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聽戲?聽什麼?蘭花指指向何方 EP09__戲曲劇本與曲牌聯套 |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聽什麼?蘭花指指向何方 EP09__戲曲劇本與曲牌聯套 |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2/02/13 | 00:17:11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提及關於曲牌聯套的形式,是由諸宮調而來,在這裏我們做一點小小的提示,曲牌的聯套方法在宋代金代已經逐漸形成,所謂聯套就是好幾支相同調式不同曲牌的曲子連綴一起,成為一整套曲,還有一種就是一支曲子不斷重複,也可以稱為一個套曲。另外在宋金時代的「唱賺」有所謂的母子調誕生,又加上前面的首曲,不斷的兩支曲子交互循環兩到三次後,再加上一隻尾曲,在戲曲的專有術語中叫做「纏達」,這種一個宮調,也就是我們稱一個「調式」運用到底,來到南曲的發展越發成熟。後來創作戲曲劇本者乾脆就拿這些套曲拿來創作劇本,也就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個段落一套曲子。
至於套曲的曲牌排列有一定的層次。基本上都是慢曲在前,其次是中曲,急曲在後,依次遞變。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狀態,這也跟說唱文學一樣,舒緩的曲子足以吸引觀眾進場,到了中間部分情感越發轉折複雜,曲子節奏必須加快,讓聽戲的人牢牢被吸引,此一段落結束後,足以稍做休息,在進入第二段的情節內容。因此形成: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意猶未盡再加一個散板,如此一來節奏速度就會顯得既規律又動人心弦。
通常套曲的名稱,都以第一支曲牌以及所屬的宮調命名。如第一曲是【正宮】曲式的【端正好】,那麼就乾脆直接稱做【正宮‧端正好】套曲,若果第一曲為是【雙調】曲式的【新水令】曲子也就是【雙調‧新水令】套曲。以下類推。
這樣看起來對於創作戲曲劇本的人非常有好處,因為他們不用顧慮所謂的音樂譜式,只要照顧聲調的平仄譜式,決定押韻的韻腳,就可以開始創作。那對於伴奏者也有莫大的幫助,伴奏者早就對譜式了然於胸,根本不用在意曲式千變萬化。
那麼戲曲劇本的創作的音樂形式就成為主要的規律,從宋元南戲、元雜劇、到今天還活躍在戲曲舞臺上的崑劇也都是以曲牌體的形式來表演。那麼音樂與音樂要如何結合在一起呢?那就是要認識句法結構。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就這樣說:「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絃之中纏聲,亦其遺法也。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也就代表了戲曲的創作從過去像豆腐乾體的近體詩,因為音樂旋律節奏變化,已經不再利用當初創作近體詩的方式,而是從原來又有的曲調中,不斷變化出新的曲調,進入戲曲音樂空前繁榮的情況。
那麼我們熟知的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等這些元雜劇的作家們,也就在這樣的戲曲音樂形式創作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雜劇作品。
至於雜劇為何會僅僅只有一本四折呢?這就涉及了關於宮調曲牌,以及雜劇在演出舞臺上的狀態。通常元雜劇的演出是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整部作品就算演出完畢,這些職業的戲班到處東闖西蕩四處演出,也無法停留在某個場子太久,也就延伸出這樣的表演形式,也因為說唱文學的關係,通常就是一部作品的起承轉合,如上一期我們所言故事的開端、故事的發展到故事的衝突,最後故事的平息。這類相當簡單的結構模式也讓編劇針對作品的節奏本身來選擇使用的宮調曲牌。這樣的抉擇過程中,曲牌形式有許多的好處,就由我來跟大家說明。
首先,曲牌繁多,每個曲牌的的句數、句式、旋律、節奏、宮調的不同,創作者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劇情和人物性格,廣泛地選擇運用。第二,因為每個曲牌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曲牌下的音樂風格與情感,因此就算是情節起伏跌宕,為了讓劇本不致過度唐突,劇作家在眾多曲牌中也會挑選一,風格卻諧調統一的音樂形式,避免觀眾欣賞過程,太過突兀的音樂旋律情感,而不知所措。曲牌體已經經過作家們精心挑選,也在編寫過程中不斷的變化,因此宮調曲牌以抒情為中心,過度激烈的音樂情感,對於編劇、樂師,甚至演出的演員都會吃不消,也是今天曲牌體深受劇團,甚至觀眾的喜愛。流麗悠遠,溫文婉轉的曲調總是讓人心曠神怡的不是嗎?
第四,來到所謂的幫腔曲牌,就是助唱的音樂旋律,重複性與熟悉性是最吸引人的,因為熟悉的曲風與內容是會召喚每個人共同的情感。因此曲牌體就會讓更多喜愛戲曲的只要一聽到主奏樂器一開始,每位觀賞者屏氣凝神的開始欣賞戲曲的表現。
說了這麼多曲牌體的好處,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曲牌體的戲曲劇本吧!我們剛剛說了每個宮調,也就是前面一直強調的調式,都有宮調的基本音樂性格,有悲傷、有歡樂、有苦悶、有惆悵,這些不同的調性色彩與表現,在元雜劇的使用上,中國大陸有個非常傑出的學者廖奔(奔跑的奔),非常的用功,統計整理了最多使用的宮調最常使用四折組合,第一折就是【仙呂宮】宮就是調,(神仙的仙;呂洞賓的呂),第二折【正宮】,正正當當的「正」;第三折【中呂宮】,中間的中,呂洞賓的呂;第四折【雙調】,為什麼會這樣呢?就跟音樂情感有密切關係了,原來呀【仙呂宮】的音樂性格就是清新綿邈,也就是音樂風格流麗悠遠,非常動聽,幾乎許多劇作家最愛的就是【仙呂宮】。但是不能每一個故事段落都用同樣的音樂性格的作品,那不是很單調嗎?因此第二折進入故事發展時,就會使用【正宮】,此調式給聽眾帶來的音樂感受是「惆悵雄壯」,不管是敘述哀傷的情感,或者是悲壯的情緒,正宮的調式是許多人喜愛的。
那麼為何第三折是【中呂宮】呢?中呂的調式是高下閃賺,也就是音樂的組成起伏跌宕非常明顯,非常適合描述戲曲的衝突與高潮的部分,中呂是最合適的;那麼第四折也就是剛剛曾經提及的當故事來到結局時,千萬不要拖延,最好就是使用快板了,【雙調】的音樂性格就是「健捷激裊」,節奏快速切勿拖沓,並且結尾有力。這不僅符合了聯套的基本形式,也是故是情節來到最後,必須收尾了。
那麼我們說到這裏,僅止舉一個例子,但是還有更多有趣的例子就有賴大家去讀書囉!
總結而言,以七個音階的北曲來講,【仙呂宮】、【黃鐘宮】鐘聲響的鐘、【正宮】因為音樂旋律輕快又令人愉快,通常都會使用在喜劇節奏的戲曲作品中;
至於【南呂宮】南部的南音樂性格感嘆悲傷、【越調】吳越春秋的越,【商調】都是比較淒愴感傷的,這些都比較適合悲劇作品來使用;中呂宮、正宮就無論任何作品皆可運用,雙調通常都是結尾曲,因此也是可悲可喜的作品也拿雙調來當作主要的曲調旋律。
來到了五聲音階南曲,就有點不同了,黃鐘宮、正宮屬喜劇類,中呂宮、大石調近於喜劇;越調、商調近於悲劇音樂旋律;南呂、雙調、仙呂入雙調則可悲可喜。選用何種宮調,可說是一出或一折戲曲的基本音樂情調是十分重要的。時間來到了明清時期,曲牌體的運用就越來越寬鬆,這是不可避免的,觀賞人口眾多了,觀眾的口味也會因此有劇烈變化,雖然還是有部分約束,但是只要音色相近,不同調式的曲牌也是可以混用的,這些大半都是使用在不同人物的出現或者劇情轉折處。
戲曲曲牌體是戲曲音樂的主要結構體製之一,可說是從説唱音樂和器樂曲一脈相承而來。戲曲劇本以曲牌為基本結構單位,把好幾支不同曲牌按前面連綴的章法連成一套,構成一齣戲或一折戲的音樂。可說是繼唐宋大曲、宋詞、鼓子詞、轉踏、唱賺、諸宮調等歌舞音樂與説唱音樂的基礎上,由南戲及北雜劇確定發展,至崑曲達到成熟的一種音樂的結構形式,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也因為豐富的曲牌,以及每位劇作家與作曲家的努力,讓戲曲音樂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戲曲不僅僅只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當喜愛戲曲文學作品的觀眾、聽眾、作家、演出者,薪火相傳連綿不絕,我們下週將進入劇本作品本身,來跟大家一起共同討論戲曲最迷人的文學內容。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