重新認識自己,在人生中重新入座。
如果說要找到人生的這一個新的位置,黃以曦首先要我們離開原本習以為常的位置。離席,可以是對自我的片面否定,也可以是安靜地走向他方,但最終,都是在這個世界中,找回那個失落已久的觀看位置:反思自身,省察我與他人的關係,還有我們那些已經被電影演繹出和尚未被銀幕映射出來的共同命運。
實踐大學顏忠賢老師說《離席:為什麼看電影?》是一本動用了最好的那種詩或小說語言寫就的影評創作,一種最接近最原始導演動機的高難度電影筆記,一種夢般的對電影史或電影百科的編目學,一種近乎動用羅蘭巴特或班雅明式啟示錄般的哲學語錄,當中充滿了溫柔又反動、安撫又衝突、放大又縮小的繁複修辭。
這本書所描述的電影,就像描述某種童年記憶、小時候已然記不起來的創傷,只有在某些時刻光景或氣味太過撩人或太過駭人當下,才會想起來但又還是仍也想不清楚的什麼……那般地難以入睡的枕形殘痕,想不起來的惡夢尾端的畫面抽格,閃現的閃爍其詞,說夢話的支撐不出來的語句,乃至於我喜歡的惡習之最深底層,我始終不願承認的恐懼之最終端。
這本書也是一個個最接近過去的故事更華麗而繁複地打開了,一如我去看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一如使那麼多的細節一如幡飛拼湊起華麗剪影無窮無盡碎片的蒙太奇,都在像探戈般地管弦樂拉長了所有的那種《2046》、《花樣年華》、《東邪西毒》般時序空間跳換仍然流暢如許的祕境。
喜愛我們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請多多訂閱我們的podcast,也幫我們按讚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下一期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