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聽戲?聽什麼?蘭花指指向何方? EP10__元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 |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聽什麼?蘭花指指向何方? EP10__元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 |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2/02/20 | 00:17:27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提到今天要進入戲曲文學的本身,這裏還要順帶一提的是,由於戲曲不能單純僅僅是坐在書桌前,或者是一種個人化的閱讀形式。這類閱讀當然是有的,不過要知道戲曲通過劇場的表現時,編劇所編的劇本,伶人們所拿到的劇本,以及身為讀者的我們,其實所看到的本子,是不太一樣的。編劇在編寫過程中,通常都會有人物架構,故事情節前後串連的部分,我們一般的讀者是看不到劇作家所寫的內容,直等到他們寫完後,所交給演出者就是專屬於伶人的劇本,這是怎麼說呢?對於演出者而言,上臺以後儘管會背誦劇本內容,但有時在舞臺上會有難以預料的情況發生,忘詞啦,嗓子開不了,水袖衣服突然出了問題。那麼有時劇作家交給伶人的劇本,除了曲牌歌唱內容外,有時根本就不給賓白了。這是讓已經駕輕就熟的演員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當時劇作家與演員間的默契了。對於演員而言,他們有習慣搭配的編劇,更有因為私下交情,編劇會在旁邊提點,有時乾脆就不寫賓白了。那麼這類劇本現在可以看得到嗎?當然可以,尤其明代由於印刷術精進後,書籍得以流通於商業市場上,也有出版者忍不住幫伶人出版這類書籍。有心人珍藏起來,我們現在就有機會看到這類只有曲牌沒有賓白的劇本。
那麼適合讀者閱讀的劇本呢?就是現在大家有機會看到的元雜劇劇本了。為什麼說這是適合讀者閱讀的呢?因為這個劇本隨著時間的流轉,並且經過了藏書家以及熱愛出版的書商們,他們會委託熟悉戲曲的這些文人們,重新給予校正、增訂或刪減,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種劇本。那這個劇本是到底是不是真正元代的面貌呢?按照我自己個人的閱讀經驗,以及我的老師們給予的教導,目前我們手邊所捧著的劇本已經不是元代的原貌了,以前沒有智慧的觀念,他們會任意更動,更會加油添醋,更嚴重的是這些明代人很雞婆的動手刪改。那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劇本就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不過在此我還是要說基本的文字語氣、呈現的方式,依舊保留著,但是已經滲入了明代的思想了,這是絕對沒有錯的。
好了,我們講了以上這些劇本的樣貌,大家還記得我剛提醒大家的嗎?劇作家有自己劇本的模樣,伶人為了演戲的需要也有自己的本子。那麼讀書人的我們也有適合我們閱讀的劇本。回過頭來,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元雜劇,之前就已經提及通常是四個大段落,稱為四折,折是怎麼稱的呢?就是基本的情節故事結構單位,以及音樂組織單位,更是由於劇本的長相,就是以記錄演出時候的曲詞,是以折疊式的小本手摺,因此習慣稱為折或提手旁練習的習,手習摺。
在這四折中,我也曾經提到過是故事的開端、發展、衝突與結束。不過有時實在故事說不完,或者是讓人摸不著為何主角為什麼會有這種遭遇,該有個前因後果吧,或者是轉折處,就在這種期待,以及劇作家為了避免大家看不懂,會加上前情提要,以及過渡的橋樑,這種就是我們大家習稱的「楔子」。至於為什麼要叫楔子,這是文人們創作過程往往會拿身邊的事物來進行說明,或者乾脆就借過來使用。楔子本來就是木頭桌椅接榫處,年久鬆脫,惜物之因,就拿小木片,就是楔子將縫隙填補起來,讓器物穩固。戲劇也是如此,當四折中看似情節鬆脫或不足處,就拿一段賓白外加一兩個曲牌,作銜接或帶動情節的作用。使得情節更加緊湊,也更瞭解來龍去脈。
以上我們說到的一本四折後,並且加上楔子,那麼我們就正式進入體製完整,並且故事緊湊的《感天動地竇娥冤》了。這部作品為何會會如此重要呢?先跟大家說人物其實很簡單,一個卜兒(占卜的卜),扮演的是蔡婆,正旦就是竇娥,沖末扮演竇天章,壞蛋張驢兒由副淨扮演,孛老(生氣勃勃,去力偏旁)扮演張驢兒的父親,賽盧醫等,其他如孤(孤獨的孤)、祗候、外呢都是非常次要的腳色。以上我們看到有名字的,都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人物,即便是配角也具有推動情節之用。
先與大家簡單的講一下故事情節,這部作品是有原創IP,是來自漢書〈東海孝婦〉,由於婆婆長期纏綿病榻,不想連累媳婦,尋求自盡,沒想到這一舉措,反而讓旁人議論紛紛,而被小姑一狀告到官府,認為是嫂嫂逼死母親,糊塗太守竟就判了死罪,不想州郡竟枯旱三年。來到干寶《搜神記》就開始具備神話色彩了,更具故事性,除了枯旱三年,甚至「長老傳云:『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旛,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緣旛竹而上,極標,又緣旛而下云。』」
來到關漢卿手中,周青成為竇娥,故事情節更加飽滿,楔子中加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這位屢試不第的落魄讀書人,為了生計竟然舉債於蔡婆。蔡婆這位放高利貸的女性,看到竇端雲「生得可喜,長得可愛」有心讓端雲成為媳婦,讓竇天章免了債務,這段原委開啟竇娥悲劇性的命運。竇天章迫於無奈,只得讓了女兒,「嗨!這個那裏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這場交易決定了竇娥進到蔡家成為媳婦。
這段楔子不僅僅只是以上場詩交代蔡婆的身份地位,也帶領出竇天章身不由己的捨棄女兒,看似竇天章似乎是現個身就沒什麼用的人物,但是在最後一折申冤時竇天章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蔡婆卜兒雖然沒有唱詞,但是四折中她卻是重要的關鍵人物,是悲劇的開端,也是平反悲劇者。楔子不僅交代了前情提要,更主要的是人物的自我介紹。為什麼過去會如此大費周章呢?正是由於沒有字幕的關係,腳色出場就必須肩負自我介紹的責任,讓初次進到劇場觀賞《感天動地竇娥冤》的觀眾,不需透過字幕也可以認識這些人物是誰。
竇天章下場前所唱的這支曲子是【仙呂‧賞花時】,大家還記得【仙呂宮】嗎?聲音情感是清新綿渺,可以想見仙呂宮的可喜可悲的情感氣氛都在第一折可以使用:「我也只爲無計營生四壁貧,因此上割捨得親兒在兩處分。從今日遠踐洛陽塵,又不知歸期定準,則落的無語暗消魂。」這段抒發竇天章的無奈以及焦慮,無從選擇下,走上求取功名利祿,這是讀書人之悲也是無可奈何的結果。
第一折竇娥經過十三年,整整二十歲,這也正是戲曲裁減不重要部分,將故事集中在情節的開端上。由蔡婆向賽盧醫收利開始。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賽盧醫的自報家門具有嘲謔意味的:「行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自家姓盧,人道我一手好醫,都叫做賽盧醫。」雖說姓盧,但「盧醫」指的是「扁鵲」,所謂「賽盧醫」也就是醫術超過扁鵲,這種說法豈不弔詭?超越醫聖也就是反義不正是庸醫嗎?這類帶著負面意義的自我嘲笑,正是說唱文學中說書人跳脫腳色,對於這位人物調笑戲弄。這類創作手法,以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所言,這是中國戲曲的疏離性。往往腳色會逃離人物,以腳色自我的認知評價劇中人物,這類創作手法從西方觀點來看,可說是非常逗趣與詼諧的,不斷的自我解構。
為什麼我們會知道賽盧醫之惡呢?即是他接下來採取的行動。由於他還不出債來,或者甚至想要賴債,不惜勒殺蔡婆,行徑之惡,便可得知「賽盧醫」是一位負面人物。至於蔡婆上場自報家門,「自十三年前竇天章秀才留下端雲孩兒與我做兒媳婦,改了他小名,喚做竇娥。自成親之後,不上二年,不想我這孩兒害弱症死了。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服孝將除了也。」這無非通過賓白,讓讀者一下子跳躍時空來到13年後,如果換成現代術語的話,即是使用剪接手法,竇娥已然長成也順利結婚,卻也守寡了。正旦無須上場,讀者就已經從蔡婆的自我介紹中可以領略竇娥的狀態。這也是關漢卿寫作《感天動地竇娥冤》傑出的地方,沒有任何的冗詞贅語,甚至連主要人物尚未出場,我們對竇娥已經初步的認識了。
此一勒殺行動,也就讓副淨張驢兒與孛老的張驢兒父親上場。救下行將被勒斃的蔡婆,開啟了悲劇的序曲。下週我們將持續跟大家談這部作品的一二折,大家一定要收聽。
開始介紹劇本,「聽戲看戲」就會推薦大家劇本。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劇本中,我個人推薦《戲曲選粹》,既然是「選粹」也就是精華之意,本書集結是由曾永義、王安祈、李惠綿、蔡欣欣諸位戲曲專家所收錄,並且加以註解,本書具備了劇本本身,也同時有作者題解部分,非常適合喜愛戲曲劇本初學者,選錄內容看似遵循過去的元雜劇、南戲、新南戲、明清傳奇、京劇等劇種,卻有細緻的編排,喜愛這部書籍的朋友,歡迎來到書坊選購品讀。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