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19__〈桃花庵歌〉、唐寅|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19__〈桃花庵歌〉、唐寅|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

2022/04/20 | 00:30:30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本集節目要為大家介紹的作家是明代有著「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吳中四才子之首」稱號的唐寅(唐伯虎)。聽眾們對唐寅的認識,泰半應該是透過歷久不衰的搞笑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來的吧?劇中唐寅與華夫人鬥智鬥勇,只為搏取秋香青睞,一連串的考驗後,最終順利抱得美人歸。然而,在電影竄改的背後,透過其中唐寅為救華府因毀壞自己真跡的一幕場景,而信手拈來隨即成畫化解危機可看出,其確實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因此,本集節目將帶領聽眾們進入唐寅的人生和詩書畫境界,重新認識搞笑背後真實的唐寅。
【唐寅的迭宕人生】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後隱居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明成化六年出生於蘇州吳縣一處商人之家,其童髻入學便才氣奔放,16歲中秀才後卻與里中狂生聚事縱酒不務正業,經祝允明勸導點化才閉戶攻書,至28歲獲得南京鄉試第一名滿天下,時稱「唐解元」。在唐寅憧憬著蟾宮折桂,看似順暢的科舉之路,卻因徐經科場受賄舞弊案意外被牽連,調查後雖無罪釋放,但唐寅從此「恥就為吏」,返家後又遭逢妻子離棄、弟媳分家、鄰里白眼,甚至連家中的牲畜見其都狂吠不已,在一連串的人生巨變後,落魄潦倒的唐寅變得絕意仕途,整日流連於煙花柳巷。
此時,唐寅失意的人生突生轉機,江西寧王朱宸濠提供援助,修建別墅賜銀授官,就在唐寅認為遇到賞識自己的明主時,打擊又到來,他發現這位伯樂卻意圖謀反,隨即陷入恐懼和進退兩難的維谷:到底是留下來還是中途開溜?在面對生命受威脅的當下,他想出「裝瘋」的絕招,但又怕被揭穿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想出「裸奔」一計,遂脫去長衫內褲,赤裸裸地歡呼著並奔跑在大街上,看見路過的婦女便衝上前發花痴大聲叫喊:「我是寧王殿下的貴賓」;如此鬧騰讓寧王顏面盡失,盛怒之下連忙派人將唐寅遣送回府。
此事過後的唐寅愈發放浪形骸,率性自為且賣畫鬻文,日以繼夜的醉生夢死和縱情聲色,對其肉體和精神無疑不是極大的耗損,就在某天一個凄風晦雨的夜晚,這位貧困頹廢的一代名流,便帶著他滿腔的辛酸苦楚與世長辭,結束起伏淒苦的五十四載人生。然而,生前死後兩情,唐寅生前落魄潦倒,死後卻聲名大振,其詩書畫等作價值連城,就連唐寅(唐伯虎)之名更成大明王朝,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璀璨之星。
【唐寅的人生歷程與詩作境界】
唐寅為明代中期著名詩人、書畫家,他的作品繼承唐朝王維將詩畫融合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及北宋徽宗融匯詩書畫而勾勒出一幅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路線,可謂明代文壇中的一朵奇葩。唐寅一生以畫聞名,並不刻意為詩,但其隨意揮灑之間卻又才情畢現,以通俗的語言和瀟灑風情自成一家言,作品融合詩情與畫意,形成鮮明的獨特標誌。由於唐寅命運多厄,故其洞悉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憤世避世的態度,造就其作品看似樸實無華,實際卻蘊藏著挺拔氣勢。
唐寅多舛坎坷的生命歷程,都是建構其藝術創作的現實基礎和靈感泉源。整體分析唐寅的詩作表現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屬於才氣奔放、狂態可掬的少年階段,其作品多穠艷之作名滿江南,中年屢遭磨難,在風流放曠之下文風卻追求平易,晚年頹廢潦倒、歸於平淡後隱居桃花塢,作品縱放不拘成格;不同時期的唐寅有著不同的人生閱歷,隨著呈現的狀態而有不同的詩作表現內容。
閱讀唐寅詩作,讀者可以從中體悟這位外表風流瀟灑的才子,其內心實際上充滿苦悶憂愁和悲怨憤懣,不僅如此,從詩作中亦能發現其在面對社會壓力和困境中,不斷調適自身處世態度的思想軌跡。綜觀唐寅詩作可知,其作品的情志和思想內容,其實和他的人格特徵緊密聯繫;此外,他的創作過程主要融合三條路線並受其制約,其一為兼濟天下理想與爾虞我詐的官場之間的矛盾,再者也不乏獨善其身的願望與世態炎涼的現實之間的衝突,並具有歸隱佛門的幻想與性風流性格間的對立。唐寅早年在「達則兼濟天下」的仕途道路上重摔一跤,繼而轉為懷抱「獨善其身」,從詩文書畫中尋求心靈慰藉;然而,世態人情的冷暖讓唐寅走向看破塵俗進而幻想歸隱佛門,尋求另一處能讓其心神安定的精神庇護所,但其所追求隱身釋道一途,最終仍與其性格不甘被圈宥而失敗。
唐寅一生追求順遂卻處處碰壁,如此使其心靈和人格受到痛苦的煎熬與折磨,為排遣此苦,詩人便以花和酒為友,友花伴花、豪飲長醉,狎妓風流,意欲依託佛教消極避世,然而在這些似真亦幻的風流外表下,仍時不時流露出建功立業光耀門楣之念想。唐寅的這些人生種種,無不在其詩作中留下真實又深刻的記錄,特別在今日要介紹的作品〈桃花庵歌〉中得以窺見梗概。
以下我們先來看〈桃花庵歌〉的原文,再進一步從唐寅「知花友花」、「融合陶淵明和李白特質」,及「〈桃花庵歌〉書寫手法」三部分來賞析本首作品。首先看原文: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王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賞析1:酒盞花枝月中眠】
古代文人喜愛大自然,他們採用豐富細膩的情感來與大自然合而為一,不論是對著鮮花凝視、對著白雪沉思,甚或對著雲彩遐想,文人們總是將體現自然作為文學的重要主題。若在進一步觀察可發現,文人們歌唱、關注自然的目光,更多是對著花草樹木,並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此表現理想、抒發情感、表達哲學思考等,例如:上古神話中的夸父棄杖化為鄧林、湘妃的淚水化為斑竹,神農氏嘗百草殞命的斷腸黃花等例皆屬之。
然而,作為美草佳樹的花兒,更被文人們當作養料融合於詩歌及文章內,例如:對桃花燦爛的讚美、對海棠孤身立於雨中的憐惜、對梅花不畏嚴寒獨自鬥雪的驚嘆、對荷花鮮艷的愛不釋手、水仙的道骨仙風,蘭花的淡雅仙容、竹的高風亮節等;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則直接以「花來言志」,牡丹高貴富麗為世人高舉、菊花之孤芳自賞不可褻玩,陶淵明後則鮮有人愛,蓮花身處世俗卻出淤泥而不染之高風亮節情操,更是周敦頤對自己的標誌。除此之外,亦有以「花」轉變為成語俗諺,例如:人面桃花、紅杏出牆、花好月圓等。古往今來無數詩人寫下無數的詠花詩作,但如同唐寅這般無比熱情,以占其詩文作品約莫五分之一的極大篇幅來書寫「花」者,卻是十分罕見;詩人繼承前人以物(特別是自然萬物)明志的書寫手法,在其寫花作品中,寄寓自身清高且侍才傲物,功名不就則獨善其身不肯委身屈就的態度節操。
〈桃花庵歌〉作於唐寅人生後期,此時詩人已從儒家建功立業之志,轉為道家釋教避世酒脫,並以「花酒」作為最後的追求。而「桃花庵」是詩人在蘇州城北一塊名為桃花塢的地方為自己建造的一棟「別墅」,雖美其名曰「別墅」,實際也不過是幾間茅屋構成,一片芍藥,栽了幾百株桃樹和一些梅竹,花與月交相映,雖然簡樸也自在清閑,頗有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之貌。
本詩著作時序正值春天,但作者並未書寫桃花是何等爛漫,遊於其間是何等逍遙快活,其在詩作首兩聯「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採用「聯珠頂真」和「類疊」的修辭技巧,緊密地連著六次出現「桃花」一詞,如此恰似千樹萬樹嬌艷俏麗的桃花,一股盡地湧現在讀者眼前,莫不令人為之驚嘆;從首兩聯的書寫手法可看出,詩人以其絕妙的繪畫技巧,透過文字描摹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桃花圖」,更表現出詩人沉迷留戀與遊於這片桃林中的瀟灑和暢快。詩人接著在三四聯描寫了「花和月」的意象,並飲酒於開開落落的桃花林中,醉了便醒、醒了又醉,過著神仙般逍遙的生活,無憂無慮快樂肆意,這兩聯也透露出作者心嚮往陶淵明那筆下的世外桃花源,無感於世間的紛紛擾擾,更無案牘之勞形傷神,詩人自知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所以盡力追求真正的自由快樂,珍視眼前的一切並自由享受人生,所以詩人「笑舞狂歌,花中行樂月中眠,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及「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只求心顏之灑脫」,頗具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之高潔,也包含詩人對人生本能的肯定與對生之歡樂的大膽追求,具有較濃的市民色彩。
詩人不願作他人犬馬並為世俗功名傷神,因此逍遙於自己桃花源式的生活中,有花有酒好不快活,體現「他得驅使我得閑」的痛快,然而此自得之狀,卻不被世人所容斥為「忒瘋顛」,但詩人不以為意,他認為在此紅塵俗世中,只有「桃花」才是真正知己者。在詩作最後一聯詩人點名主題:「不見王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詩句中的「王陵」指帝王陵墓,常用以指都城,詩人此用主要說明世人追逐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過往雲煙,所有風流終將化作農夫腳下的耕地,與其為功名辛苦爭奪屈身低眉,倒不如恬淡自在過生活。由此可見,一位洞觀世情且風流不羈的隱士形象──桃花仙人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唐寅採用畫家的寫意手法,從容運筆,活靈活現勾勒出一位曠達且倜儻風流,任意洒脫的「桃花仙人」意象,使自己在詩中亦在畫中,不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更有唐寅自己貫穿其間。
唐寅出身商賈之家,自己也曾一度承父業持家度日,其身不免具有商人氣習,因此以桃花仙人自居的詩人,不避諱俗艷亦不無視人性本能的欲求,將熱鬧的桃花盡情地綻放於詩作中。「桃花仙人」的自稱,正是詩人以離經叛道的姿態對世俗無情的嘲弄,和對自己清閑自得生活的自足表現;艷麗的桃花正是詩人消解正統和世俗的利器,更是對內心被正道壓抑的鬱悶之反抗,「罹難」成就唐寅一生之狂,其詩歌作品如同嬌艷桃花盛開在中國詩壇,更與畫作一起流芳萬世。
【〈桃花庵歌〉賞析2:融合陶淵明和李白的伴花人生目標】
唐寅一生喜花與花伴,不僅為自己修建美麗的桃花庵別墅,廣植桃花以僅賞玩,其愛花成癡確非常人所能比擬。不僅春天踏青賞花、夏天臨池觀花,甚至在秋天時對酒吟花,冬天雪中尋芳,亦於窮困潦倒之際,不顧存糧是否充欲,堅決要將自己有限的田產中,闢出一大塊地來專種桃花,並將其定名為「桃花塢」,並修建一室,號「桃花庵」並自號「桃花庵主」。唐寅就如同明代的陶淵明,東晉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事拳拳鄉里小兒,故辭官歸故里,以田園為伍,呈現「躬耕隴畝,形神似勞;無拘無繫,其樂陶陶」之自給自足風範;明代陶淵明唐寅則以種花為娛,以賞花為趣,以伴花為樂,在本首作品〈桃花庵歌〉中有相關描述,作者言道:「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從此意義段可知,詩人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和桃花仙,自種桃花對花飲酒,飲酒醉後則倒臥花叢,願終身與純潔的桃花為伴,並保持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自由的人身,如此必受有陶淵明的影響,至此,「桃花」在詩歌中便具有隱逸山林、遺世獨立的意象了。
接著詩人又言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王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透過此意義段可看出,詩人不願獻媚乞憐於豪門貴族,不肯為求殘羹剩炙而失落自由、喪失自主甚至迷失自我;他想在這污濁不堪的世道上自闢桃花源,保有一塊屬於他自己的理想聖境,營造一種適合他自己的純潔氛圍,使自己的心靈得獲得片刻安寧,進而表達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意趣。
此外,詩人處處將自己和浪漫詩仙李白相聯繫對比,在另首作品〈把酒對月歌〉中言道:「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藉由「把酒對月」的舉動,詩人用「詩」、「月」、「酒」為詩思的契機,並貫穿全篇,抒寫李白敢於蔑視權貴的品質,更表露自己欲學習李白不求功名利祿的願望和藐視貴冑的態度,展現寧守淨土而不虛偽迎合小人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意志;因此在詩人看來,不求伴虎狼侍天子、摧眉折腰事權貴,唯有滿園桃花為伴,與桃花長相廝守其願足矣。
唐寅一生曠達率性,蔑視禮法不拘小節,其風流倜儻曾被衛道人士斥為行素不羈、傲慢不恭,面對人們的質疑,唐寅並不在意,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並非以正道立行於世;的確,在當時代唐寅那些被視為是浪蕩文字的詠花詩,轉換時空讀之,莫不是忠實反映詩人性格、遭遇及理想性情之作。我們觀察唐寅的作品可知,其知花友花,將花兒視為知音,與花兒共悲哀同歡樂,更讚嘆花的節操、精神、品格,藉已暗喻自己人格形象;作者又借助花事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之慨、生命之嘆、寂寞情懷及人生苦悶,如同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以蓮自喻,唐寅以桃花自比,以美麗的桃花塢作為自己靈魂的寓所,借以保持自由的人身、獨立的品格及不屈的精神,作者可謂將自己美麗的靈魂經由艷麗的桃花予以烘托。
【〈桃花庵歌〉賞析3:本詩的寫作手法及賞析】
〈桃花庵歌〉帶有濃厚俚語色彩,詩中畫面感強烈,詩歌起始就以一個由遠而近的鏡頭畫面帶出「桃花仙人」的形象,描寫他「種桃樹、摘桃花、賣酒錢」,並通過「日復日、年復年」的時間詞,將桃花仙人「酒醒、酒醉及半醒半醉」三種狀態延展開來,形成安貧樂道且不慕榮利的生活態度,也是詩中所言:「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接續透過「富者的車塵馬足」與「貧者酒盞花枝」對比,將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推向高峰,詩人在此笑「他人看不穿」,襯托自己早已看穿世俗名利且看淡人生;在詩作最後兩句代表功名富貴的「豪傑墓」,經過無數春秋,如今變成連花和酒都沒有的田地,頗有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感傷。
唐寅自喻「桃花仙人」也是他在詩歌作品內的化身,桃花仙人的生活即是詩人理想生活的具象化,此無疑是將桃花、酒和仙人間的關係予以緊密連繫。詩作開篇前四句以聯珠格形式帶出六個「桃花」,又在第四句出現酒,並寫出用桃花換酒,如此可見,作者不僅愛桃花更愛酒,甚至可用桃花換酒,詩人藉由「桃花和酒」表現隱逸之情,雖欲縱酒卻又不染塵囂的態度,透過不斷地將「桃花和酒」交疊的書寫手法明顯展現。酒和仙人密不可分,例如:陶淵明桃花源中仙人的浪漫生活、晉人飲酒服丹求仙,連杜甫都將其詩中八位酒中名士比作仙人,因此,唐寅承之,用「桃花和酒」來建構「仙人」形象,實際便是將自身情感和理想,及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在詩歌中毫不保留地投射。
唐寅晚年生活潦倒貧病交加,雖然「我笑他人看不穿」,但醉後夢醒之時還是不免自怨自艾,他自號「六如」,便是希望從宗教中尋求慰藉,「不見王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莫不是滲透釋教四大皆空的觀念,詩人又自號「逃禪仙吏」,聲稱自己「不煉金丹不坐禪」,可見其僅是在宗教內尋求安慰。〈桃花庵歌〉內的「桃花仙人」逍遙自適的生活,主要是詩人坎坷一生的描寫,雖美其名曰「看穿」,實則無奈的「看穿」,在瀟灑叛逆的詩句中,所隱藏的是詩人最沉重的真情實感。
最後介紹閱讀唐寅作品的參考書籍。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陳書良、周柳燕箋注的《唐伯虎集箋注(全二冊)》,本書收入唐伯虎詩詞曲賦等600多首,文40餘篇。校勘異文之外,別立題解,考證其創作年代、內容主旨等,箋注則解釋語詞,疏通文意,最後附以解析,賞析其藝術特色,對於理解唐寅作品頗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