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16__〈形影神〉、陶淵明|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16__〈形影神〉、陶淵明|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

2022/03/30 | 00:21:04 | SoundOn #arts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今天要介紹的作家是宅邊有五柳樹,性嗜酒,又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嚮往桃花源那烏托邦理想國度,孤芳自賞一株菊、不為五斗米折腰,更不屑事拳拳鄉里小兒而歸去來兮,既展氣度又有莊子放浪不羈性格,歸園田居的自耕農代表,自稱羲皇上人、靖節先生的陶潛-陶淵明,講述的作品是〈形影神〉組詩,陶淵明寫這首詩,主要受到《莊子.齊物論.罔兩與景問答》的書寫筆法影響,藉著形影神三方問答,說明他「行樂-立善-順化」如此超脫死亡憂懼的人生哲理。因內容較長,所以我們分成上下兩集為閱讀者們介紹。
魏晉南北朝在政治上紛亂不堪,清議末落清談盛行;儒家式微道家興起,政治上的紛擾卻造就了文壇另類昌盛,作家輩出,特別是陶淵明,可謂當時艷麗文風中的一股清流。其在文學史上的成就有三:一就中國詩學發展而言,當為東晉義熙時期田園文學派代表人物,以五言詩為主,文字質樸真實且具消極避世之思,在當時尚巧似的文學環境中不受重視,故鍾嶸《詩品》列為中品,並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二就中國賦學發展而言,其作仍不離田園性質,篇幅短小且字句清麗,為東漢張衡〈歸田賦〉的承繼者;三就中國寓言發展而言,其作受到老莊思想影響,多具有哲理性寓意。有《陶淵明集》傳世。
(一)〈形影神〉組詩寫作背景
陶淵明創作〈形影神〉這三首富於哲理性和人生觀的組詩是有其社會背景。在哲理性方面,歸納其整體原因,可分為遠近二因論述:遠因是受到東晉義熙年間社會動亂不安、和宗教神玄學思想氾濫所致;近因則是受到撰寫〈形盡神不滅論〉與〈萬佛影銘〉等著的廬山名僧慧遠,大力宣揚淨土宗教義、及傳達人死後,精神不僅可以離開形和影而獨立存在,更能透過「輪迴」獲得來生幸福之意義影響。然而,最主要觸發陶淵明創作動機之因,當是受到慧遠理念而闡發。因此,陶淵明在三首詩中主張「形神相生相滅」之觀點,並用此批判慧遠「形盡神不滅」論,進一步再採用「隨任自然變化之委化」的人生態度,反對釋家傳達的「因果報應」之迷信。
在人生觀方面,陶氏無論歸隱前後都生活在矛盾糾結中,他藉由組詩完整記錄始終沒有真正消解的內在心理矛盾,及為生命短促、聲名之難得而痛苦掙扎直至似乎想通、已然超脫生死(實際只是暫時超脫)的心路歷程,這在組詩前的小序便可得到解釋。如其言:「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世上無論高貴、低賤、賢智或愚昧的人,沒有人能不「反覆營求、吝惜生命」,此「惑」是無人能超脫的,陶氏自己亦不例外,而「形影之苦」,也正是自己時時所感受著的;因此,「言神辨自然以釋之」首先正是為了說服自己,為了消解內心深處的「形影之苦」而發。由此可知,陶淵明創作〈形影神〉組詩,並非只是為了闡發批判慧遠「形盡神不滅」論,及反對釋家「因果報應」之迷信哲理觀,他亦從中思考關於聲名和死亡的大問題,反映內心深處沉重矛盾與痛苦的人生觀。
(二)〈形影神〉組詩解讀
1.〈形贈影〉:生死觀
〈形贈影〉為組詩的第一首,屬於「形我」的理解並藉此抒情,重在表白「委化」生死觀。「形我」即是人的肉體之我,代表著人的生理需求,在生存上強調速死性;在價值上則強調肉欲性,只關心身體感官的滿足而已,而「形我」也是作為生命個體的人最為基本的需求,人的七情六欲莫不根植於此。
陶淵明在〈形贈影〉詩中大量運用「擬人」之筆,開篇描述形對影言道:「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天地之形和山河之貌都是永遠不會消亡改變的;進一步又言:「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即便是草木之形也很得自然之理,今年被風及霜雪凍得凋零了,可來年在春風雨露的滋潤下又能重新萌發。陶氏從茫茫宇宙中體察到自然事物周而復始的變化,認識了大自然變化發展的規律,體現出樸素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話鋒一轉,「形」由物及人並對「影」指出:「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兹。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句中「獨」和「奄」正強調了人的獨特性與短暫性;這種生存孤寂感,使人儘管是萬物中最靈智者,卻不能像天地、山川、草木一樣永遠存在。這也正是陶氏在長期人世變故中,憑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體悟人生,領悟人本身發展變化的規律──整個人類社會是永恆的,但個體生命卻是短暫且會消亡,換言之,整個人類社會永恆,正是由無數個體生命的消歇而求得。「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凄洏。」言詞間通滿憤激和苦痛,因為「形我」沒有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與親情牽掛,如此一來,對做為個體的人來說,應如何看待生與死甚至是「形」的變化?種種疑問,陶氏借「形」來忠告那些終日希冀長生不老的人:「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人世間並沒有釋道所宣揚的成仙法術,人之「形」終歸要離開這永恆的人類世界,這也是自然常理,並沒有必要懷疑和恐懼。最後,「形我」提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採取一種消極、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人生態度,這或許也是陶氏自身對於貧困、嚴苛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對於「快樂原則」的一種高唱力行。
(三)最後跟各位介紹本閱讀陶淵明作品的工具書籍:
第一本是由袁行霈先生箋注,收陶淵明全部存世詩文辭賦作品,主要以毛氏汲古閣藏宋刻《陶淵明集》十卷本為底本,參校宋元諸本及總集、類書。箋注重於史實、本事、名物、地理、人物,並單列「析義」一項,于詩文作意,發隱抉微,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書後並附歷代和陶詩六種及年譜簡編、作品系年,語詞、人名、篇名索引三種,以便讀者查考。這是本對理解陶淵明作品不錯的工具書,提供給閱讀者們參考。

形影神 并序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兹。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