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S2EP01__詞學概論、曲子詞|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S2EP01__詞學概論、曲子詞|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

2022/09/07 | 00:23:21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大家好,新興科技的誕生,讓我們得以在空中相會,也讓元瓅書坊在這段時間裏受到相當多的聽眾照拂,使得元瓅少年遊的收聽群眾越來越多,由於最近停止更新許久,因此我們打算推出一系列關於宋詞的創作,近期春雨足,氣象變化萬千的春天,最容易引發每位詞人尋春、訪春、探春,到惜春、留春,直至春天即將消逝也就不免傷春,這些情懷在在都體現在我們認識的宋詞中,那麼我們也就此出發,來探尋著宋代詞人春天的腳步。隨著我們的podcast,我們也會帶領每位收聽元瓅少年遊的朋友領略詞人們各類情懷的展現。
當然不能免俗的,我們就從「詞」這個文體開始:詞原始的全稱是「曲子詞」。大家聽起來從字面上的意義就是與音樂有密切關係,這也是許多喜愛詞或是研究詞的專家們得出「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言耳」,這段文字是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所說出一段對詞的判定。所以,「曲子」或「詞」基本上都是「詞」這類文體的簡稱。爾後究竟為何「曲子」兩個字逐漸消失,反而「詞」成為異軍突起的文學類型定名呢?這就容我稍後跟大家說明。
好的,當時還是「曲子詞」時受到許多愛詞家的整理,他們認為曲子詞包括民間曲子詞和後蜀歐陽炯所稱詩客曲子詞。前者可以拿晚清在敦煌發現的《雲謠集雜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殘卷可以當他們的代表,不過這些敦煌莫高窟中所發現的曲子詞通常都是無主作品,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無名氏,畢竟是民間人士創作,未曾留下姓名也是自然之事。不過在這裏不妨讓我帶著大家一起欣賞一首曲子詞【浪淘沙】:
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行。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大家聽完我所念的詞應該是滿頭霧水吧,待我跟大家一起來聊一下這首作品,這部作品是從敦煌曲子詞中被發現的,就在上世紀初1900年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裏頭典藏了大量的經典,當被打開後,不想埋藏千年之久的兩萬餘卷珍貴文獻從此展現在世人面前。撇開其他經典不談,當時這些探險考古的學者發現其中有關唐五代音樂舞蹈的資料,尤其是數百首詞曲的發現,對於當時喜愛詞曲的朋友們無非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原來這些都是前有所本的,同時從敦煌卷子中清理出來的唐五代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這些都帶著大量俚俗又充滿風趣的內容。這首【浪淘沙】就是如此,我們可以猜想寫這首詞的人應該是在船上,來到五里灘頭感覺風輕輕吹拂著,應該是搖槳打開船帆才前進的吧,不不不,船夫已經停止搖橹划槳,但是船依舊前行,原來是風推動著船向前行;接著詞人又察覺,粼粼波光照耀滿眼,咦,山竟然不斷朝著我來,不斷的靠近我,是怎麼了?仔細一瞧,原來是船在前進。
這首看似簡單的作品,卻是寫來非常迷人有趣。敦煌曲子詞的表現可說是民間的活力,而且這些曲子詞非常喜歡使用聯章體與問答體來進行故事演說,代表了敦煌曲子詞,很有可能不僅僅只是載歌載舞,或許更有講唱功能,進而有角色扮演。敦煌曲子詞感情真率濃烈,語言樸素生動,只因音樂決定敦煌曲子詞的樣式,並且他是唐詩為了配合音樂的變體,不過原則上還是以五言、七言絕句居多,內容大多數是吟詠山水、抒寫懷抱,或反映朋友情誼、別愁離恨的內容為主,很少涉及嚴肅的社會政治議題。這類作品逐漸引起當時新樂府運動健將們的注意,因此像白居易、劉禹錫他們也開始進行實驗性的創作。我們大家非常熟的【憶江南】,這個都不需我來跟大家討論了,我們來看看劉禹錫的作品好了,【和樂天春詞】:「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劉禹錫在寫這首詞時就已經在題目上説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就非常清楚的說到了,他根本上就是按照新興曲調的節拍來填寫長短句歌詞的有力的證據。而且甚至劉禹錫在寫【竹枝詞】時非常用力的模仿民間歌曲的韻味和姿態。
這時期的創作者寫詞處於摹仿和嘗試階段,都是字數少、篇幅短的小令;但深厚的文學修養和詩歌創作經驗,他們的詞作從內容到語言逐漸遠離民間詞質樸、過度俚俗無文的創作內涵,帶領著詞逐漸朝向文雅化。唐代民間歌曲,經劉禹錫、白居易這類大詩人的欣賞重視,為唐詩開出了一條從近體詩原來整齊的板塊形式的詩歌體式轉向參差變化的新興曲調,於是對「句度短長之數、聲韻平上之差」越來越講究了。來到了晚唐詩人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遂成為花間詞派之祖。爾後,根據葉夢得《避暑錄話》的記載,北宋:「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為辭,始行於世」。柳永的《樂章》一集,遂使「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從此,由隋唐燕樂曲調所孳乳寖多的急慢諸曲,以及結合近體詩的聲韻安排,因而錯綜變化作為長短句,以應各種曲拍的小令、長調,詞作開展為一種新體抒情詩,終於在宋代進入了它空前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這也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畫廊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既然以上大家約略知道詞生成的原因,我們得來看看進入遣興創作的詞怎麼在晚唐五代成為大觀。這就得回到歷史現場:「花間詞」的誕生,為什麼叫花間詞呢?其實這是從集子名稱得來的,後蜀趙崇祚所選編的詞集《花間集》得名,為何趙崇祚要用「花間」兩個字命名呢?原來唐末有一位詩人張泌創作一系列的曲子詞,除了【浣溪沙】〈晚築香車入鳳城〉這部作品外,有一首【胡蝶兒】:「蝴蝶兒,晚春時。阿嬌初著淡黃衣,倚窗學畫伊。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無端和淚拭胭脂,惹教雙翅垂。」
這首作品中有「花間」二字,趙崇祚就取二字成為集子的名字。剛剛我所念的【胡蝶兒】的內容想必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這首作品正是描寫蝴蝶翩然飛舞的輕盈形象活靈活現展現出來,最主要的蝴蝶兒翩翩然的模樣到底是在什麼時節呢?正是「晚春」繁花如錦,草木豐茂,鶯歌燕舞的暮春三月的風光。蝴蝶正是暮春時節出現,駕東風,採花粉,扇起它靈巧的雙翅,又給春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氣息。但是張泌並沒有停在晚春的蝴蝶身上,他轉而寫人:阿嬌。「阿嬌初著淡黃衣,倚窗學畫伊。」阿嬌是誰呢?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國君漢武帝的正室,陳皇后的小名,「阿嬌」自此成為惹人憐愛的少女的符號。元代末年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裏也補充說明:「關中以女兒為阿嬌」。這位少女被翩翩飛舞的蝴蝶吸引,憑倚著疏窗,手揮彩筆為它寫真。深刻描述了,不僅僅是蝴蝶飛舞的姿態,也是少女打算將翩然的蝴蝶以彩筆留下暮春的身影。不僅蝴蝶令人喜愛,而將蝴蝶繪於紙上更覺得生動,不僅寫蝴蝶更寫靈動的少女情懷。晚春是春夏更替的季節,人感受到新季節的來臨,帶著欣喜的心情送舊迎新,換裝是自然的事。「初著淡黃衣」,不僅說出了這些變化,而且刻劃了少女美麗動人,充滿青春活力的形象。「倚窗」的情態更描寫出了少女憑窗握管的風姿。
只是繪畫的過程中不免觸動少女的幽懷,「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無端和淚拭胭脂,惹教雙翅垂。」雙雙對對飛的彩蝶,讓她瞬間觸景生情,借物寓情,一種熱切的懷春感情湧起。應該是讓少女欣喜的,卻是孤寂一人,讓她「無端和淚濕胭脂,惹教雙翅垂。」淚眼婆娑沾濕了臉上脂粉胭脂,少女懷春心情的感傷,似乎也感染了蝴蝶,惹得它們雙翅下垂,不再翩翩飛動,同情少女的悲傷。作者不直寫主人公心情沮喪,致使她筆下的胡蝶失卻了寫真的生氣,反而說蝴蝶靈犀一點,曲詞一開始是蝴蝶引逗少女,筆鋒一轉則是少女傷心的淚珠惹動蝴蝶雙翅低垂是少女是蝴蝶?早已經分不清了,這裏深刻的表現了少女委婉曲折的情感,可說是含蓄蘊藉,雋永有味。雖是一首小令但語言淺近通俗,這也是花間詞的風格。
以上的創作風格,可說是花間詞派既有的特質,難怪歐陽炯在《花間詞序》如此敘述:「家家之香徑,春風寧尋越豔;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嫦娥。」在既有的經濟條件與社會轉型時期,可以看到詞人們逐漸轉上歌舞宴樂之中,專以深細婉曲的筆調,辭藻豔麗、色彩華美婉約詞風。許多人都說這是頹廢甚至是不健康的。我自己倒是覺得這類創作所奠定的風格,才真正為詞定下婉約正宗的基調。有就難怪有「綺宴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
那麼為什麼將短詞視為「小令」呢?原來過去早期古典文人生活情趣,引觴賦詩,難免就藉酒行令,成為文人相當重要的休閒娛樂。唐代世族貴冑宴樂時,往往由歌女行酒令,也就是她們唱曲以勸同行者飲酒。一方面賓主盡歡,另一方面也是欣賞這些歌妓們清歌妙音。這也成為行酒令時所唱的曲子即是「小令」。孫棨在《北里志》中說:「自幼丐育……初教之歌令,而責之甚急」。孫棨又介紹歌女中「天水仙哥善談謔,能歌令,常為席糾」。又説「鄭舉舉亦善令章,嘗與絳真互為席糾」。就是在燕集中揪桌行酒令者。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更如此寫到: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這位《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晏幾道在他自己的《小山詞》集的跋文中自己承認:他的作品都是為他朋友家中的歌女們寫的勸酒之詞。但他相信中的內容卻是「古今不易」的「感物之情」和「悲歡合離之事」。但他卻又不太滿意當時的歌詞,期待能夠寫一部詞作來「補樂府之亡」。這和前代的李白所謂「大雅久不作」,「哀怨起騷人」內在情致可說是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在此我們看晏幾道的作品依舊是「花間」詞風限於男女之情,合離之事,這也足以説明晚唐五代宋初的詞作小令的性質和由來,但是小令卻是與知識分子的文化娛樂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此一文學體裁在宋詞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文學寫作作用,對後世歌曲有著深遠的遠影響。如果在中國文學史上沒有兩宋的詞,就不會有元明的戲曲和散曲。而宋詞的主要來源是唐五代宴會中歌女們唱的酒令。
接踵而來的就是《花間集》的姊妹作《尊前集》,也擇取了285首作品包括唐代的李白、韋應物、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不過歐陽炯個人的詞作就佔了31首,孫光憲23首,值得一提的是,五代時期的和凝五首【江城子】是五個聯章體的故事題材,也為後世的【五更調】立下的重要基礎。《花間詞》除了上面提到的內容題材著重於歌妓的行酒令外,更重要的是詞調用韻新穎別緻,同時也寫出具體的人事物。北宋的詞人主要是繼承了《花間》、《尊前》和南唐作品的傳統。至於南唐詞以哀怨勝出,西蜀詞則以婉約擔綱。這兩者的融合發展,造成了北宋早期幾位大家的光輝成就。
南唐詞作為當時重要重要的詞派就不得不歸功於南唐的君臣們:中主李璟、後主李煜和馮延巳。他們已經逐漸脫離起初《花間》、《尊前》濃烈的綺麗脂粉的豔詞內容,反而呈現出清麗的風範,這絕對與南唐亡國後李煜後期的作品有密切關係,失去了帝王的生活環境,而多哀思的傾吐,情調低沉,也造就了李後主重要的個人成就。
最後,我們不妨拿詞學巨擘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說法來總結我們今天的節目:「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詞的發展來到宋代已然悄悄的成為文人除了詩歌、散文以外重要的日常生活創作;詞體也在眾多宋代文人的努力下邁向成熟的文學體裁。
以上就是本期的節目,喜愛我們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請幫我們按讚分享,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