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20__《浣紗記‧記泛湖》、梁辰魚∣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20__《浣紗記‧記泛湖》、梁辰魚∣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2/05/02 | 00:22:11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還記得我們講到的四大聲腔嗎?記不記得「惟崑山腔止行於吳中 ,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這段文字呢?
可見得崑山腔源出蘇州府崑山縣,因興起於三腔之後,開始階段只流行於「吳中」,但其聲調優美,後來居上,影響力竟超過了三腔。這是甚麼緣故呢?主要是明代嘉靖年間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土腔進行了改革創新,提高了它的藝術美感,明人沈寵綏在《度曲須知·曲運隆衰》中記載:
「嘉(靖)、隆(慶)間有豫章魏良輔者,流寓婁東(太倉)、鹿城(崑山)之間,生而審音。憤南曲之訛陋也,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要皆別有唱法,絕非戲場聲口,腔曰「崑腔」,曲名「時曲」,聲場稟為曲聖,後世依為鼻祖,蓋自有良輔,而南詞音理,已極抽秘逞妍矣。」
可見得魏良輔最大的努力就是革新了崑山腔中無法順口的音樂,又在自己的女婿張野塘的幫助下,讓演唱的崑山腔走向唱口細膩,字正腔圓,咬字吐音講究平上去入四聲;一字多腔,分頭、腹、尾三段切音;所謂「氣無煙火」,是指運氣得法,深沉而不浮燥,轉音自然柔和,悠揚悅耳,號稱崑曲水磨調。魏良輔革新後的崑腔新聲,首先在崑山、太倉、蘇州、上海周邊地區風行起來,明代時期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十二〈崑腔〉記載:
魏良輔別號尚泉,居太倉之南關,能諧聲律,轉音若絲。張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屬,爭師事之惟肖。……梁伯龍(辰魚)聞,起而效之,考訂元劇,自翻新調,作《江東白苧》、《浣紗》諸曲,又與鄭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陳梅泉五七輩雜轉之,金石鏗然,譜傳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而取聲必宗伯龍氏,謂之「崑腔」。
張大復十分詳細的記載了當時魏良輔研發改良崑山腔的同時,有幾個跟他非常要好的夥伴:張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等,都爭相和魏良輔學習崑山水磨調。不過這裏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梁伯龍,也跟隨著魏良輔,並且「起而效之」,最重要的是梁伯龍改訂元代雜劇,同時翻做新調,拿魏良輔嶄新的音樂曲式譜寫了《浣紗記》劇本,並且搭配音樂隨即搬上舞台,對崑腔的興盛發展可說是平地一聲雷的開始第一個以崑山腔創作劇本,因此從梁伯龍開始利用七聲音階的北曲雜劇,接合了五聲音階的南曲按照崑山腔的曲牌聯套的形式,兼採南北曲進行劇本創作,開創了明代傳奇最輝煌的時期。因此當時有一種說法:「魏梁遺韻」,不是單指聲腔歌唱,而是包涵劇本創作和舞台藝術的表演。
好了來到崑曲傳奇的《浣紗記》(這裏唸成和緩的緩,這個唸音是對,「浣」「浣」兩個唸音都通),就明代復古運動大家王世貞的《藝苑卮言》又題作《吳越春秋》。總共45出,「出」是出入的出,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是「出」不是一齣戲兩齣戲的「齣」,這就與腳色有重要關係了,運用「出入」的出,每一次上場時就有腳色從鬼門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後臺」上場,因此明代傳奇乾脆將每一幕戲就不在叫做折,因為已不是起初元雜劇的故事或音樂單元結構,而是腳色上場演出。從此就將一幕劇叫做「出」。
梁辰魚(1519—1591)字伯龍,號少白,別署仇池外史。崑山(今屬江蘇)人。太學生。性格豪放,落拓不羈,喜結交,好遊覽,足跡遍吳越、荊楚和齊魯等地。精于音律,尤工填詞度曲,繼魏良輔之後,進一步改革崑山腔,並用自己的創作去實踐,促進了崑曲的傳播和發展。王世貞說他:「藝益高,名益起,而窮日益甚,時時避人僂行」
《浣紗記》借中國春秋時期吳、越兩個諸侯國爭霸的故事來表達對國家興盛和衰亡歷史規律的深沉思考。寫吳王夫差率軍打敗越國,將越王勾踐夫婦和越國大臣范蠡帶到吳國充當人質。越王勾踐戰敗被俘後,忍辱負重,奮發圖強,聽從范蠡的建議,定計將范蠡美麗無雙的戀人浣紗女西施(施夷光),進獻給吳王,意圖用女色來消磨他的意志,離間吳國君臣,以徹底歸順的姿態取得了吳王的信任,吳王果然為西施的美貌所迷惑,廢弛國政,殺害忠良。三年後被放回越國。越國君臣苦心經營,終於打敗吳國取得成功,夫差自殺。范蠡功成名退,下定決心遠離政治是非,攜西施泛舟而去,尋找地方去過隱士生活。
隨着《浣紗記》的上演後,當時引發了巨大的迴響,當時王世貞實在太愛這部作品了,就說這部作品:「吳閶白面遊冶兒,爭唱梁郎雪豔詞」。可見得當時流行的狀況,不過也是實在太風行了,隨後的學者對於這部作品也有諸多批評,最有名的就是王驥德在《曲律》(戲曲的曲,典律的律)就批評過梁伯龍的《浣紗記》:
「浣紗遣了越王嘗膽及夫人采葛事,紅拂私奔,如姬竊符,皆本傳大頭腦,如何草草放過!若無緊要處,只管敷演,又多惹人厭憎:皆不審輕重之故也。」也就是說了王驥德以為在舊名《吳越春秋》中應該主要飾演越王臥薪嘗膽,以及句踐夫人採葛才是歷史劇重要主軸。不過這裏小編要講的是《浣紗記》之所以為叫浣紗,真正就是以西施范蠡兩人為主,尤其以西施的形象最為突出,正是開拓了生旦愛情抒發興亡之的感慨。因此《浣紗記》中的選段最重要的有兩個〈寄子〉、〈泛湖〉,仍舊活躍在當代戲曲舞臺上。
好了,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遊湖〉一出。不過在分享前,還是免不了要跟大家聊一下關於傳奇的體製。說到「傳奇」這個名稱,實在非常的有趣,其實「傳奇」這兩個字一直在不斷的挪用,不過我們還是得來驗明證身一下,「傳奇」被當作文體第一次出現,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就在我們「聽戲看戲」第一集中曾經提到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中寫道:「唐有傳奇。宋有戲曲、唱諢、詞說。金有院本、雜劇、諸宮調。」
大家聽到我所說的嗎?「唐有傳奇」,可見得唐代出現了一種文體「傳奇」,不過這樣說來大家也許覺得奇怪,這裏的傳奇到底是指什麼。我們再繼續借用陶宗儀的說法聽下去:「稗官廢而傳奇作,傳奇作而戲曲繼。金季國初,樂府猶宋詞之流,傳奇猶宋戲曲之變,世傳謂之雜劇。」
這裏出現了更多更複雜的名詞,「稗官」到底是什麼呢?喜歡戲曲的朋友們應該差不多都知道,東漢時期有位重要的史官班固,他奉了皇帝的命令,以官方的姿態寫了史書《漢書》,其中除了本紀、列傳、表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就是「志」,什麼是「志」就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書籍,因為實在太多了,所以班固動手將國家藏書目錄抄錄進《漢書》的「志」這類中,他對「志」的分類是繼承了司馬遷的史記「書」的分類法,加上另外兩類,成為十「志」,其中新增的「藝文志」就成了以後各種史書仿效的對象。〈藝文志〉裡頭有一類十分有趣,叫做「諸子略」,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諸子百家,他特別將諸子百家分為十大類,有一類是不入流的,因此後來的人稱為「九流十家」,不入流的到底是哪一個呢?就是「小說家」: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聽到我所複誦的這段文字了嗎?「街談巷議、道聽塗說」,這種說來豈不是八卦嗎?沒有錯,就是八卦,班固認為呢,這些八卦就是民間智慧,雖然上不了檯面,但是如果就孔子所說的「必有可觀」,那麼有機會以文字留下記錄的應該也不至於太差勁。
好了,那麼陶宗儀所說的「稗官」就是小說囉,那麼清代學問大家章學誠講的這句話,更能夠證成剛剛所說:「小說出於稗官,委巷傳聞瑣屑,雖古人亦所不廢。……唐人乃有單篇,別為傳奇一類。(專書一事始末,不復比類為書。)大抵情鍾男女,不外離合悲歡。」
儘管不是那麼上得了高文典冊的位階,但是情鍾男女,離合悲歡的作品就是大家最愛的。
傳奇這個名目就這麼流轉,從唐代的小說到宋雜劇、諸宮調來到明代戲曲也叫做傳奇,正是因為戲曲內容有一大半都是從唐傳奇作品而來,因此也就享有了「傳奇」這麼名號了。
那麼我們今天回頭來看《浣紗記》時,其實梁伯龍所參考的內容則是從吳越興亡的故事,劇本以範蠡、西施之間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線索,以吳越兩國錯綜複雜的政治角力為中心。范蠡與西施的情感在〈泛湖〉這一折可說是具有總結了吳越興亡的歷史意義。
那麼就請每位聽戲的朋友們與我們一起進入梁辰魚《浣紗記》〈泛湖〉的世界吧!
(淨丑扮漁翁唱漁歌上)我兩人都是太湖中的漁翁。昨日范老爺分付要幾個漁船。泊在胥口。想要到湖上去耍子。怎麼這時候還不見到來。只得在此伺候。
(生上)功成不受上將軍。一艇歸來笠澤雲。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自家范蠡。輔我弱越。破彼強吳。名遂功成。國安民樂。平生志願。於此畢矣。正當見機禍福之先。脫履塵埃之外。若少留滯。焉知今日之范蠡。不為昔日之伍胥也。向已吿過主公。今當遠遁。昨日分付漁船。泊在湖口。專等西施美人到來。卽便同行。
這一整段賓白,由淨丑作為引場,生扮范蠡上場,簡單的交代了自己這段時間的遭遇:「輔我弱越。破彼強吳。名遂功成。國安民樂。平生志願。於此畢矣。」儘管短短的幾句話,卻可以知道范蠡確實為越王完成了復國的心願。
接下來的獨白呈現范蠡的智慧,也就是「脫履塵埃之外。若少留滯。焉知今日之范蠡。不為昔日之伍胥也」。范蠡果然是聰明人,他認為「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規勸文種當越王復國後,是無法同享富貴的,范蠡不想成為第二個伍子胥,也隱隱然指向了自己的禍福。因此當他為越王完成復國基業後,打算匆匆帶著西施離開。
西施上場後也說出了自己的處境:
(旦上)雙眉顰處恨匆匆。轉眼興亡一蹙中。若泛扁舟湖上去。不宜重過館娃宮。
這首上場詩,正是國家興亡只在眉睫之間,只是他對自己已然是殘花敗柳有著諸多的顧忌:
妾乃白屋寒娥。黃茅下妾。惟冀德配君子。不意苟合吳王。摧殘風雨。已破荳蔻之梢。斷送韶華。遂折芙蓉之蔕。不堪奉爾中饋。未可充君下陳。
西施對范蠡表明了自己已然不是過去冰清玉潔的西施了,是否值得相隨於范蠡,西施是多有猶疑的,范蠡的勸慰給她莫大的鼓勵:
我實霄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歸正道。
兩人相遇俱是天上謫仙,接著下來是要共續三生未了姻緣,這才是真正回到兩人應有的位置上。也是〈泛湖〉一開始就在兩人彼此應答展開,下週我們將從〈泛湖〉的南北合套的調式來跟大家聊聊明代傳奇運用曲牌體製如何創造更多強大的抒情性,請大家一定要繼續收聽喔!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