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理財煉金術 EP23_《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生涯理財規劃》、《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方珮璀

【元瓅少年遊】理財煉金術 EP23_《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生涯理財規劃》、《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方珮璀

元瓅少年遊

2022/05/20 | 00:22:15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各位元瓅理財教室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的內容裏會用到一些數學,但請放心,在網路上很容易找到可以套用的公式或軟體或對照表,大家只要看看例子,相信很快就能夠上手的。
本集和下集的內容會用到四本書,在這一集就先介紹給各位:包括《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生涯理財規劃》,《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這次我會改變一下方式,先大略介紹這四本書的資料,然後開始討論財務規劃的流程,這時不會特別指出來在書中的哪個部分,比較像是參考性質請大家去翻閱相關的財務數學解說,只有第三本書有一些概念,以及第四本書的整體藍圖讓我覺得挺有趣的,下一集節目會再拉出來,就本節目開播以來討論過的觀念來試著解析一下,讓各位同學能有一個整體的理解,之後再代入自身與家庭的個別特殊狀況,看要怎麼去修正為更適合自己的財務計畫。
《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副標是「52個簡易的理財精算觀念」,作者是埃絲梅·菲爾伯女士,她是企業管理學碩士,同時也是合格會計師,在羅斯孟學院擔任商業和會計學的教授。本書在台灣由麥格羅·希爾於2004年出版。
生涯理財規劃,作者是廖宜隆先生,目前出到第四版,由五南出版社出版。作者學歷是華盛頓州立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現在擔任環球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講師及環球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經理。
《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作者是林明樟和林承勳父子檔,由商周出版社於2019年3月出版。主要作者林明樟先生曾創立過科技、網路及美妝平台公司,並在數家大型企業擔任歐洲區與新興市場業務主管長達10年經驗,現為國際級企業的指定財務課程講師,授課對象包含:阿里巴巴、Costco、SONY等,是兩岸指定度最高的數字管理講師。
《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副標是「畢德歐夫帶你掌握理財5大關鍵」。各位同學別被誤導,作者畢德歐夫Bidoffer是筆名,他是台灣人,筆名的來由是在作者十多年前,決定筆名時,認為股市、商場競爭、買賣房地產,就是在買價(bid)、賣價(offer)之間討生活,於是取名為畢德歐夫。作者為《商業周刊》《今周刊》專欄作家、美股財金部落客。其它更詳細的資料請見附錄。
好,四本書都稍微介紹了一下,現在,我們來想想看,什麼叫財務規劃。首先,我們先面對一個想法,什麼叫經濟學?本教室一開始就說過,經濟學是當你的資源有限時,如何進行選擇的科學。什麼叫資源有限?除了我們最容易想到的錢,其實還有你的時間,你的體力,你的各項能力。什麼叫進行選擇?就是你如何安排以上的種種,來達成你想要的結果。
而財務規劃還會再複雜一點,因為要加入時間的因素,所以任何的規劃流程必定是以終為始,也就是要先定下目標,所謂目標就是剛才我們說的想要的結果,然後開始清點我目前手上實際有多少資源,再來回溯如何按部就班,在我們設定的期間內達成目標的步驟。
這其中就必定涉及到許多變數與假設,在規劃時,也要針對這些變數和假設再去推導其合理性,並選擇適合運作的標的,再來是在執行時針對這些假設和變數不斷檢驗,可能會需要再平衡或再修正。
剛才也說了,我們一般人絕大部分都是資源有限的情況,所以在財務規劃的流程時受限於自己的條件,可能不會只做一次。你現有的資源是這個規劃流程一開始就要面對的限制條件,是你一定要面對無法改變的,這不是假設,而是現實。再下來,你設定好目標,我們就要來看看,以現有資源,設定好的時間,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多少的報酬率,再依此來選擇適合的資產配置。如果市場上並沒有適合的工具,那我們可能要修改目標,或拉長設定期間,再進行剛才的規劃流程。
舉例來說,假設小明同學目前10歲,想在18歲積累到足夠的學費去唸自己想要的大學A,而A大學四年的總學費目前約為40萬,首先,我們要先預測A大學8年後學費的水準,我們可能會參考過去十年的學費漲幅,也要考慮目前的通貨膨脹率有沒有加速,考慮這兩者之後,我們可以判定8年中每年學費漲幅可能會最多達到5%(設定目標最好寬鬆一些,留下應付衝擊的安全邊際),那麼8年後預定該存到約59.1萬元。這就是我們的財務目標。
好,舉這個簡單的例子是讓同學們有個FU,其實大致要細分的時候,還有很多現實面的考量,例如,目前要先弄清楚小明同學家中有多少資金可以投入去累積8年後的學費,如果以現有的資源要在8年後存到59.1萬,回推起來需要每年投報率達到多高?
這時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因為投資時間8年,相對來說,是一個不算短但也不算長的時間,所以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最好是穩健型的資產,而剛才算出來的要求投報率,以一般穩健型投資工具可能最多2~4%的水準來說高了,但此時如果同學心想那不是只要投入高報酬資產就好了嗎?
各位,高報酬必定伴隨高風險(即波動性高,而且前面那句話反過來不見得成立,大家一定要小心分辨喔),如果一昧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工具,因為波動性大,未必剛好在第8年時能累積到想要的目標,這就辛苦了。因此,通常來說,投資年限愈短,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其實是有一定限制的。各位在做規劃時不能天真地認為只要投報率變高就OK了嘛,這會變成賭運氣,這樣風險太高。
所以要看投資期間有多長,考慮目標能忍受的彈性,先選定適合的投資報酬率,寧可去改動自己更能有影響力的行動,例如提高投資的金額,不論是期初的本金或分期的投資;或者降低財務目標,這樣子比較實在。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再退一步,也可以先去弄清楚目前學貸的狀況,或許不足的部分可以用學貸來補足,但學貸也是有額度限制的,所以還是要算出最低自己要至少準備多少學費(不包括到時咬牙去學貸的部分),這樣心中有底,每年好好修正,不會到時兩手一攤不夠,被迫去不是那麼理想的學校,或必須延後入學(那時又要考慮等錢夠了,自己還進不進不得了該學校),那就太被動,能努力的空間也有限。
如果目標比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更具彈性,比如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累積退休金的狀況,那麼可能時間更長,變數更多,但彈性也比較大,比如拉長投資期間,或是資產重新配置,縮小退休後的消費與預計支出等,也就是降低想要的財務目標等,也都是一些可用的手段。甚至於像投資報酬率,若是投資時間夠長,可能可以放得寬一些,以價值投資的方式,用時間換取更高的投報率,或是加強自己的投資專業,努力提高投資的績效,這都是可行的方法。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交換都有代價。例如拉長投資期間代表必須延後退休;縮小財務目標等於壓低自己未來的消費水準;要拉高投報率,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和體力去加深自己的投資專業,也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篩選或操作投資標的。如果想要加大每期的投入金額,可能就要減少消費或努力去兼職或培養更好的工作能力,來換取更高的工作所得。
這些考量不但在規劃時就要逐漸考慮,在計畫進行的每期都要定期檢視,就不足或不符合原來規劃的所做的假設時,就要迅速應變補救,進行各項的調整。
好,之前介紹的四本書,前兩本書主要是讓大家熟悉怎麼去計算預算規劃中的時間價值,關鍵字是折現率,現值/終值(是一組),年金/分期付款(是一組)。這是各位在做財務規劃前一定要理解的觀念,看起來是數學,但絕對不難,比我們上兩集談到的統計還要簡單,而且目前有許多網上的工具,只要套進幾個數值,就可以幫我們算出來,所以請大家不要為難,其實也不限於我提到的這兩本書,稍微入門的理財書籍必定都會提到時間價值的概念和計算,大家只要稍微理解就能應用了。
在財務規劃中,最常牽涉到的數值是:投資或貸款的本金,折現率或要求報酬率/貸款利率,每期投入或還款的金額,投資或貸款期間,到期的財務目標。
如果先不考慮每期投入或還款的金額(即年金或分期付款),那麼光是一筆本金PV,在投資N年後,若每年能達到投資報酬率r的話,就能得到終值=FV。
寫成公式如附錄:現值PV = 終值(FV) ÷(1+利率%)^期數 = FV ÷ ( 1 + r )的n次方
學過初中數學的同學們,看到公式就知道,這公式中有四個變數,只要固定其中三個,就能求出剩下的那一個。現值是我們期初已有的資產,是已知的,剛才說了我們也設定了要投資多少年,N也是設定好的,終值就是我們想在N年累積達到的財務目標,也設定好了,這樣就可以倒推出,需要多高的投資報酬率。
舉例來說,剛才的學費例子中,目前的學費水準40萬元是現值,8年後的學費水準是我們要求的終值,而假設的8年間學費會逐漸提升的是學費的膨脹率。所以我們現在已知的是現值40萬元,和學費的通膨率是5%,那麼8年後的終值就是40萬乘以(1+0.05)的8次方,得出59.1萬元。
假設小明現在有30萬元,若想要在8年後存到59.1萬元,則期間的要求報酬率要達到8.84%,高於市場目前穩健型資產的投報率(約2-4%),代表我們可能要接受兩種選擇,第一是到期時學貸約18萬元(因為30萬元以樂觀一點的4%報酬率去累積,8年後存到約41萬元),第二是8年中每年再投入1,9535約2萬元的分期投資(同樣以4%為投報率)。而學貸似乎不是自己愛貸多少就能貸多少,以目前市場上大學一般學系的就學貸款額度上限大約是100萬元,換言之,若小明選擇一所更貴的私立大學,使得財務缺口超過100萬元,那麼可能第二種選擇就要考慮並行了。
聽完這樣的例子,同學們是否就比較有概念了呢?說實話,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務實,不要打高空,不然直接去睡覺就好,反正夢中什麼都有,中樂透就萬事如意了嘛。我們要做的就是即使照著最中肯保守的計畫去走,能夠讓目標的實現機率期初時看起來至少要大過九成,並且在執行期間不斷修正,務求在快到期前實現率將近百分之百。這就是我們的原則。
像第三本書《給兒子的18堂商業課》,在第8章提到,用長期和機率的眼光,去面對人生中的重大決定。雖然他舉的故事似乎和我們剛才冷冰冰的計算沒有什麼相關,但其實我想援用的是,最好以務實的基礎,冷靜每個假設的實現可能性,然後做最保守的估計。
比如我們剛才說投資報酬率不要設得過高,因為投資報酬率取決於我們選擇的資產,它們的表現通常不會因為我們的行動改變太多。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同樣投資股市,有人是股神,但九成的散戶愈輸愈多?那不是跟操作能力有關?沒錯,或許你加強自己的投資專業,可能會成為在股市中賺到錢的那1%天之驕子,但那其中可能有很多是運氣,恰好遇到景氣好,不然就是要花非常多心思研究進出價位和時點,隨時盯盤,憚精竭慮地殺進殺出,也不一定能有傲人的成績。所以最好以被動投資的指數績效來看各資產的短中長期報酬率與波動率,來計算我們該怎麼分期投資,怎麼資產配置,然後慢慢去適應可能未必大富大貴但至少平實溫馨的消費水準,然後好好強身健體,樸實生活,有益於削減未來因病痛而需的醫療成本,或不切實際的高昂物質生活奢望,或許反而更能增進幸福與快樂的體驗,焉知非福呢?
好,下集我們再來面對更多現實方面的物質生活考量,希望能更為有趣一些。我們下集再見囉。
畢德歐夫
早期數百篇文章發表於幣圖誌,網站:www.bituzi.com。2019年8月開始與線上訂閱學習平台Pressplay合作,每月依照各族群學習需求,發表各類難易度的美股投資文章,短網址:reurl.cc/kGM9q。FB個人粉絲專頁:「畢德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